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第一课时了解学习目标
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释疑解难忠则《出师》,
孝则《陈情》。学习目标:1.了解“表”等有关文体知识。
2.学习本文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
3.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常见的文言现象。 表,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用以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分条陈述)、表、对策等。 表的内容多为有叙有议, 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彩. 李密,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任蜀的尚书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 作者简介 险衅( ) 行( )年四岁 祚( )薄 应( )门
猥( )以微贱 床蓐( ) 陨( )首 责臣逋( )慢
洗( )马 矜悯( )
日笃( ) 终鲜兄弟 ( )
拔擢( ) 宠命优渥( )为下面红色字注音:xìnxíngzuòyìngw?irùyǔnbūxiǎnjīn mǐndǔxiǎnzhuówò重点词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2.九岁不行
3.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4.至于成立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7.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0.黄天后土,实所共鉴
句子翻译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思考每一节的主要内容一、陈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二、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三、阐明辞不赴命的原因。
四、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第二课时 文本研习1~2自然段第一段: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通“悯”不能走路直到长大成人又没有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名词作状语。在家里。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通“褥”草褥医药因为通“伶仃”,孤独停止侍奉,离开自由诵读第1段 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刘夙婴疾病 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尝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总起)
父死母嫁(生孩六月·············舅夺母志)
祖母抚养(祖母······················躬亲抚养)
少年多病(臣少多疾病··········至于成立)
无亲无戚(既无伯叔··············形影相吊)
祖母病卧(而刘······················未曾废离)第二段: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逮:到了;奉:敬辞。比喻蒙受了清明的政治教化。荐举,推荐荐举,推荐优秀人才。因为任命不久任命,授职。谦词,我卑微鄙贱指杀头详尽 使……闻。使动用法。急切而严厉逃避命令,态度傲慢奔走效劳一天比一天严重。报告申诉取消句子独立性。介词,用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 叙朝廷征召的恩德; 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自由诵读第2段1、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2、表征召的词有哪些?推举任命的官职有哪些?
3、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时间顺序来写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表征召:察、举、拜、除、思考:为什么不直接推辞,而陈两难之境?(结合背景,思考讨论)关键词:
蜀汉旧臣,易起猜疑
以实情感人
以孝治国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一、叙朝廷征召的恩德
官职递增:察-孝廉、举-秀才( 辞不赴命)
拜-郎中、除-洗马(辞不就职)
二、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诏---急,诏书切峻············急于星火)
(辞---难,欲·········则,欲·········则)第三课时文本研习3~4自然段第三段: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旧时奏疏、书信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年老有功德的旧臣怜悯抚育名词作动词,做官。名词作动词,任职自尊,自夸。提拔恩命十分优厚徘徊不进的样子因为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临近死亡。气息微弱,奄奄一息生命危弱,朝不夕保使动用法,使……终了互相依靠谦词,私爱远离理解第3段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思考:将本段和第一段换一下位置好不好?关键词: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像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陛下能准许我完成为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古义:心酸悲苦
今义:身心劳累。指天神、地神审察,识别怜悯体恤准许终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恐惧思考:作者最后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他是如何提出的? 先尽孝后尽忠
用列数字作对比(尽忠之日长,尽孝之日短)的方式提出,合情合理,最后再表忠心。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文化延伸:中国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最传统最优良的伦理道德。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孔子家语·六本》篇里记载着这样一个件事:曾子犯了小过,斩断了他父亲曾皙从吴国觅来的瓜种,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将曾子打昏了。曾子苏醒后问父亲:“刚才我犯了过错,您老教训我,没累着您吧?”之后回房弹琴而歌,好让父亲听见,表示他挨打后没有不适,孔子知道后批评说:“一点小事,曾皙不该暴怒杖罚,而曾子也不该委身以待杖罚,如果万一为父打死,死得没有道理,人们就会指责曾皙的不义,这是大不孝!” 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孝经》云:“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又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料地问:“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答道。“那么,你替父母敲过背吗?”青年想了想,说:“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时母亲还给了我10块钱。”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从此,母亲做佣人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到今日,母亲还去帮佣。
???青年回到家,母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替她洗脚,感到很奇怪。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说了一遍。母亲很理解,便按儿子的吩咐坐下,等儿子端来水,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感到母亲的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抱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母亲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您使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如果不是您,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社长点了点头,说:“明天你到公司上班吧。”
第四课时艺术特点
复习巩固艺术特点一、构思艺术: 叙孝情表忠情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 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 动之以情找依据释误会“以孝治天下”“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先尽孝后尽忠晓之以理乞矜愍庶刘侥幸 ,保卒余年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示之以忠二、语言艺术《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 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复习:通 假 字有,通“又”。 闵,通“悯”,忧患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通“褥”,草席子词类活用夙遭闵凶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猥以微贱谨拜表以闻则刘病日笃臣之进退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凡在故老沐浴清化名,忧患,不幸的事动,作秀才,为秀才动,作孝廉,为孝廉名,社会地位低下之人使动,使皇上闻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名,年老之人清明的政治教化状,一天天地动,远离至于成立。至于成立。九岁不行臣以供养无主 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到;另提一事。成人自立的;(理论)站得住。不能走路;不可以。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无人来做;没有主意古今异义词:辛酸悲苦;身心劳苦。 臣之辛苦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 幸运;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谦言私爱;数量少。古今异义词: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向上级报告而刘夙婴疾病
告诉不许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特殊句式被动句. 婴疾病——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 被动句. 我申诉苦衷,请求暂 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
状语后置。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
孤苦伶仃:
茕茕独立:
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孤苦:没有依 靠,生活困苦。伶仃:孤独。形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茕茕:孤独无靠的样子。立:孤单单地呆着。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十分孤单。形:身体。吊:慰问。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衰老临近残废或事物腐朽即将灭亡。薄:迫近。气息微弱,形容快要断气的样子。气息:呼吸时进出的气。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形容寿命已经不长,即将死亡。人命:寿命。危:危险。浅:不久,时间短。早晨不能考虑晚上会怎样,情势危急,随时都可能发生变故。翻译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但是祖母刘氏很早就被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她饮用医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身份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郡县长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凡是在世的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怀着象牛马对主人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使您知晓。
布置作业在《陈情表》中找出两个倒装句,三个通假字,三个词类活用的词,五个成语,五个古今异义的词,十个你认为最重要的词,然后翻译六句话: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 ,未曾废离。
2、猥以微贱 ,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3、郡县逼迫 ,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4、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 ,特为尤甚。
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谨拜表以闻。
6、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