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斗争。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展开,《七律·长征》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根据单元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结合本文的体裁特点,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不仅要聚焦在体会诗人如何用“点面结合”写长征的,而更重要的是从诗歌阅读的角度去学习七言律诗。
学情分析
长征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和体会长征所蕴含的伟大精神有一定难度。但学生已具备了自主搜集资料的能力,课前布置预习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而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学习诗歌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确定诗歌的感情基调,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读出诗歌的情感,感受毛主席诗词的特点。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2.通过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补充资料等方式,理解诗文大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书写提示”,创作硬笔楷书作品,充实“红色纪念馆”书法展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文大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01回顾情境,熟知长征概况
(一)回顾情境,复习导入
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构建的红色纪念馆前厅(搜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以及诗文含义),创设丰富书法展厅的任务情境,将学生带入红色文化学习、展示的氛围中。
明确展示作品的字体、人物、内容。
(二)回顾创作背景,快问快答
①长征的起始时间;
②长征的总路程为;
③长征的原因。
(三)诵读进入学习
①请一位男生朗读,点评并指导朗读;
②请一位女生朗读,点评并指导朗读;
③教师配乐范读。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从字音是否准确,朗读的节奏,关键词气势的把握,情感的投入等方面进行详细准确的指导。
02结合资料,体会长征精神
1.诗书对照,聚焦诗眼
师:同学们,毛主席的诗被誉为“诗书合璧,双峰并秀”,什么意思呢?是说他诗写的好,书法也好,而且他擅长运用书法来体现诗的内容和意蕴,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副书法作品,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预设1:这幅作品书写给人一种随意洒脱的感觉;
预设2:感觉作者写的时候是比较开心的,豪放的;
师:同学们都觉得这个作品给我们一种豪迈大气的感觉,这其实与文章的主题基调是完全契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副书法作品中,有一些字笔画不多,却写的非常大,找一找都有哪些字呢?
预设:难、闲、后
师:毛主席为什么要把这三个字写的如此之大呢?他想表达什么呢?我们来看这个“后”字,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想一想。
预设:写这首诗歌的时候红军长征即将结束,毛主席心里非常激动,所以把这个字写的非常大。
师:那么这个“难”和“闲”又为什么写的如此之大呢?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字展开探究。
(这个环节的设置,意义在于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润物细无声的帮助学生找到诗眼,十分巧妙)
师:这两个字都出现在首联,谁来读一读?这个“难”是指的什么?
预设:红军长征时十分艰难。
2.体会远征之“难”
师:在单元感知中,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中提到了红军长征时经过的五个地方,分别是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那么在这五个地方,红军究竟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诗文,小组交流,找出关键词,思考这个问题。
预设1:我们找到的关键词是“逶迤”,这个词写出了五岭山的山势连绵起伏,侧面反映出红军爬山的艰难。
师:关于五岭山,大家了解多少?
预设:课前搜集资料的时候我查了,五岭山有的地方角度接近90度,攀爬非常艰难,而且红军在爬山过程中,后面还有敌人在追,进退两难。
师:补充的很好,同学们看这就是无岭山。(出示图片)
师:同桌接着补充。
预设:我找到了关键词“磅礴”,这个词是形容乌蒙山的,让我感受到乌蒙山山势险峻,能够想象出红军在攀爬时是非常艰难的。
师:总结的很准确,老师给大家找到了乌蒙山的图片。
师:乌蒙山海拔2千多米,你们知道2千多米是什么概念吗?我们一层楼3米左右,估算一下乌蒙山大概有多少层楼高呢?没错,大约是700多层。这么高的山,没有交通工具,在战况激烈的同时,红军要步行翻越如此险峻的乌蒙山,难不难?那谁愿意用朗读把这份难表达出来?
预设:五岭逶迤腾细浪,无蒙磅礴走泥丸。
师:我们在朗读时,逶迤这个词可以拖得长一些,体现出山势连绵,磅礴这个词可以重读,把乌蒙山的气势读出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声随文走,体会完情感紧接着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接着分享。
预设:我找到的关键词是“水拍”和“云崖”,因为云崖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崖,而金沙水能拍到,可见水流是非常湍急的,红军过江一定十分困难。
师:讲的有道理,在前厅我们已经了解过这一历史事件,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红军怎么过江的?
预设:我们先声东击西,将敌人引走,然后找到两条小船进行伪装,控制对岸的敌人,又找出来四条小船,用了七天七夜完成了渡江。
师:所以人们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渡江,叫“巧”渡金沙江。旁边的同学接着说。
预设:我找到的是“桥横”“铁索”,红军渡过大渡河时,泸定桥被敌人拆的只剩下13根铁索,敌人还在对面攻击,所以红军过桥是十分艰难的。
师:到底有多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视频,我们一起看看。
(观看飞夺泸定桥影视片段)
师: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1:看到红军战士一个个拼命向前爬,我感觉很揪心;
预设2:红军战士冒着炮火前行,不怕牺牲,让我很敬佩;
预设3:牺牲了那么多红军战士,我感觉很悲痛,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
师:那么通过这两个故事,大家能够感受到“暖”和“寒”的用意了吗?
预设:巧渡金沙江,我们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心情愉悦,所以感受到金沙江也是暖的,飞夺泸定桥战况激烈,伤亡惨重,心情悲痛,所以感觉铁索更加冰冷。
师:那我们一起用声音,把这一暖一寒区分开,暖字音调可以上扬,语气轻松一些,寒字音调可以下沉,语气沉重缓慢一些。
师:还有最后一联,谁来分享?
预设:我找到的关键词是“千里雪”,感受到岷山积雪千年不化的苦寒现状,想象到红军穿越雪山又是多么的艰难。
师:这就是岷山。
师:同学们,红军长征中,一面要与自然进行抗衡,一面要与敌人周旋斗争,真可谓是?
预设:难
师:真是难于上青天啊!难怪毛主席要把这个难字写得如此之大,我们再来读读首联。
3.感悟红军之“闲”
师:再来看看这个闲字,红军把什么看做等闲之事?
预设:长征途中的困难。
师:请大家同桌讨论,你从哪些关键词能够感受到红军不把困难当回事呢?
预设:我找到的是“腾细浪”和“走泥丸”,这两个词用了比喻,无岭山在红军眼中就像翻腾的小浪花,乌蒙山就像从脚下滚过去的泥丸,这样来看红军确实不把困难放在眼里。
师:除了比喻,还有夸张,在这里是夸大了还是夸小了?
预设:夸小了。
师:没错,这样有什么好处?
预设:突出了红军战士们的革命乐观精神。
师:那让我们把这几个词用轻松地语气读一读。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
预设:最后一句的“喜”和“尽开颜”,虽然过岷山还有很多困难,但是他们都是喜笑颜开,可以看出他们不把困难当回事。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这长征队伍里的一员,翻过岷山,胜利就在眼前,你是什么心情?
预设:兴奋,激动,感慨。
师:那我们一起把兴奋的情感读出来吧?
师:从一个大大的“闲”字,你看到了怎么样的红军战士?
预设1:不怕艰难的;
预设2:英勇无畏的;
预设3:坚韧乐观的。
师:没错,这正是一只坚韧不拔,英勇无畏,豁达乐观的革命队伍,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赞美和钦佩之情,一齐高声诵读《七律·长征》
4.体会“点面结合”
师: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24条河流,激战380余次,可以说可歌可泣的事情有很多,为什么非要挑出这五处进行描写呢?
预设1:这五个事情最典型;
预设2:首联说了万水千山,而这五处就是水和山,形成了呼应。
师:五岭、乌蒙、岷山都是山,金沙和大渡都是水,这五个地点与万水千山典型对应,形成了点和面的匹配,非常精妙的结构。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红军长征路线图,找找这五个地点。
师:这五处地点,正好串联起了整个长征路线,多么巧妙的设计呀,难怪毛主席也钟爱自己的这首诗,多次进行书法创作赠送友人,接下来我们对照着书法作品,再来欣赏品味这首诗。
5.深化情感,种植红色基因
师:红军长征开始总人数30万人,结束时仅幸存约25000人,共牺牲约27万人,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行军和战斗后,毛主席却能写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全诗充满了激情和希望,没有一丝悲情,从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毛主席有什么性格?
预设:乐观豁达、豪迈潇洒、意志坚定。
师:1934年7月,长征前,毛主席在党内备受排挤,他却写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昂扬的基调,雄奇的语言,反映了毛主席积极乐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娄山关激战后,毛主席写下“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将自己的英雄豪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都说字如其人,从毛主席的书法作品中,我们就能感受到他的奔放洒脱,不拘一格,新奇飘逸,不落俗套,他的个人魅力,坚定的理想信念,赢得了战士们和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虽然毛主席已经与世长辞了,但他却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可能大家无法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不也像长征一样充满了各种挑战吗?当你在学习中,学不会一个知识点,你是怎么做的呢?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开心的事,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
师:重走完长征之路,如果我们可以学习到红军战士的无畏精神,学习到毛主席的灵活变通,豁达潇洒,那么同学们以后的人生之路,一定也会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03拓展延伸,创作书法作品
(一)赏析书法
师:毛主席在长征路上,一路行走一路高歌,接连写下了七首诗词,这些诗词被称为“长征诗词”,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后,常常以它们作为内容进行书法创作,迎来了书法创作的巅峰,大家可以课下搜集欣赏。
(二)创作书法
师:课后请同学们以《七律·长征》为内容,完成一副楷书作品,并对照评价量表自评互评,充实书法展厅。
(三)作业自助餐
读一读:读毛主席的其他长征诗词:
看一看:观看央视纪录片《长征》;
讲一讲:宣讲长征故事,录制成小视频向学习强国”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