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兰亭集序》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兰亭集序》课件(共3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19:4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你知道“天下第一行书”吗?
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
唐人冯承素摹本(神龙模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共28行,324字,因是草稿,无意于求工,故潇洒自然,点画富于变化,重字皆作别构,其中尤以21个“之”字最受称道,其写法个个不同,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不一,尽态极妍。通篇章法、结构、用笔虽各自称雄,但互不侵夺,配合默契,显示出浓轩得体,圆润流畅,充分表现出晋人潇洒自然的风致,无愧于“天下第一行书”称号。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字逸少,出身贵族,少有美誉,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尤其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且オ学过人,乐游山水,爱道家之学,喜结交名士。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穿云,矫若惊龙”。他的《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在诗文创作上也是高手,其文用笔洗练,不尚辞藻而多情致。主要作品有《王右军集》。
作者简介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时代背景
兰亭集会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一种祓[fú]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众人饮酒赋诗,事后将诗汇编成集,题名《兰亭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记叙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这便是有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 ,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
集:集结成集。
序:一种文体。
解说题目
内容
“序”也叫“叙”或“引”,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
书中位置 :序(卷首)、跋(卷末)
书序:说明编写的情况、目的、介绍内容
赠序:临别赠言,勉励、推崇、赞许《送东阳马生序》
宴集序:是古人聚会时咏诗作赋,然后请一人为这些诗文结集作序,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
作者:自序、他序(评价的内容)
有关“序跋”
永和九年,岁在癸(ɡ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ɡ)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ɡ)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第一段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高的
景物互相衬托
酒杯
旁边
这里有高而险峻的山岭,茂盛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这些景物)互相衬托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只是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
作为
盛况
深远高雅的情思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发展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的一种雅事。夏历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第二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开畅、舒展
穷尽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舒畅。抬头观赏到广阔的宇宙,低头观察繁多的万物,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令人快乐。
自然界的万物
实在
温暖舒畅
用来……
第三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互相交往
比喻时间短暂
放纵、不受拘束
人的躯体
人与人互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言行不受拘束,狂放不羁。
心怀
有的人
晤谈、对谈。悟,同“晤” 面对
第三段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同“取”
形作名,老年
变化
虽然(人们)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静与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待到他(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已经厌倦,感情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这种变化而有所不同。
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
一时感到自得
连接
第三段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以前
喜欢的东西
归结
形作名;大事
以前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触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自然,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痛惜呢?
尚且

自然
因为
触发感慨

况且
代词,这些
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大的问题,抒发生之无常、死之无奈的痛惜之感。
第四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发生感慨
把...看作一样

本来
面对
叹息哀伤
明白
把...看成一样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一一记叙
即使
不同
...的原因
读者
这篇文章
状语后置句
(我)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叹息哀伤,(却)不能明白于心。(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当时与会者(的姓名),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世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由这些诗文产生(一样的)感慨吧。
赏兰亭,探情感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情感变化
当日,你有幸参加这场宴会,请你诵读本文,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句子,描述当日雅集上王羲之的情感变化。
赏兰亭,与其乐
情境任务
活动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与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
会稽山阴之兰亭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修禊事也
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假如你也在兰亭集会的现场,请以活动记录者的身份用原文填写活动记录。
思考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四美具,二难并”。“四美具”指的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并”指主客难得在一起,指人才聚集。
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信可乐也”的原因:
原因 文本
前来聚会的人多
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
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
聚会时天气清朗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良辰
赏心
美景
乐事
第三段所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第三段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一句?
岂不痛哉!
死生亦大矣。
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第三段中,作者在人生俯仰之间为什么感到“岂不痛哉”?
“痛”之因?
“痛”之因?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短暂之痛
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难测之痛
岂不痛哉!

痛 — 生命短暂,世事无常
26
在第4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四段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词?
悲!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人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千古同悲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悲!
俯仰古今,其“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
痛——个体 生命短暂,生死难测
悲——人类 代代皆痛,永无之境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珍惜光阴,激扬生命”才是王羲之的真意!
魏晋士人的生死观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向内,深入内心世界,不务实际,聚众谈玄
向外,寄情山水声色,不受世俗礼法约束
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魏晋风流:饮酒、服药、清谈、纵情山水、狂放不羁……
魏晋士人的生死观成因
两晋时期社会极剧动荡,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天下名士,少有全者”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
天下名士,为了避祸保身,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消极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不再把积极入仕当成人生的理想。
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王羲之在这篇序里,显然对这种风气进行了委婉的批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生老病死是自然造化使然,并非人力所能左右,所谓“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二是从积极向上的态度出发,否定了“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思想。在那样一种时代氛围下,这样的声音,确实具有警世作用。从这一点讲,将此文看作批评魏晋名士虚无思想的作品,亦未尝不可。生死既然不能改变,那么就不要让生命轻易消逝,在深沉的感慨中流露出的是对“生”的眷恋执着与追求。
王羲之对于魏晋士人的生死观有何态度?
情感
变化

1-2段兰亭盛会
良辰、美景、贤人、雅事

3段写人生感慨
快乐短暂,欲望无限、生命有尽

4段交代作序目的
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 体会一致 千古不变
小结:王羲之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人生态度)
课堂小结
鉴赏艺术特色
(1)立意高远,蘊藉深长。作者善于以小见大,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3)手法多样,逸趣无穷。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波澜迭起,意趣无穷。
文章通过记叙兰亭集会的盛况、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乐生痛死这一人类所共有的感情,彻底否定了老庄“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 ——“死生亦大矣”,表达了一种积极处事的人生态度。
归纳文章主旨
对接高考

(1)《兰亭集序》中交代集会地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集会地点周围有高峻的山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兰亭集序》中交代集会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直接表明作者参加集会时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3)《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两句描绘宾客尽是文人雅士、贤德之人,《兰亭集序》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4)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此地有崇山峻岭
修禊事也
信可乐也
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6)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与此句意义相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兰亭集序》中,王羲之认为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在事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
(8)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每个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都归结于消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这一思想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