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快速阅读,梳理文章脉络。
2. 了解童话体裁,体会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
3. 品读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话体裁,体会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品读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领悟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2页,齐读课题《皇帝的新装》。同学们知道《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文学体裁吗?
——童话
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
童话是给谁说的话? ——儿童
出示童话定义:童话就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
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童话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
1、那么,这篇童话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写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图,要求在每一个直线上补充一个字。
2、你知道什么是快速阅读吗?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本文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骗)
2、行骗者是谁?受骗者是谁?
行骗者:骗子、
受骗者:皇帝、大臣、百姓。
3、骗子为什么能行骗成功?(哪一句话是他行骗的基础?)
出示句子: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骗子行骗的关键词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不称职、愚蠢、衣服)
4、骗子行骗的基础就是衣服,因为皇帝——喜欢衣服。
受骗者:皇帝
1、他喜欢新衣服到什么程度?哪些词突显了他喜欢新衣服?——读第一段(夸张)
我们足以看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人。
他承认自己是不称职的吗?——不承认
所以当他看布料时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快速阅读课文在文章中划出相关语句。
你觉得这个句子用什么语气来读?
请你用夸张的、赞叹的语气来读这个句子。
明明自己看不到却偏偏说自己看到了,我们可以用哪一个词来形容他呢?——自欺欺人
你觉得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
你认为他愚蠢吗?从哪里体现出了他的愚蠢?
作为一国之君,他不看业绩、不看表现,竟要用一件衣服来评判他的大臣,可见这位皇帝真是——不称职、愚蠢、自欺欺人。
受骗者:老大臣、官员、百姓
1、老大臣、官员和百姓他们看到这布料的时候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圈点勾画相关句子。划完以后请把你的手举起来。
出示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同时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析他们夸张的语气、神态,学生读。女生齐读心理描写,男生齐读语言描写,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虚伪、愚蠢。
2、他们怕什么?——怕失去权力、地位;怕别人知道自己是愚蠢的。
这些人不承认自己是愚蠢的,其实他们就是——愚蠢、不称职的。他们心里想的和说的不一样,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他们?——心口不一
那文中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们呢?诚实、善良。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怎样的老大臣和官员呢?——说假话、虚伪
那作者用“诚实”“善良”来形容他们又极具——讽刺意味。
3、骗子的骗术很高明,紧紧地抓住了人布满欲望的丑陋之心,他们用一句话就成功的骗了所有人,对吗?
是所有人吗?谁没有被骗?——小孩。
出示并齐读:“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
他的这句话是怎么说出来的?——叫出来!
怎样读才是“叫”出来?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读一下。
4、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
(引导学生理解小孩纯真、单纯、无欲无求)
5、皇帝此时是如何表现的?——“更骄傲的神气”
这就更加体现了皇帝的不称职、愚蠢!
四、探究主题
1、童话故事就在皇帝和大臣们荒唐可笑又夸张的表演中画上了句号。你觉得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
故事虽然是假的,但是注入作者理性的思考是真的。这篇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
2、假如穿越到18世纪的丹麦,你就在游行现场,你会怎么做?
对,我们就应该保持这种童真、敢于说真话。不仅仅是在丹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做到说真话!
安徒生曾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得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
所以说,他的童话也不仅仅是写给小孩,同时也在警醒成人。他想告诫大人什么?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齐读:愿每一个成年人都能回归纯真与直率!
愿每一个正走向成人的我们,都能永远保持现在所拥有的真诚与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