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11: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祥子性格变化的原因,把握本书的主题。
3. 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这本书写作上的重要特点——心理描写的妙处。
4. 了解老舍关心百姓疾苦、社会发展的忧国忧民之心。
二、教学重点:
1. 熟悉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梳理小说情节。
2. 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祥子性格变化的原因,把握本书的主题。
3. 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这本书写作上的重要特点——心理描写的妙处。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人物形象,了解祥子性格变化的原因,把握本书的主题。
2. 品读重点段落,体会这本书写作上的重要特点——心理描写的妙处。
四、教学课时:
2 课时
五、教学方法:
精读法、品析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骆驼祥子》一书,并且做好:
1.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 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
3. 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两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各组长总结一个精彩片段赏析。
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师语言:这首歌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以前的北京城。北京城诞生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家——老舍。同学们,请你说说对老舍的了解。明确:曾得到国际文坛热捧,获“诺贝尔文学奖”,因“诺贝尔文学奖”不颁给已故之人,与大奖失之交臂;老舍,“字舍予”的含义:舍予,舍弃自我,忘我;老,一贯,永远;老舍,永远地舍弃自我。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了解北平城和老舍,了解写作背景。
了解作品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要讨论交流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部小说《骆驼祥子》。学生活动:
1. 你从题目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明确:点明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概括了作品的一个主要情节,即“骆驼祥子”称号的由来;揭示主人公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2.祥子的职业是什么?
明确:人力车夫。
3.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明确: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祥子买车卖车三起三落的故事。
4. 你能说说是哪三起哪三落吗?
明确:奋斗三年挣钱买了车→被十几个大兵抢了车→卖骆驼又攒了买车钱→被孙侦探抢了买车钱→结婚后靠虎妞买了车→下葬虎妞卖了车。
【设计意图】梳理主要故事情节,了解作品内容。
探究心理变化
教师语言:在这三起三落中,作者多次提到祥子的哭,这么多的哭,乍一看还以为祥子是个软弱无力的女儿家,其实不然,祥子是个健壮有力的男子汉。课件展示文本:
1. 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2. 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象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教师语言:请同学们结合书中内容思考:祥子为何要反抗虎妞呢?
明确:他不喜欢虎妞,不喜欢被人摆弄,他是个要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志气。教师语言:这样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却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丢掉了自己的志气,大家能否从书中找到体现祥子思想变化的相应内容?
明确:前前后后地一想,他似乎明白了点:自己有钱,可以教别人白白的抢去,有冤无处去诉。感到别人给你钱呢,你就非接受不可;接受之后,你就完全不能再拿自己当个人,你空有心胸,空有力量,得去当人家的奴隶:作自己老婆的玩物,作老丈人的奴仆。一个人仿佛根本什么也不是,只是一只鸟,自己去打食,便会落到网里。吃人家的粮米,便得老老实实的在笼儿里,给人家啼唱,而随时可以被人卖掉!
教师语言:是的,祥子在无数次的抗争无果之后,看透了这个社会。
【设计意图】在分析三起三落中探究祥子的心理活动变化,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梳理了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了祥子的人生经历,知道了他的三起三落,探究了祥子的心理变化。那么,祥子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我们下节课,一起去探讨一下。【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
课后活动思考:
既然反抗不行,就只能靠烟酒来麻醉自己。他怎么会想到吸烟喝酒呢?他生来就喜欢吗?梳理直接体现祥子对吸烟喝酒态度变化的语句。要求:从作品中找到具体依据,简要阐述理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段,了解祥子发生变化的原因,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探究原因
教师语言:祥子并不是生来就如此沉沦堕落。他曾是那么要强,那么有理想有志气,那么勤奋努力,可为什么这样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中却生存不下去呢?是人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如果是人的问题的话,为何小福子一家、小马一家也那么悲惨呢?就是曹先生也被人迫害,过着担惊受怕的生活。如果是社会的原因,那又是什么原因呢?明确:社会原因——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活生生把人变成“鬼”;主观原因——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和心理性格上的弱点,在各种打击面前,滋生了自暴自弃。
【设计意图】深入研讨祥子性格变化的原因,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深入认识老舍
教师语言:
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的关于老舍生平的资料进行交流。学生活动:分组展示搜集的资料。
交流预设:《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创作于 1936 年。1930 年老舍从英国回来,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作品的格调开始变得沉重起来,《骆驼祥子》就是他那个时期的作品。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旧社会人力车夫的苦难生活,艺术地概括了祥子从充满希望到挣扎苦斗,直到精神崩溃走向堕落的悲惨一生。小说还有力地说明了在旧社会仅凭个人奋斗发家,只不过是一种幻想。反映了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旧中国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老舍是想以祥子这一悲剧人物的命运发展来唤醒人们对当时穷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当时病态社会前途的思考。老舍文学创作历时 40 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老舍善于纯熟地驾驭语言,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为他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做的一切,我确是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老舍
【设计意图】教师穿插当时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加深对老舍的认识。
深刻解读人物
教师语言:祥子从一个年轻力壮、老实本分、坚韧耐劳、勤劳善良,有梦想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狡猾麻木、好占便宜、穷困潦倒、自暴自弃,如人间走兽、行尸走肉般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我们了解的其它的文学作品中的底层人物,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呢?学生活动:与《老王》中的老王,《骆驼祥子》中的高妈对比,分析他们的命运。
交流预设:一个人,如果只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最终可能走向悲剧。我们曾经读过的杨绛的《老王》,却并不是这样的,老王也很苦,但是他身上始终有善良的品质,临死前还给“我”家送鸡蛋和香油,还眷恋留存着一份美好。和老王相比,我觉得小说最后的祥子真的如“有口气的死鬼”一般。  
《骆驼祥子》里的高妈也是一个社会底层的苦人儿,但环境也造就人,她硬是总结出一套底层生存的方式,她咬上牙,可以很和气,也可以很毒辣。在和高妈的对比中,我觉得祥子的悲剧和他自身保守、愚昧的性格有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将祥子与学生读过的其他文学作品人物对比,在比较思辨的过程中,深刻解读人物,提升思想认识。
教师语言:《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 世纪 20 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灾难年代。军阀为争权夺势不断混战,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一个车夫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祥子,是时代中的小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一个特定社会将人变成鬼的过程。其实小说中变成鬼的何止祥子一人,还有虎妞、刘四、小福子、老马、小马、二强子......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章主旨。
课后活动:
本书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作为线索,可以说是祥子一生的记录。请根据作品的内容,写一篇祥子的小传,完整勾勒出祥子的经历。
明确: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经历了三起三落后,祥子已经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祥子是旧社会贫苦劳动人民的缩影,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苦难与无奈的代表。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为人物立传,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评价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