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2吨的认识(同步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2吨的认识(同步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5-16 21:3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备课人 XX 备课学科 数学
备课年级 三年级 备课时间 2024年X 月
辅助备课 新课标、教材、练习题
课题 1.2 吨的认识
内容 教科书第3页红点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方法。 3.在实践中感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发现问题和估计物品质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建立1吨实际质量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1个苹果、1袋大米等。
教学过程
过程 (教与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吃的水果,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呢?拿出一个苹果,猜一猜这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有多少? 课堂预设: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教师:出示一箱苹果的图片,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一箱苹果呢? 课堂预设: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教师:接着出示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的图片,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一车苹果的质量又是多少呢? 课堂预设:学生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2.出示一些集装箱图片,让学生想象这些物品有多重。 教师:计量这些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如果都用千克作单位,结果会怎样? 学生:数很大,不够方便。 教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同学们估计一个苹果、一箱苹果的质量时虽然数值上稍有差别,但使用的单位都是克和千克,这说明当我们需要计量比较轻的物体有多重时,通常用克、千克作单位,但当计量大宗物品或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时,克和千克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了,这时,就要引入一个更大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学习红点3。 出示红点3。 (2)初步体验1吨有多重。 教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袋大米,你能找出它的质量吗? 学生:从说明上可以看出这袋大米的质量为10千克。 (教师安排学生感受这袋大米的质量,并让学生谈一下感受) 借助多媒体依次呈现1袋大米、5袋大米、10袋大米、100袋大米,问学生它们分别有多重。 课堂预设:学生依次回答10千克、50千克、100千克、1000千克。
教师边板书边告诉学生这时的1000千克大米在我们数学王国中就是1吨。1吨就是1000千克。 (板书:1吨=1000千克) 通过屏幕观察1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1吨大米摆在眼前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3)利用自身体重想象1吨的质量。 选择一个体重接近25千克的同学,让大家猜想多少个这样的同学大约有1吨呢?
让学生分组讨论。 (4)结果汇报 哪个小组把你们发现的结论告诉同学们。 1名同学25千克,10名同学就是250千克,20名同学就是500千克,40名同学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
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认真学习,仔细观察就能获得新知识,这节课你从生活中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身边同学的体重和身边生活的知识我们认识了吨,“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大的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它用字母t表示,相信同学们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在身边找到更多吨的知识。 三、当堂训练 1.出示教科书P5“自主练习”第5题。 (1)先读出它们分别有多重,认识生活中物体的质量。 (2)根据1吨=1000千克,想一想1000里面有多少个这样的数。 2.出示教科书P5“自主练习”第6题。 根据刚学过的质量知识,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填一填。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吨。 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 对合理的猜测都予以肯定。 从生活中的常见的苹果,一箱,一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大的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班同学共同验证小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汇报的小组给予肯定的评价。
作业设计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6页自主练习8题、9题、13题。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1吨=1000千克
教后反思 在认识克和千克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推理,建立1吨实际质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