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散步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 散步 同步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8 14:1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散步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活”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冲锋的动作真猛,活像一只刚下山的小老虎。(逼真地)
B. 王老师的座右铭是:活到老,学到老。(生存)
C. 北宋庆历年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活动)
D. 做学问,既讲究实,也讲究活。(活该)
2.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中。
C. 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乱涂乱画、乱扔垃圾等现象。对此,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D. 面对五花八门的早教课程和机构,家长不应盲目跟风,而应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3.选出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 嫩芽(nèn) 调皮(tiào)
B. 霎时(sà) 依偎(wèi)
C. 蹲下(dūn) 背起(bèi)
D. 粼粼(lín lín) 拆散(chāi)
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体裁是散文,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C. 课文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议论为主,揭示中心。
D. 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5.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散步(sǎn) 很 累(lèi) 信 服(fú) 脚 踝(huái)
B. 嫩芽(lèn) 铺着(pū) 煎 熬(áo) 水 泡(pào)
C. 分 歧(qí) 还小(huán) 拆散(chāi) 蹲下(dūn)
D. 霎时(shà) 鱼 塘(táng) 稳当(wěn) 粼粼(lín)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今中学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
B. 广泛地阅读让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
C.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先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再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D.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
填空题
7.找出下列句子的错别字并改正。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扑着。( )
(2)田里的冬水也汩汩地起着水泡儿……( )
(3)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4)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
8.给下面的字注音并组词。
熬( ) 歧( )
霎( ) 粼( )
9.找出并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改为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改为
(3)我决定委曲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改为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改为
10.阅读下面文段,给下划线的字注音。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 )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 )着我。”母亲说。
11.文学常识 《散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____。作者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这一优良传统。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12.请结合语境,选用本文中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终于到了。已经70岁的奶奶又______了一个______。周日,我们一家人为去公园还是动物园产生了______。我说,我要去动物园里喂天鹅,还可以欣赏______的湖面,多美呀;奶奶却想去公园看老年人打太极拳,可以一边看,一边学。爸爸说,我们分成两伙,我和你奶奶去公园,你和妈妈去动物园,这样______。我和奶奶都______地点了点头。
13.【亲情表达】仿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一个句子。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四、综合性学习
14.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七(1)班决定开展“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会诗词】
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处。
[甲]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乙]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咏经典】
《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
【信中国】
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答: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身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如蚕茧中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 文章中,作者主要记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 外婆和我一起生活,她出门会在门上系上布条,当母亲把外婆接走时,外婆也在门上系上了布条,同样都是布条表达的作用有何不同?
(3) 请简要分析一下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于纸上。
作文素养
作文
16.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义的能力。解答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然后根据语境判断即可。
【解答】
D.选项中的“活”其意思应该是“灵活”。故D解释不正确。
ABC解释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判断成语(词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先要理解成语(词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考虑成语(词语)的感彩、语体色彩、适用对象等。
【解答】
A项,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A正确。
B项,妙手回春:用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此处用来形容画作,用错了对象。故B错误。
C项,熟视无睹: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C正确。
D项,五花八门: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用在这里符合语境。故D正确。
故选B。
3.【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解答】
A.应为: 调皮(tiáo)。
B.应为:霎时(shà),依偎(wēi)。
C.应为:背起(bēi )。
D.正确。
故选D。
4.【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内文章《散步》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注意要根据课文阅读积累来判断。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解答】
ABD项表述正确;
C项,“以议论为主”错误,课文在记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记叙为主,辅以议论揭示中心。故C说法错误。
故选C。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同音字和多音字的读音,尤其是声调和前后鼻音。
【解答】
A项“散”读音应为“sàn”。故A注音错误。
B项“嫩”读音应为“nèn”。故B注音错误。
C项“还”读音应为“hái”。故C注音错误。
D注音正确。
故选D。
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项有误,句式杂糅,将“的原因”或“造成的”删去。
B项有误,搭配不当,将“和写作水平”删去,或是将“和写作水平”改为“并提高了写作水平”。
D项有误,两面对一面,将“能否”删去,或是在“立脱贫之志”前添加“是否”。
故选C。
7.【答案】(1)扑——铺
(2)汩汩——咕咕
(3)岐——歧
(4)曲——屈
【解析】【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1)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扑”,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铺”。(2)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汩汩”,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咕咕”。(3)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岐”,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歧”。(4)句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曲”,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屈”。
8.【答案】áo 煎熬 qí 分歧 shà 霎时 lín 波光粼粼
【解析】略
9.【答案】(1)竞—竟 (2)绝—决 (3)曲—屈 (4)贯—惯
【解析】略
10.【答案】sāng lín táng bēi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这里注意“塘”的拼音。
11.【答案】散文 莫怀戚 尊老爱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文学常识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体裁),作者莫怀戚。作者选取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这个生活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这一优良传统。
12.【答案】熬过 严冬 分歧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信服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彩,还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关联词要掌握其固定搭配。解答此题,要对所学课文《散步》中的词语的意思理解,并对运用这个词语的语句语段非常熟悉,方能准确判断本语段中空处选择运用哪个词语。
【解答】
《散步》一文中有“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联系语境,也可以说“已经70岁的奶奶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下一个空,可选《散步》中的“分歧”;《散步》中有“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个句子,所以也可用“水波粼粼”形容湖面;下一个空处,联系前后文的意思,可选用“各得其所”;最后一空,表示我和奶奶都认同服从爸爸的观点,故选用“信服。”
13.【答案】一首经典的老歌;轻柔温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数相等。基本解题思路是:①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②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③关注句式和修辞。此题围绕比喻物的特点展开描述,同时也要注意格式,比如特点都是四个字的表达。
14.【答案】【会诗词】C B 【咏经典】示例:咏诗词弘扬传统l
【信中国】***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略
15.【答案】【小题1】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小题2】在“我”家生活时期,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
【小题3】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
【小题4】B
【解析】1.
本题考查情节概括。
结合②段“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可概括: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
结合③段“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可概括:我带她出去闲逛;
结合⑥段“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可概括: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
结合⑦段“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可概括: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
结合⑩段“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可概括: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结合第⑥段“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分析,一开始外婆系布条是为了做标记找到回家的路;
结合第⑩段“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的分析,可知作者通过外婆系的布条,想起外婆,痛哭出声,由此是可知离开时外婆系布条为了表达情感,提醒“我”对她的爱和陪伴,也表达了外婆对“我”的不舍和爱。
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
解答本题时要仔细阅读课文,从文中③段“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四面张望”,第④段“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可知,“我”领着外婆出来逛,她总是表现出城市的陌生和好奇,喜欢东张西望;
第⑤段“大部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第⑥段“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可知,她不熟悉周围的环境,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
第⑦段“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第⑨段“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可知,外婆的精神世界是封闭的、孤独的,在这个陌生的城市,他没有朋友,亲人又无法时常陪伴,也不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需求,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4.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根据选文第④段“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等内容可知,这里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外婆跟随作者外出时的情形,并没有心理描写。
16.【答案】示例: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棋逢对手的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躁。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其实人生也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天地中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生了。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所谓以小见大,就是从平凡的细小的事件中体现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此题要求结合《散步》一文的“尊老爱幼,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作时应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如早晨闻到香香的早餐味道,唤醒自己的味蕾。进而将丰盛的早餐及母亲带血丝的眼睛的描写联系在一起,表现母亲对“我”的关爱与深情。或行文时可写:拾金不昧。捡到的东西价值可能不高,但反映出来的是这个(类)人崇高的道德品质。或是: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等。从这些小事中发掘出蕴含其中的人品、人格。通过精心打造,将细节描绘与情感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此文适宜写成记叙文或散文,注意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选取最真实典型的素材,表达出深刻的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