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
琵琶行白居易
天涯沦落叹知音
一诉琵琶一诉诗
︱︱ ︽琵琶行︾品读琵琶行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诵琵琶篇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2、体会诗人在伤口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诗歌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在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白居易书《楞严经》 白居易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在京做官期间,他的诗大多是“为民请命”,利用诗歌讽刺那些达官贵人的贪污腐化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风格的诗叫做讽喻诗。最有名的如《卖炭翁》。
自从元和十年,掌权的达官贵人们恼怒他的诗,借口把他贬为江州司马后,白居易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贬不到一年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感伤诗”。他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感情基调。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 凄切 总体思路
由三个问题组成:
1、谁解琵琶声?
2、谁解青衫泪?
3、谁解风物意?1、 谁解琵琶声? 读了本诗,我们恐怕更多的是对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确实,琵琶女的命运令世人感叹。但是,我们是否能够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
时无声胜有生。”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
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
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演奏序曲第一
乐曲第二
乐曲第三
乐曲曲终 低沉抑郁。欢快明朗
清脆悦耳
“冷涩”
“凝绝”高亢激越
曲终收拨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音乐是抽象的,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
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正面描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羽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A 借助语言的音韵摩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B 叠词和连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连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一:大量运用比喻。二:摹声与比喻结合。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侧面烘托
东船西肪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法。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
的艺术效果。重闻琵琶青衫湿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满座皆泣 诗 人: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 谁解青衫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试结合全诗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来谈一谈。“男儿有泪不轻弹”,诗人为何“泪湿青衫”? 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 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女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
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
委身商人、独守空船白居易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
送客惨别、其情凄凄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
高朋满座、其乐融融同是天涯沦落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女 京倡 商妇 白居易 京官谪官琵琶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怨恨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年轻时年老时起对比反衬作用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名满京都的艺人才华横溢的诗人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忧愁暗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都从都城来到这个遥远的江州
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
都有由盛到衰的遭遇感受
都有满腹的幽恨暗生共鸣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歌妓产生共鸣呢?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共鸣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一枝一叶总关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凄凉愁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 寂静 ,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谁解风物意?余音绕梁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
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
寂静,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
情和如痴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
技艺的高超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
有着及其感人的艺术魅力。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无尽的怅然 白描的景致琴声的凄惋衬托“弦凝指咽声停处,
别有深情一万重” 。
——《夜筝》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通篇之绝笔音乐休止 弦外之声想像空间情未休止每一个乐音似乎都游荡在长短莫测的时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