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以和若铁路为案例 课件(2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以和若铁路为案例 课件(22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20 09:10:07

文档简介

和若铁路资料
和若铁路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一条连接若羌县与和田市的国铁Ⅰ级铁路,是中国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部地区重要区域路网干线,是新疆南疆地区沟通西北、西南地区的便捷运输通道。2018年12月20日,和若铁路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6月16日,若和铁路开通运营。截至2022年6月,和若铁路东起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西至和田地区和田市,线路全长825.476千米,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共设22座车站(其中11座办理客运业务)。
沿线车站
截至2022年6月,若和铁路全线共设车站22座,其中11座车站开办客运业务:和田站、洛浦站、策勒站、玉泉镇站、于田站、民丰站、南屯站、金山站、且末站、瓦石峡站、若羌站;6座车站开办客货运业务:和田站、策勒站、于田站、民丰站、且末站、若羌站。
线路走向
和若铁路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线路自既有喀和铁路的和田站接轨引出,途经和田、洛浦、策勒、于田、民丰、且末、若羌等7县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五团、第二师三十八团、三十七团,最终接入格库铁路若羌站。若和铁路与南疆铁路、格库铁路构成一条全长2712千米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和若铁路沿昆仑山北麓的山前洪积平原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基本与315国道并行自西向东延伸,线路全长825.476千米,其中和田地区境内长403.636千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长421.84千米。
建设成果
和若铁路沿着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由西向东走行,近630千米为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地段,全线风沙段落分布长度达538千米,占线路长度65%,主要风季长达7个月,设计难度大,风沙对铁路建设和运营危害严重。若和铁路沿线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有45℃的高温戈壁沙漠,还有常年刮着强风的大风口。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沙漠中夏季最高温度达40多度,冬季低至零下20度 。
价值意义
若和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洛浦、策勒、于田、且末、民丰等5个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团场不通火车的历史,将进一步完善新疆铁路网结构,极大便利沿线各族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带动沿线资源开发。(新华社评)
若和铁路是中国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西部地区重要区域路网干线,是南疆地区沟通国家西北、西南地区的便捷运输通道,建成后,将成为继2020年北疆铁路环线形成之后的又一铁路环线。(天山网评)
若和铁路是南疆通往内地便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建成后,不仅可改善地方运输条件,加快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为中国西部的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开辟一条面向中亚、南亚的陆路通道,有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国经济网评)
若和铁路是打通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大通道,对加快地方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推进沿线矿产资源开发、助推脱贫攻坚、巩固国防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评)
链接高考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图1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 4~6题。
4.图1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5.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路线过长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课后练习题
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下左图)。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下右图)。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影响图示公路走向的共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文 C.生态 D.气候
2.天门山地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 )
A.公路运输速度快 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 C.公路运输量大 D.公路运输价格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基建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建造了众多高难度的世界级桥梁,我国南方某山地中的大桥即是其中一座(如下图所示)。该桥主跨380米,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规模庞大的高墩大跨四塔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主要桥墩呈独特的“小蛮腰”造型,同一桥墩下的地下承重桩多达34根且长度不等,桩长度差值最大可达58米。读下图,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13-15小题。
3.我国克服困难建造多座世界级桥梁,是为了( )
A.彰显综合国力 B.吸引外资进入 C.改善交通条件 D.打造网红景点
4.该大桥主桥墩承重桩桩差极大,是因为( )
A.地下基岩起伏不平 B.地表高低起伏不平 C.建造难度各不相同 D.永久冻土反复冻融
5.相对国内传统桥塔造型的H形和A形,“小蛮腰”造型可以( )
A.降低桥墩自重 B.减小建造难度 C.适应自然环境 D.增加坚固程度
课后练习题答案: A B C A D
沙漠上的“钢铁巨龙”和若铁路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导学案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和若铁路的案例,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方法
2.通过和若铁路的案例,评价不同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合理性,并分析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
3.通过和若铁路的案例,分析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课前预习
1、交通运输的概念、方式
2、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地位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④ C d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① A e
水路运输 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⑤ B c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② E a
航空运输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③ D b
对应填写到表格中
优点:
①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②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占地少,不占农田
③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④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⑤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缺点:
A、修筑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B、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C、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D、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E、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适合运输的货物
a 液态或气态货物 b量小、急需、贵重的货物 c 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
d中短途运输、小批量货物 e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
3、影响交通建设布局的区位因素
一. 巨龙之生——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情景材料】
材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2团一连农民阿提坎木·阿卜杜咯迪尔正在带着母亲阿外提罕·麦麦前往距家近一百公里外的于田县。“妈妈今年67岁了” ,还没有坐过火车。”阿提坎木.阿下杜喀迪尔说,从家里到于田,搭汽车没有一小时都到不了。
祖辈生活在洛浦县的买吐送 .胡普丁是手工羊毛地毯非遗传承义理人,也在旁边说到:“我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编织地毯技术,织造的作品参加了香港、北京、上海等多地举办的非遗展览,不少外商和国内企业都想和我们合作,但是产品运出去有困难。汽车运太少,飞机太贵了!”
材料中两位新疆同胞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不满足他们的需求
巨龙之长——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
【情景材料】
材料1:早在2011年,和田地区已经就和若铁路开展线路方案研究。2017年4月下旬,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专家组对和若铁路沿线进行了现场勘探,重点就线路走向方案、占位布局、技术标准、沿线沙丘防治等方面实地调查。历经7年的线路设计研究,2018年12月,和若铁路正式开建。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2:观看视频在“死亡之海”修建铁路是什么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你能根据图描述和若铁路的空间分布特点吗?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铁路走向?
2、结合视频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思考和若铁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材料3:在沙漠腹地修建铁路,风沙侵袭加大了铁路建设的难度。风沙侵入线路后,容易污染道床,造成铁路结块、板结,失去抗震能力,从而影响列车安全,所以保证和若铁路长久运行的关键在于治理沙海,减轻风沙对铁路的侵蚀。
观看视频并回答:面对恶劣的环境,看看铁路工程师采取了哪些方法?
三. 巨龙之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结合和若铁路资料小组讨论和若铁路开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22张PPT)
预习检测:
我国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建设难度极大,桥梁和隧道占比高达95.8%,最长的易贡隧道达42公里,30公里以上的隧道就多达4条;总投资额达3198亿元,全部由国家承担。下图为川藏铁路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与东部地区修建同规格的铁路相比,该铁路建设成本较高,原因主要是( )
A.铁路路线经过农业区,占用大量优质耕地
B.沿线地区河网密布,气象灾害多发
C.沿线地区气候高寒,地质条件复杂
D.沿线地区人口稠密,搬迁人口多
2.川藏铁路桥梁和隧道占比高达95.8%,反映出该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遵循了原则( )
A.依据运输需求 B.尽量少占土地 C.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D.因地制宜
【答案】3.C 4.D
C
D
2022年6月16日,历经3年半的艰苦奋战,投资超过220亿元的和田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和若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这标志着世界首个环沙漠铁路环线环塔克拉玛干沙漠环线形成,结束了且末、民丰、于田等五县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多个团镇不通火车历史。南疆地区出疆距离缩短1000多公里。
视频和若铁路之美
沙漠中的“钢铁巨龙”和若铁路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 通过和若铁路的案例,分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方法
2.通过和若铁路的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因素
3.通过和若铁路的案例,分析区域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学习目标
一. 巨龙之生——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二. 巨龙之长——交通运输建设的影响因素
三. 巨龙之成——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巨龙之生
——来自新疆同胞们的呼唤
一、巨龙之生——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材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2团一连农民阿提坎木·阿卜杜咯迪尔正在带着母亲阿外提罕·麦麦前往距家近一百公里外的于田县。“妈妈今年67岁了” ,还没有坐过火车。”阿提坎木.阿下杜喀迪尔说,从家里到于田,搭汽车没有一小时都到不了。
祖辈生活在洛浦县的买吐送 .胡普丁是手工羊毛地毯非遗传承义理人,也在旁边说到:“我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编织地毯技术,织造的作品参加了香港、北京、上海等多地举办的非遗展览,不少外商和国内企业都想和我们合作,但是产品运出去有困难。汽车运太少,飞机太贵了!”
材料中两位新疆同胞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不满足他们的需求
归纳: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对比
运输方式 地位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水路运输 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 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④)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C)
中短途运输、小批量货物(d)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①)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⑤)
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占地少,不占农田(②)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③)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A)
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e)
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B)
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c)
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E)
液态或气态货物(a)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D)
量小、急需、贵重的货物(b)
课堂小测
结合材料探究,图中a、b、c、d、e分别代表哪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a运量最大,运价最低,速度最慢,应是海运;
b的灵活性比d差,d的运量小,因此为河运;
c灵活性最好,应是公路运输;
d为铁路运输;
e运价最高,速度最快,运量最低,应是航空运输。
图示是“铁路、公路、河运、海运、航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征比较示意图”,图中1~5表示从低到高的五个等级。
归纳: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的思路
货物:
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成本、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要本着“多(运量)、快(速度)、好(连续性、灵活性、安全性)、省(运费低、成本低)”的原则
客运:
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乘飞机或者火车,近距离乘汽车,为了欣赏风景,有时也会选择较慢的运输方式
巨龙之长
——历经艰辛万苦,钢铁巨龙始长成
材料1
早在2011年,和田地区已经就和若铁路开展线路方案研究。2017年4月下旬,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专家组对和若铁路沿线进行了现场勘探,重点就线路走向方案、占位布局、技术标准、沿线沙丘防治等方面实地调查。历经7年的线路设计研究,2018年12月,和若铁路正式开建。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交通路线示意图。
材料2
观看视频在“死亡之海”修建铁路是什么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你能根据图描述和若铁路的空间分布特点吗?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铁路走向?
2、结合视频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思考和若铁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一、巨龙之长——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
一、巨龙之长——交通运输的影响因素
1、你能根据图描述和若铁路的空间分布特点吗?小组讨论并思考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铁路走向?
空间分布特点:分布在盆地边缘(周围)/山麓地带/沙漠边缘/绿洲地带。
原因:
自然原因:①山麓地区地势(地形)平坦,施工难度小;②盆地边缘风沙侵蚀相对较弱,有利于延长铁路使用寿命。
人为原因:山麓绿洲地区人口/城市/聚落密集,运输需求量大
2、结合视频在“死亡之海”修建铁路是什么体验?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思考和若铁路在建设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自然方面:①气候干旱,风沙天气频发;②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③水资源缺乏;④生态脆弱,环境要求严格......
人文方面:①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善;②工程难度大,施工成本高;③人口稀少,本地劳动力缺乏.......
在沙漠腹地修建铁路,风沙侵袭加大了铁路建设的难度。风沙侵入线路后,容易污染道床,造成铁路结块、板结,失去抗震能力,从而影响列车安全,所以保证和若铁路长久运行的关键在于治理沙海,减轻风沙对铁路的侵蚀。
观看视频并回答:面对恶劣的环境,看看铁路工程师采取了哪些方法?
沙漠铁路,治沙要先行
在沙漠腹地修建铁路,风沙侵袭加大了铁路建设的难度。风沙侵入线路后,容易污染道床,造成铁路结块、板结,失去抗震能力,从而影响列车安全,所以保证和若铁路长久运行的关键在于治理沙海,减轻风沙对铁路的侵蚀。
观看视频并回答:面对恶劣的环境,看看铁路工程师采取了哪些方法?
沙漠铁路,治沙要先行
①造一条绿洲(芦苇阻沙障、芦苇方格、耐旱植被)
②“过沙桥”设计(让风沙从桥洞中通过,大大减少风沙的阻力)
③预制装配式桥墩(在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组装)
拓展:以桥代路
①青藏铁路(生态脆弱区)
不同地区交通线“以桥代路”的作用不同
保护生态环境,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
同时可减少冻土对线路的影响。
②京沪高铁(平原地区)
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③山区交通线(山区)
为了降低交通线的坡度,减少里程,减少运输时间,提高线路的直达性和安全性
④城市中交通线(城市)
为了形成立体交通,提高区域交通运输能力。
归纳: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分析
地形
地质
水文
气候
生态
环境
在哪里修??
自然因素?
人口
城镇分布
资源
工业生产水平
社会 经济因素?
交通线路的分布 ?
为什么修??
巨龙之成
——“死亡之海”绽放“生命之花”
小组讨论和若铁路开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1、交通本身(加强区域间联系)
①完善南疆地区铁路网,增加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
②方便人员出行,加强对外联系
2、经济意义
①促进南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经济发展;
②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3、社会意义
①促进了新疆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文化信息交流;
②对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地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不利影响:
生态环境问题
随堂
巩固
(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图1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 4~6题。
4.图1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5.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路线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县城商业萎缩
A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