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就的是( )
A B C D
2.14世纪前后,西欧经济萌发新的生机,主要原因是( )
A.庄园经济走向繁荣 B.手工作坊的兴起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佣关系的出现
3.利物浦(Liverpoo),是英格兰西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英国第五大城市,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材料体现了( )
A.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 B.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 C.鸦片贸易的罪恶 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4.“唯一真正的革命,是对心灵的启蒙和个性的提升;唯一真正的解放,是个人的解放。”这句话赞誉的是( )
A.文艺复兴 B.伯里克利改革 C.十月革命 D.启蒙运动
5.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矛盾: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义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进行积极斗争,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文件是( )
A.《独立宣言》 B.《开罗宣言》 C.《联合国家宣言》 D.《共产党宣言》
6.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二战后的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应该选用的资料是( )
①非洲年 ②纳米比亚独立纪念邮票 ③图片:玻利瓦尔 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7.“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这是因为他实行的改革( )
A.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C.使俄国实现了工业化 D.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8.“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使俄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的人是( )
A.亚历山大二世 B.彼得一世 C.列宁 D.斯大林
9.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赌博一样,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下列选项不属于“这场战争”的成就的是( )
A.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10.“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他被淘汰了。”提出此观点的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牛顿 C.斯蒂芬森 D.戴姆勒
11.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欧洲主要国家国防预算表(单位:千万英镑)
德国 奥匈帝国 意大利 英国 法国 俄国
1890年 2.88 1.28 1.48 3.14 3.74 2.9
1914年 11.08 3.66 2.82 7.68 5.74 8.82
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两大军事集团国防预算相差无几
C.争夺世界霸权引发列强军备竞赛 D.军备竞赛促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12.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它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里的“它”指(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13.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他的话是针对( )
A.《九国公约》的签署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开罗宣言》的发表 D.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逆流
14.“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15.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由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的,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世界各国人民的同仇敌忾和英勇奋战,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的重要保证。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联合国宣言》的签署 B.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C.玛西尔计划的实施 D.华约的建立
16.与“大国强权”“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等信息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17.“二战后……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把西欧看作全球战略的终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西欧。”材料反映了美国“拯救”西欧本质上是为了( )
A.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 B.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C.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D.遏制苏联,确立美国霸主地位
18.“二战期间,苏联和西方同盟者之间的军事合作自始至终貌合神离……等在军事上击败了希特勒人和日本人,伟大的同盟立即分崩离析。”这一“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C.《华沙条约》签署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19.“1948~2001年……先后进行了55次维和行动……成员国达成了众多裁军协议。”材料体现了哪一个国际组织在发挥作用(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20.“冷战结束后……各国的经济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局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必须之事。”这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的趋势是( )
A.全球化 B.多极化 C.区域化 D.多元化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6分,第24题9分,共3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本题8分)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直至1688年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国王行政、司法等权力……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9年议会颁布的法案是什么?(1分)“全新的政体”指什么?(1分)
材料二 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正因为有这些忧虑,这部宪法格外注重权力的分割与制约。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2)材料二中的“这部宪法”是指哪部宪法?(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代表们的“忧虑”,这部宪法进行了怎样的制度设计?(1分)该宪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1分)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生在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述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讲为线索)》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哪些文件体现了人民对“权力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2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英、法、美三国崛起的共同原因。(1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本题7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日本在“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后”是如何“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1 分)
材料二 1921年,苏依国内经济崩溃,供应短缺,这种情况引起了广大农民的不满。《经济生活报》针对此问题展开了长达数月的讨论,列宁在阅读大量农民给报社的来信后,经过调查得出结论: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执行,势必加深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动乱。
——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苏俄出现“经济崩溃”的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列宁当时是如何使苏俄度过“经济危机”的?(1分)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实行新政的背景(原因)是什么?(1分)为什么保守势力抨击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1分)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列举一例即可,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改革对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1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本题6分)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1830 年利物浦至曼彻斯特铁路通车,很快就成为兰开夏郡棉纺工业原料和工业品运输的交通动脉,1836—1837年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一个高潮,到1843年,大不列颠已有约2400 千米的铁路通车。19世纪40 年代,英国掀起铁路修建的第二个高潮,到1860年英国铁路总长约14500千米,居欧洲首位。
——摘编自钱乘旦著《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英国大规模发展铁路运输的有利条件有哪些?(2分)
材料二 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1860年,英、法、美、中等国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
1900年,英、法、美、中等国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情况。(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
材料三 1960年,日本政府推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计划实施中,通过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到1970年,日本人均个人收入年增长率实现了翻番。消费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电视机、微波炉、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比重加大”反映了20世纪末人类开始进入什么时代?(1分)
24.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本题9分)
材料一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推动了世界各地人口的迁移和物种的大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在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外历史纲要》
(1)材料一论述的是近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该事件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1分)
材料二 一战时期,法国、德国分属于不同的军事集团,是战争的对手。二战时期,双方也是死对头,二战后,法德关系开始缓和,首先观念发生了变化,由“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经济上推动着西欧各国逐步走上了合作共赢之路。不仅如此,西欧、北美等地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政治军事同盟,法、德先后成为该组织的成员国,共同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一些国家。
——《世界史 现代史编》
(2)材料二中“不同的军事集团”具体指什么?(2分)20世纪90年代西欧各国“走上合作共赢之路”的具体举措是什么?(1分)
(3)材料二中的“政治军事联盟”又是指什么?(1分)这体现了二战后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1分)
材料三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中“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的是什么?(1分)在这一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1分)
泗阳县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A D D A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B A A C D A D A
21.(1)《权利法案》(1分);君主立宪制(1分)
(2)1787年宪法,或美国联邦宪法(1分);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1分);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分)。
(3)《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2分)
(4)率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率先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或较早结束专制与殖民统治,确立民主制度等(意思相近都可得分,1分)。
22.(1)明治维新(1分)。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1分);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
(3)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1 分);新政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或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干预经济(1分);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或调整农业政策或推行“以工代赈”(任答1点,1分)。
(4)改革是强国之路,或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或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要坚持改革开放等(任答1点、意思相近即可,1分)。
23.(1)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蒸汽机车(或火车)的发明(2分)。
(2)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迅速增加(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1分)。
(3)“积极采用第三次技术革命成果”(1分);信息时代(1分)。
24.(1)新航路的开辟(1分);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或“使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1分)。
(2)三国协约(或协约国)、三国同盟(或同盟国)(2分);欧盟建立(1分)。
(3)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分);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1分)。
(4)多极化趋势(1分);综合国力(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