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4张PPT)
第六单元基础复习
三年级 下册
基础知识
课文详解
语文园地
考点提示
目 录
CONTENTS
基础知识
01
水墨画(mò) 染绿(rǎn) 浪花(lànɡ) 碎了(suì) 钓竿(gān)
飞溅(jiàn) 清爽(shuǎnɡ) 松针(zhēn) 蘑菇(mó) 拨动(bō)
扑腾(teng) 剃头(tì) 执行(zhí) 是否(fǒu) 铁锚(máo)
仇人(chóu) 代替(tì) 习惯(guàn) 受刑(xíng) 和弄(huò)
折腾(zhē) 厘米(lǐ) 摸头(mō) 差点儿(chà) 跳蚤(zǎo)
发誓(shì) 锃亮(zèng) 规矩(jǔ) 若是(ruò) 耿耿于怀(gěng)
易读错的字音
廊子(láng) 剩下(shèng) 肥皂(zào) 扯下(chě) 仰头(yǎng)
一串(chuàn) 婴儿(yīng) 娇气(jiāo) 和弄(huò) 薄的球(báo)
娇软(jiāo) 山巅(diān) 黏稠(nián) 荣耀(yào) 颤巍巍(chàn)
庆贺(hè) 盼望(pàn) 道歉(qiàn) 教书(jiāo) 叠花篮(dié)
漂亮(liang) 扑空(pū) 解释(shì) 高兴(xìng) 约好了(yuē)
旭日(xù) 岛屿(yǔ) 瞭望(liào) 巡查(xún) 缆绳(lǎn)
易读错的字音
染料 钓竿 扑腾 破碎 清爽 蘑菇 水墨画
走廊 剩余 拉扯 仰视 婴儿 轻悠悠
染: 上面的右边是“九”不是“丸”。
表: 最后一笔是“捺”。
鬼: 最后两笔是:撇折、点。
越: 被包围的部分不要忘了写“撇”和“点”。
易写错的字
竿:竹竿 拨:拨动 葫:葫芦 浪:浪花 付:付出 胆:胆子
杆:旗杆 拔:拔河 胡:二胡 娘:新娘 对:对错 但:但是
骂:骂人 倍:几倍 若:假若 娇:娇艳 扯:扯上 仰:仰望
驾:驾车 陪:陪伴 苦:辛苦 骄:骄傲 址:地址 抑:抑制
形近字组词
平静→宁静 开放→绽开 戏耍→玩耍 监督→督促 怒视→怒目 摆布→摆弄
痛苦→痛楚 折磨→虐待 答应→应允 天分→天赋 架势→姿势 时髦→时尚
倒霉→畮气 清除→去除 潮湿→湿润 容易→轻易 透明→透亮 圆满→完满
自由→自在 骄傲→自豪 希望→盼望 漂亮→美丽 忽然→突然 坚定→坚决
后悔→懊悔 奇怪→奇异 解释→说明 溶化→溶解 信守→恪守
近义词
漂亮→难看 开放→凋谢 清除→保留 分裂→联合 信守→违背 耐心→急躁
痛苦→欢乐 答应→拒绝 熟练→生疏 时髦→过时 倒霉→走运 随意→刻意
潮湿→干燥 容易→困难 坚定→动揺 美丽→丑陋 溶化→凝结 破裂→完整
骄傲→谦虚 后悔→无悔 明明亮亮→昏昏暗暗
反义词
1. 动词搭配
(扇动)翅膀 (拨动)浪花 (钻入)水中
(钻出)泥土 (摸)耳朵 (剪)头发 (捉)跳蚤
2. 形容词搭配
(1)形容词+ 名词:
(锃亮)的剃刀 (老掉牙)的推剪 (优秀)的顾客 (时髦)的发式
(五色)的浮光(轻清透明)的球面 (脆薄)的球 (尖尖)的嘴巴
(2)形容词+ 动词:
(耐心)地等候 (奇怪)地问
词语搭配
(3)词语归类
1. AABB 式词语:清清爽爽 认认真真 规规矩矩 坑坑洼洼 仔仔细细 风风火火
2. AABC 式词语:耿耿于怀 翩翩起舞 蠢蠢欲动 窃窃私语 亭亭玉立 欣欣向荣
3. ABAB 式词语:和弄和弄 讨论讨论 分析分析 商量商量 研究研究 锻炼锻炼
4. ABB 式词语:颤巍巍 软悠悠 轻悠悠 轻飘飘 软绵绵 硬邦邦 甜滋滋
词语搭配
课文详解
02
童年的
水墨画
1.《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三首小诗,如水墨画般勾勒了溪边钓鱼、江中游泳、林中玩耍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古诗拓展: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主要内容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比喻】【静景】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溪水的平、静。小溪两边都是青翠的山,溪水如镜,所以青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山溪就像“绿玉带”了。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溪的样子,突出山溪的“平”“静”和“绿”。
重点句子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静景】这句话写静景。溪水把人影染“绿”,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互相映衬,使画面充满了色彩美。(重点)
重点句子
(3)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动景】这句话写动景。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儿在跳跃,孩子们在欢笑,短短一句话,动感十足,这一静一动的转换,使画面充满乐趣。
重点句子
(4)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引号】这句话写一个调皮的孩子钻进水里消失不见,而后钻出水面的样子。“水葫芦”代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在水面像水葫芦一样的孩子;“两排银牙”代指刚从水中钻出来的孩子,突出孩子的快乐。引号在这里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
重点句子
(5)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拟人】【叠词】“松树刚洗过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富有童趣。“清清爽爽、一串串、明明亮亮”等叠词的运用,富有韵律,朗朗上口,写出雨后松针的明丽以及山林清新、洁净的环境。
重点句子
(6)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拟人】【比喻】出泥土顶着菌盖说成头戴一顶斗笠,把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比作开放的山花,既形象地写出了蘑菇的形状,也表现了孩子们喜悦的心情。“钻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后蘑菇奋力生长的情态,展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重点句子
(1)“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中的“立”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个“立”字,既写出了蜻蜓站在钓竿上的样子,又使人感觉到画面仿佛静止了,突出了画面的静。
问题探究
(2)在《溪边》的前两句中,作者描绘了哪些事物?
垂柳、山溪、钓鱼的孩子、钓竿和红蜻蜓。
(3)请你想象一下“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的画面。
小孩子正在钓鱼,忽然,鱼上钩了,水面荡起波纹,打碎了映在溪面上的人影和树影。鱼儿在草地上蹦跳着,孩子也欢笑着,庆祝这来之不易的收获。
问题探究
(4)你是怎样理解“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这句话的?(重点)
小伙伴们在水中戏耍时,其中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水面激起一阵水花,他又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问题探究
(5)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句话的理解。(重点)
一阵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吗?
问题探究
课文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童年生活画面,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课文主题
剃头大师
1.《剃头大师》的作者是秦文君,文章写的是“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不敢去理发店理发,“我”给小沙理发,却把小沙的头发剪得坑坑洼洼的趣事,表达了童年时期的天真无邪。文中的“剃头大师”是指“我”,“害人精”是指剃头师傅。小沙 机灵、顽皮 、胆小;“我” 天真、可爱 。“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旨在表现儿童的天真和幼稚、童年的快乐。秦文君代表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宝贝当家》等。
主要内容
(1)小沙每次都是被姑父押进理发店的,而且,姑父还得执一把木尺在一旁监督,否则,小沙准会夺门而逃。
【动作描写】“押、执”这两个动词表面上是写姑父,实际上从侧面写出了小沙害怕理发,每次都是被强迫的。“夺门而逃”更突出了小沙对进理发店理发的不满和抗拒。
重点句子
(2)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神态描写】“怒视对方”这一神态描写以及“害人精、仇人”等词语,说明小沙非常讨厌剃头。
重点句子
(3)其实,不给钱我也愿意,因为从来没有人肯把头交给我随便处置。我一连在他肩上拍了三下,表示:有你的,老弟。
【动作描写】“一连在他肩上拍了三下”写出了“我”当时激动的心情。表弟这么信任“我”,所以“我”的内心十分惊喜。
(4)小沙坐在凳子上,看我找出剪刀,才有些慌,说:“别剪破耳朵,你得发誓!”
【语言描写】“别剪破耳朵”是小沙对“我”唯一的要求,表现了他对剃头的害怕。
(5)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
【比喻】写“我”剪头发的样子。“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表明“我”剪得很随意,与老剃头师傅理发的样子形成对比,为下文写“我”剪坏了小沙的头发做铺垫。把姑父的睡衣比作熊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很多碎头发落在睡衣上的样子,姑父穿上这样的睡衣得多难受啊!
重点句子
①小沙每次都是被押进理发店的,姑父还得拿一把木尺在旁边监督;
②谁给小沙剃头,小沙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沙很害怕理发?
问题探究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沙理发时像是在受刑?(重点)
老剃头师傅习惯用一把老掉牙的推剪,推剪常常会咬住小沙的一绺头发不放。而且,老剃头师傅的眼神不好,总把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里。
问题探究
(3)“害人精”让小沙吃尽苦头,可是姑父为什么还要给“害人精”双倍的钱呢?
这体现了姑父的无奈。因为小沙害怕理发,所以每次理发时都很不配合,给剃头师傅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姑父想要多给一些钱,表达歉意。
(4)“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重点)
“我”只是个孩子,却能够“游刃有余”地给小沙理发,甚至觉得自己比老剃头师傅还熟练,所以“我”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这表现了“我”的天真可爱。
问题探究
(5)“我”是怎样给小沙理发的,结果是怎样的?(重点)
“我”先把姑父的大睡衣给他围上,摆出剃头师傅的架势,然后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上就落满了头发,小沙的头也被剪得坑坑洼洼,耳边像层层梯田。尽管如此,“我”给小沙剃头时,小沙是非常愉快的。结果: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光头;姑父每天夜里都要起来找身上的碎头发。
问题探究
(6)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剃头大师”本义指的是剃头技艺高超的人。本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我”。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问题探究
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表弟小沙害怕剃头,在他的央求下,“我”自诩“剃头大师”,为他剪头发,最终却闯了祸。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展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与趣味。
课文主题
肥皂泡
1.《肥皂泡》的作者是冰心,文章写的是作者怎样吹肥皂泡,以及因这个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冰心的作品还有《繁心》《春水》《寄小读者》。课文主要写了(做)肥皂泡、(吹) 肥皂泡和(看)肥皂泡,其中重点写的是(吹)肥皂泡和(看)肥皂泡。
主要内容
(1)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动作描写】“和弄和弄”“慢慢地吹起”“轻轻地一提”“轻轻地扇送”具体叙述了做肥皂水和吹肥皂泡的过程,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吹肥皂泡时投入而专注的状态。(重点)
重点句子
(2)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排比】运用“那么……那么……那么……那么……”的排比句式,写出了肥皂泡的形状、飞行的姿态、色彩和神韵等,表达了孩子们内心的骄傲与自豪。
重点句子
(3)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想象】【省略号】这句话是“我”看着肥皂泡在空中飘荡时产生的想象,寄托了作者童年时的希望与梦想。
重点句子
过程:先把碎肥皂放在木碗中,加点水和弄,等肥皂溶化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肥皂水慢慢吹成一个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泡儿就从管上落下来,飘游在空中了。最后用扇子在下面轻轻扇送,肥皂泡就能飞得很高很高。
诀窍:吹肥皂泡时,动作要轻柔,只有慢慢地吹,才能吹出“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还要“轻轻地一提”,肥皂泡才能从管上落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飘游”;吹起的泡泡要精心呵护,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1)读读第3段,请你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和诀窍。(重点)
问题探究
(2)请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重点)
先回想一下自己吹肥皂泡的情景,肥皂泡飞向天空时,会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肥皂泡是一个透明的圆球,所以它在空中随风飘游时,光就会随着肥皂泡的转动而流动,看起来就像浮光在球面上乱转一样。
问题探究
(3)读读第4段,说说肥皂泡的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色的浮光”“光丽的薄球”体现了肥皂泡的色彩美;“乱转”“四散分飞”“颤巍巍”“光影零乱”体现了肥皂泡的动态美。
问题探究
(4)孩子们看肥皂泡时,为什么“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因为孩子们害怕肥皂泡消失,他们太喜欢这些肥皂泡了,所以才会“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他们当时的心情应该是紧张、专注、担心与期待。
问题探究
(5)“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肥皂泡比作一串美丽的梦。我从中感受到了孩子们对肥皂泡的喜爱和他们自豪、骄傲的心情。
问题探究
(6)请你想象一下:作者要把肥皂泡送上天去做什么?送过海去做什么?(重点)送上天去使明月更皎洁,夕阳更灿烂;送过海去使浪花更晶莹透亮,大海更深沉静谧。7如果你是肥皂泡,你还会去哪些美丽的地方呢?(重点)
示例:
①如果我是肥皂泡,我会借着扇子的轻风,飞到戈壁滩的上空,化成甘甜的雨露落下来,滋润荒芜的沙漠。
②如果我是肥皂泡,我会借着扇子的轻风,飞到花园里,轻悠悠地落在小姑娘头戴的花环上,让小姑娘更可爱、漂亮。
问题探究
这篇文章讲了作者童年时代吹肥皂泡的经历,介绍了肥皂泡的吹法,描写了肥皂泡的颜色、形状及变化,也写了吹肥皂泡时的心情和美好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
课文主题
我不能失信
1.《我不能失信》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一个朋友家里去,临出门小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小庆龄还是决定留下来,履行自己的诺言。故事赞美了小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诚实守信的宋庆龄。
主要内容
(1)“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庆龄说。
【语言描写】因为与人有约,所以宋庆龄放弃去伯伯家看鸽子,表明她是个守信用的好孩子。
重点句子
(2)“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天再教小珍吧。”宋爸爸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语言描写】爸爸听了庆龄的话,给了宋庆龄一个建议,为下文写她拒绝建议而留下等小珍蓄势。
重点句子
(3)“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宋庆龄的话和“边说边把手抽回来”表明宋庆龄态度很坚决,表现了她信守承诺的品质。
重点句子
(4)“我的女儿一个人在家,该多没意思啊!”庆龄仰起脸回答道:“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语言描写】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说明在宋庆龄心目中守信比玩更重要,诚信是第一位的。(重点)
重点句子
“我”指的是宋庆龄,“我”不能失信于小珍。
一天早晨,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爸爸的一个朋友家去做客,临出门时,宋庆龄想起和朋友小珍约好了要在当天教小珍叠花篮。虽然爸爸和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决定留在家里等小珍,履行自己的诺言。虽然最后小珍没来,但是宋庆龄说自己并不后悔,因为她没有失信。
(1)课题中的“我”指的是谁?“我”不能失信于谁?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问题探究
(2)从宋庆龄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请你具体说一说。
从宋庆龄的话中,我感受到了宋庆龄的守信与诚实。宋庆龄认为,自己没有忘记与小珍的约定,如果今天自己去做客而失信于小珍,即使道歉了,也是失信,而且还是故意的失信,这种失信比无意的失信还要严重,所以她绝对不会这么做。
问题探究
(3)宋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请你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经历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
在生活中,当我们答应了别人什么事,但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做到时,我们就会很难受,觉得自己失信于人了。宋庆龄放弃去做客而留在家里等候小珍,虽然小珍没有来,但是宋庆龄信守了承诺,在宋庆龄看来,重承诺、守信用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她不后悔。5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宋庆龄是个怎样的孩子。(重点)
宋庆龄是一个信守诺言的好孩子。比如,第4段中宋庆龄说:“爸爸,我不能去了!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第6段中宋庆龄说:“不行!不行!我走了,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这些都体现了宋庆龄信守诺言的品质。此外,第9段中妈妈也夸宋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本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因答应了教小珍叠花篮而没去伯伯家看鸽子,履行了自己的诺言的故事,赞美了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课文主题
语文园地
03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交流平台
☆联系上下文理解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法;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法;查资料理解法……
欢欢:我发现,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比较相近。
乐乐:结合生活经验,我理解了《剃头大师》里“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这句话,因为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洋洋: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了“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原来是在写小孩子们的样子。
嘻嘻:理解难懂的句子,还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
本次交流平台的主题是: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
交流平台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词典中“水葫芦”的意思是一种水生植物 。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我知道“两排银牙”指的是水里嬉戏的孩子露出笑脸的样子。
识字加油站
xù yǔ liào xún lǎn máo
旭日 岛屿 海滨 沙滩 瞭望 巡航 缆绳 铁锚
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东升。
岛屿: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沙滩: 河、湖、海中或岸边由沙子沉积成的陆地。
瞭望:登高望远,远远地看。
巡航:巡逻航行。
识字加油站
xù yǔ liào xún lǎn máo
旭日 岛屿 海滨 沙滩 瞭望 巡航 缆绳 铁锚
缆绳:许多股棕、麻、金属丝等拧成的粗绳。
铁锚:铁制的停船器具,用铁链连在船上,把锚抛在水底,可以使船停稳。
☆☆结合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看到了一幅美丽而壮观的大海图画:旭日东升,照亮了祖国美丽的岛屿,海滨的沙滩上一片金黄。驻守海岛的战士站在瞭望塔上极目眺望。巡航的军舰返航了,战士拴了缆绳,抛下铁锚,静静地停靠在军港里。
1.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词句段的运用
熟:A.米饭没熟,还要再蒸一会儿。(食物烧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
B.平时很熟的曲子,今天却总是弹不准。(熟练,表示程度深)
味道:A.我很喜欢苹果的味道。(舌头接触某样东西时的感觉)
B.这本书越看越有味道。(比喻某种感受、情趣和滋味)
点拨:这个题考查的是一词多义。加点词语是什么意思,应该结合语境来理解。
1.说说“熟”和“味道”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词句段的运用
解析:“熟”有以下几个意思:
①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②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③程度深;
④因常接触而知道得清楚;⑤熟练,对某种工作精通而有经验;⑥经过加工或炼制的。
再结合语境理解,第一个句子中的“熟”是指米饭蒸到可吃的程度;第二个句子中的“熟”是指云弹的次数多从而精通有经验了。
“味道”通常指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也可指抽象的趣味、情趣。结合句子的语境来理解,第一个句子中的“味道”就是指通过舌头品尝的苹果的滋味,而第二个句子中的“味道”是指这本书读来内容丰富,非常有意思。
2.下面的例句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一读, 再选一个开头照样子写一写。
词句段的运用
◆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
(所有的“怕”都是围绕“胆小”来写的。)
◆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
(所有的表现都是围绕“高兴”这个意思来写的。)
3.选择下面任意一个开头,你也来试一试吧。
词句段的运用
(1)小丽多才多艺……
◆小丽多才多艺,她能像百灵鸟一样演唱动听的歌曲,还能像小孔雀一样表演优美的舞蹈。
◆小丽多才多艺,不仅会跳舞,还会说相声、演小品、弹古筝!
(2)雨下得真大……
◆雨下得真大,刚出门一会儿,衣服就全都湿透了,大街上到处都是积水,很多汽车不得不停下来,等雨小一点再走。
◆雨下得真大,闪电和雷不停地给雨伴曲,外面的花草树木好像都不得安宁似的,摇摇摆摆。
3.选择下面任意一个开头,你也来试一试吧。
词句段的运用
(3)今天天气真冷……
◆今天天气真冷,手指冻得像一个个胡萝卜,呼出一口气,碰到被风吹到嘴角的头发立刻就结了一层薄冰,背部冰凉冰凉的,像浇了一盆凉水。
日积月累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君子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哪个人能没有过错 错了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4.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改正过错不要吝惜,听取正确的意见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迅速自然。
考点提示
04
1.《童年的水墨画》:
①考查《溪边》的背诵;
②考查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2.《剃头大师》:
①考查能够说出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不同之处;
②考查对重点词语和语句的理解。
3.《肥皂泡》:
①考查吹肥皂泡的过程;
②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③考查通过优美的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
考点提示
4.《我不能失信》:考查学生对“诚信”的理解。
5.语文园地:
①考查对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②考查根据词语能说出看到的画面;
③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
④考查能够围绕一个意思写话;
⑤考查关于知错就改的名言的积累。
考点提示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