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古诗阅读-观刈麦(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第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古诗阅读-观刈麦(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6 10: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观 刈 麦白居易谜语住房不花钱打一人名白 居 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
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白 居 易白居易诗歌的语言特点是什么?通俗易懂题目解说 《观刈麦》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周至县(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时写的.县尉官职不高,需要到民间查访.在查访中,作者亲眼看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悲惨生活,大有感触,从而写出了这首反映当时农村实际的现实主义诗篇.
观刈麦,就是看割麦子.自由朗读,基础过关

二、词语解释:
覆陇黄: 饷田:
丁壮 : 南冈:
农桑 : 岁晏:形容小麦长得茂盛。给田里劳动的人送饭。青壮年男子。南面的高地,指麦田。农耕和蚕桑。年底。晏,晚。刈 荷 箪 饷
灼 秉 敝 晏yìhèdānxiǎngzhuóbǐngbìyàn···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朗读1.这首叙事诗描绘了哪两个场景?
2.全诗可分为几部分?思考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精读课文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精读课文 以上描写的两种情景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的艰难生活,他们辛苦忙碌的种田,但仍然没有保障,今天的割麦人很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拾麦者,这强烈的讽谕尽在其中。品 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以上为第三部分,诗人触景生情,由农民们痛苦的生活联想到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精读课文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劳动场面或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疾苦的诗句?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感染?请结合实际说一说。迁移联想 乡 村 四 月
翁 卷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四 时 田 园 杂 兴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卖 炭 翁
白居易蚕妇 北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填空:
《观刈麦》作者是 代诗人 ,他字 ,号 。这首诗描写_________ 的农民和由于__________ 不得不拾穗充饥的农妇,作者眼见此景,深感自己不劳而获,发出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唐乐天香山居士念此私自愧 尽日不能忘失去土地在繁重赋税压迫下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