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单元复习卷(试题)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小伟家、小军家和公园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军家离公园4千米,小伟家离公园2000米,他们两家的距离可能是( )。
A.2千米 B.6千米 C.2千米或6千米
2.1960年、1986年、1997年、1988年、2000年、2008年,2011年、2024年,这8个年份中,有( )个闰年。
A.3 B.4 C.5
3.下面算式中要想先算加法,不需要加括号的是( )。
A.25+75×4 B.25+75-40 C.300÷4+2
4.学校轮滑班有15 人,编程班的人数比轮滑班的12倍还多,编程班至少有( )人。
A.180 B.185 C.181
5.在计算时,乐乐把12看成了21,得数比正确的得数多( )。
A.9 B.135 C.108
6.24× 6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
A.144 B.624 C.385
二、填空题
7.3块瓷砖重10千克,300块瓷砖重( )千克,( )块砖重2吨。
8.张华今年12岁,爸爸40岁,再过( )年爸爸的岁数是张华的3倍。
9.明年全年有( )天,国庆节在第( )季度,小华的生日是在国庆节的前2天,她的生日是( )月( )日
10.一张作文纸有22行,每行28个格子,淘气的一篇作文正好写满3张作文纸。请你估计这篇作文大约有( )个字。
11.学校买了3捆松树苗,每捆12棵,买的杨树苗比松树苗多4棵。买了( )棵杨树苗。
12.60与42、49、53这三个数的其中一个相乘,积比3000小得多,这个数是( ),积是( )。
13.下午明明从镜子里看到钟面如图所示。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 )。(在镜子里看到的钟面图跟实际是左右相反的)
14.小明用图中的积木测量了桌面的长(如图)。已知桌面的宽是长的一半,桌面的宽是( )厘米,桌面的周长是( )分米。
三、判断题
15. 1吨铁要比1000千克棉花重得多。( )
16.32×50的积的末尾有2个0。( )
17.20×(30-5)去掉括号后,计算结果不变。( )
18.第二、三、四季度的天数都是相同的。( )
19.2□×2□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得数。
600÷2= 20×20= 24÷4= 50×40=
400×5= 32-4= 70+90= 28×4=
21.竖式计算,有★的要验算。
★
22.脱式计算。
184+216÷4 38×25×4
198÷(2×3) (200-136)×28
五、解答题
23.一袋水泥重55千克,建筑工地需要70袋,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来运,一次能运完这些水泥吗?
24.徐州到北京铁路长696公里,一列火车上午9时从徐州出发,以平均每小时130千米的速度行驶,下午2时能到达北京吗?
25.用1000元来买门票,够不够?
26.如图,小林家距学校1千米,距公园2千米。他从家出发,走了14分钟,每分钟走65米。
(1)如果向东走,小林在学校的东面还是西面?为什么?
(2)如果向西走,他大概走到了哪个位置?用“●”在图中标出来。
27.叔叔去市场买面粉。
(1)他打算买30袋面粉,一共是多少千克?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1千米=1000米,先将2000米换算成2千米,小伟家和小军家可能在公园的两侧,此时两家的距离为(4+2)千米;小伟家和小军家可能在公园的同一侧,此时两家的距离为(4-2)千米,据此选择即可。
【详解】
当小伟家和小军家在公园两侧如图:
4+2=6(千米)
当小伟家和小军家在公园的同一侧如图:(画法不唯一)
4-2=2(千米)
他们两家的距离可能是2千米或6千米。
故答案为:C
2.C
【分析】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年份是100的倍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1960÷4=490,那么1960是闰年;1986÷4=496……2,那么1986是平年;1997÷4=499……1,那么1997是平年;1988÷4=497,那么1988是闰年;2000÷400=5,那么2000是闰年;2008÷4=502,那么2008是闰年;2011÷4=502……3,那么2011是平年;2024÷4=506,那么2024是闰年;所以这8个年份中,有5个闰年。
故答案为:C
3.B
【分析】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A.25+75×4,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要想先算加法,需要把25+75用括号括起来;
B.25+75-40,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就是先算加法,再算减法;
C.300÷4+2,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要想先算加法,需要把4+2用括号括起来;
所以想先算加法,不需要加括号的是25+75-40。
故答案为:B
4.C
【分析】根据编程班的人数比轮滑班的12倍还多,先用轮滑班的人数乘12,求出轮滑班的12倍的人数,编程班的人数要比轮滑班还要多,至少多1人,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15×12=180(人)
180+1=181(人)
即编程班至少有181人。
故答案为:C
5.B
【分析】可以假设□代表的数是2,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算出原算式的结果,当把12看成21时,计算出式子的结果,再求出两个得数的差即可。
【详解】□=2时
15×(12+2)
=15×14
=210
15×(21+2)
=15×23
=345
345-210=135
在计算15×(12+□)时,乐乐把12看成了21,得数比正确的得数多135。
故答案为:B
6.B
【分析】因为4×6=24,所以24× 6的积的个位上是4; 6最小是16,最大是96,24×16=384,24×96=2304,所以24× 6最小等于384,最大为2304;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6=24,所以24× 6的积的个位上是4;24×16=384,24×96=2304,所以24× 6最小等于384,最大为2304;
A.144小于384,不符合要求。
B.624大于384小于2304,且个位上是4,符合要求。
C.385的个位上不是4,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7. 1000 600
【解析】3块瓷砖重10千克,300块是3块的100倍,那么重量是10千克的100倍;300块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那么2吨是600块。
【详解】
(千克)
1000千克=1吨
(块)
300块瓷砖重1000千克,600块砖重2吨。
【点睛】对于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可以先忽略末尾的0,求出结果后再把0添上。
8.2
【分析】今年爸爸比张华大40-12=28(岁),再过几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张华的3倍,几年后爸爸的岁数比几年后张华的岁数大几年后张华岁数的2倍,而爸爸比张华大28岁,则几年后张华岁数的2倍就是28岁,张华是(28÷2)岁。用几年后张华的岁数减去张华今年的岁数,求出过了几年。
【详解】40-12=28(岁)
28÷(3-1)-12
=28÷2-12
=14-12
=2(年)
再过2年爸爸的岁数是张华的3倍。
【点睛】本题考查年龄问题,无论过了几年,两人的年龄差不变,关键是明确几年后张华岁数的2倍是28岁。
9. 365 四 9 29
【分析】闰年的年份数是4的整数倍,遇到整百年份时,应是400的整数倍,反之则是平年;闰年全年366天,平年全年365天;国庆节是10月1日;第四季度有10月、11月、12月;9月有30天,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2025÷4=506……1
明年2025年为平年,全年有365天,国庆节在第四季度,小华的生日是在国庆节的前2天,她的生日是9月29日。
10.1800
【分析】把22看成20,28看成30,用20乘30,求出一张作文纸大约能写的字数,再乘3,求出这篇作文大约有多少个字。
【详解】22×28≈20×30=600(个)
600×3=1800(个)
这篇作文大约有1800个字。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40
【分析】由题意可得,根据学校买了3捆松树苗,每捆12棵,计算出松树苗的棵数,即12×3,再用它们的积加上4即可。
【详解】12×3+4
=36+4
=40(棵)
【点睛】根据已知求出松树苗的棵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 42 2520
【分析】已知60与50的乘积等于3000,要使60与42、49、53这三个数的其中一个相乘,积比3000小得多,那么这个数应小于50,且相比是最小的数,即42,再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出结果。据此选择。
【详解】42<49<53
60×42=2520
60与42、49、53这三个数的其中一个相乘,积比3000小得多,这个数是42,积是2520。
13.17:30
【分析】
本题考查根据镜子里的时间求正确的时间及24时记时法。因为在镜子里看到的钟面图跟实际是左右相反的,时针在5与6之间是5点多,分针指向6,由此可知这个时间是下午5:30,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给5加12得17,即这个时间是17点30分。
【详解】
5+12=17
下午明明从镜子里看到的钟面是,实际上应该是即,下午5:30,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为17:30。
14. 60 36
【分析】1个积木的长度乘10等于桌面的长,如上图:桌面的长共有10块积木;桌面的长除以2等于桌面的宽,桌面的长加宽的和乘2等于桌面的周长,然后把单位厘米换算成分米,即可解答。
【详解】12×10=120(厘米)
120÷2=60(厘米)
(120+60)×2
=180×2
=360(厘米)
=36分米
桌面的宽是60厘米,桌面的周长是36分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5.×
【分析】1吨的铁与1000千克的棉花相比,因为都是1吨,所以一样重。据此解答。
【详解】1吨=1000千克
1吨铁和1000千克棉花一样重,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6.√
【分析】根据整数乘法计算方法求出它们的积,再看积的末尾有几个0即可。
【详解】32×50=1600,32×50的积的末尾有2个0。
故答案为:√
【点睛】在判断积的末尾零的个数时不光要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还要注意除零以外的数字相乘的结果是否有零。
17.×
【分析】20×(30-5)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去掉括号后,算式就是20×30-5,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由此分别计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再比较,从而判断。
【详解】20×(30-5)
=20×25
=500
20×30-5
=600-5
=595
20×(30-5)去掉括号后,计算结果变了。
故答案为:×
18.×
【分析】
第二季度包含4、5、6月份,第三季度包含7、8、9月份,第四季度包含10、11、12月份。这三个季度中有31天的月份有5月、7月、8月、10月、12月,只有30天的月份有4月、6月、9月和11月。依此计算即可。
【详解】第二季度的天数:30+31+30=91(天)
第三季度的天数:31+31+30=92(天)
第四季度的天数:31+30+31=92(天)
所以第二、三、四季度的天数并不完全相同。
故此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9.√
【分析】这两个两位数最大是29,最小是20,因此2□×2□的积是在29×29和20×20之间,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然后将两次的积相加。算出这两个算式积即可判断。
【详解】29×29=841,20×20=400,即2□×2□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故答案为:√
20.300; 400; 6 ;2000
2000; 28 ;160; 112
【解析】略
21.2632;2204;
5520;4366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分别与两位数的每一位数相乘,乘得结果要与十位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
乘法验算时,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看是不是等于积。
【详解】
验算:
22.238;3800
33;1792
【分析】第1题,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第2题,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第3题,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第4题,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详解】184+216÷4
=184+54
=238
38×25×4
=950×4
=3800
198÷(2×3)
=198÷6
=33
(200-136)×28
=64×28
=1792
23.能运完
【分析】用每袋水泥的重量乘袋数,求出这些水泥的总重量。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卡车的载重换算成千克,再与这些水泥的总重量比较大小。
【详解】55×70=3850(千克)
4吨=4000千克
3850千克<4000千克
答:一次能运完这些水泥。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求出这些水泥的总重量。比较水泥总重量与卡车载重的大小时,要先统一单位,再进行比较。
24.不能
【分析】下午2时=14时,先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计算出这列火车行驶了多少小时,再乘平均每小时行驶的速度,算出这些时间能够行驶多少千米,最后与两地之间的铁路距离进行比较,如果这些时间能够行驶的距离比两地之间铁路距离大,则能够到达;如果这些时间能够行驶的距离比两地之间铁路距离小,则不能到达。据此解答。
【详解】下午2时=14时
14-9=5(小时)
130×5=650(千米)
650<696
答:以平均每小时130千米的速度行驶,下午2时不能到达北京。
25.够
【分析】已知学生有192人,需购买学生票,每张学生票5元;老师有5人,需购买成人票,每张成人票7元;先根据人数×每张票价分别求出学生和老师买票各需要多少钱,再相加求出总的门票费用,再跟1000比较即可。
【详解】192×5+5×7
=960+35
=995(元)
995<1000
答:用1000元来买门票,够。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学生和老师买门票的总费用,再进行比较。
26.(1)西面;原因见详解
(2)在小林家到公园距离接近一半的位置;图见详解
【分析】地图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先根据路程=每分钟走的路程×走的时间长,用14×65求出小林走的距离,再和小林距学校的1千米作比较。再判断。
(2)小林从所在位置向西走910米,小林和公园相距2000米,那么910米处就在小林和公园距离的大约一半的位置。
【详解】(1)65×14=910(米)
1千米=1000米
1000米>910米
答:小林在学校的西面。
(2)65×14=910(米)
答:小林向西走了910米,就在小林家到公园距离接近一半的位置。
如图:
27.(1)360千克;
(2)买20袋这样的面粉共需多少元;1900元
【分析】(1)30袋面粉一共的重量=面粉的袋数×1袋面粉的重量;
(2)问题:买20袋(数量可以变化)这样的面粉需要多少元?买20袋面粉需要的钱数=1袋面粉的价钱×面粉的袋数,计算即可。
【详解】(1)30×12=360(千克)
答:一共是360千克。
(2)买20袋这样的面粉共需多少元?
95×20=1900(元)
答:买20袋这样的面粉共需1900元。(答案不唯一)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应用,熟练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