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10:46:0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
AB合卷 满分150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收揽(lǎn) 虐待(nüè) 哗众取宠(huá)
B.犀利(xī) 钢盔(kūn) 诡谲(jué) 金碧辉煌(huáng)
C.瘦削(xiāo) 蓦然(mò) 污秽(huì) 喃喃自语(nán)
D.踌躇(chú) 羡慕(xiàn) 童谣(yáo) 蹑手蹑脚(shè)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你如果不照着她的意指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明天便把你一齐处死。
B雕梁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辉光。
C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
D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事我已束手无策,你们另请高明吧!
B.《满秀》大型光影实景演出的新品彰显出了绚丽多姿而又生机勃勃的满族人文之美,也让世界领略到满族服饰之美。
C.班主任老师讲道:“关于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资源的问题,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D.面对强大的敌人,他镇定自若,面不改色,真是本色当行啊。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融入诸多国际文化元素的图书节,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参展国家的文化。
B.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提高学生情商的问题提交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C.只有学校开设多门选修课,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和选择学习内容。
D.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是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与敢于挑战自己的非凡勇气。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 ) B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C寡人谕矣 ( 明白,懂得 ) D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只 )
6、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布衣之士也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休祲降于天 何至于此
C徒以有先生也 以头抢地耳
D与臣而将四矣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秦王变了脸色,挺身跪坐向(唐雎)道歉。
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D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下面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廷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②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2)请在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和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中任选一首,写出它们的下片,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①“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絳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②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③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有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素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是人生的突破者。
④突破人生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平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可见,只有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⑤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⑥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定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1、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五、作文(60分)
《枣儿》一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们忽视了身边的亲情、友情、幸福……请你停下脚步,细细去品味、慢慢去感受身边的幸福吧!
请以“感受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少年行(其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赏析第3、4句。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3、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辄:立即。
B.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言:学说。
C.况命之修短 修:改正。
D.自表就帝借书 表:上书。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5、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试分析皇甫谧和宋濂成功的共同因素(分点作答)。(4分)
【链接材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瞧,这会儿连礼貌也不讲了,我喜欢鲁莽,远胜于奉承。我宁愿做个伙计,也不愿做天使。我该问的就是——你为什么煞费苦心要我相信,你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节选自《简 爱》)
6、文段中的“你”是____________(人名),这个人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要简 爱相信他“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1)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如何理解第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海阳中学九(1)班正在举行“我看文化自信”语文专题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本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国外,一直都有质疑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声音,良诸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有据可考的四千年延长至五千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材料二: 作为国际戏剧界重要戏剧节之一的阿维尼翁戏剧节,2019年7月4日在法国阿维尼翁拉开帷幕。今年,有10余个中国剧目在阿维尼翁的戏剧舞台上精彩上演。其中孟京辉导演的《茶馆》受邀进入戏剧节核心板块IN单元演出。这是中国当代戏剧首次进入IN单元,是中法戏剧交流的一个重要成果。
材料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将材料一概括成一句话新闻。(4分)
(2)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4分)
(3)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结束语。(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
AB合卷 满分150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伫立(zhù) 收揽(lǎn) 虐待(nüè) 哗众取宠(huá)
B.犀利(xī) 钢盔(kūn) 诡谲(jué) 金碧辉煌(huáng)
C.瘦削(xiāo) 蓦然(mò) 污秽(huì) 喃喃自语(nán)
D.踌躇(chú) 羡慕(xiàn) 童谣(yáo) 蹑手蹑脚(shè)
【答案】A
【解析】A全部正确;B盔应读作:kuī;C削应读作:xuē;D蹑应读作:niè.
2、下面句子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你如果不照着她的意指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明天便把你一齐处死。
B雕梁画栋的大楼金碧辉煌,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匾泛着辉光。
C去村东头人家偷到一颗枣儿,娘要我还人,我一急,把个枣儿囫囵个儿吞下肚了。
D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答案】A
【解析】指应写作:旨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事我已束手无策,你们另请高明吧!
B.《满秀》大型光影实景演出的新品彰显出了绚丽多姿而又生机勃勃的满族人文之美,也让世界领略到满族服饰之美。
C.班主任老师讲道:“关于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资源的问题,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
D.面对强大的敌人,他镇定自若,面不改色,真是本色当行啊。
【答案】D
【解析】A束手无策:手被绑住,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使用正确;B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使用正确;C抛砖引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使用正确;D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不合语境,故错。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融入诸多国际文化元素的图书节,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参展国家的文化。
B.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提高学生情商的问题提交了许多有益的见解。
C.只有学校开设多门选修课,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和选择学习内容。
D.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是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与敢于挑战自己的非凡勇气。
【答案】B
【解析】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让”。C语序不当,将“确定”与“选择”调换顺序。 D句式杂糅,删掉“是”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下缟素( 白色的丝织品 ) B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C寡人谕矣 ( 明白,懂得 ) D徒以有先生也( 仅仅,只 )
【答案】A
【解析】这里指穿丧服
6、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布衣之士也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B休祲降于天 何至于此
C徒以有先生也 以头抢地耳
D与臣而将四矣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答案】A
【解析】A都是“的”的意思;B从;到;C因为;把;D表承接,就;可是表转折。
7、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文;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B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文:秦王变了脸色,挺身跪坐向(唐雎)道歉。
C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虽然(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D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答案】C
【解析】正确译文应为: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
下面对课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土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
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廷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
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
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
【答案】B
【解析】安陵国附属于魏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
②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答案】①衡阳雁去无留意;②会挽雕弓如满月;③一蓑烟雨任平生
(2)请在辛弃疾的《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和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中任选一首,写出它们的下片,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
【答案】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①“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絳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
②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如果把人类截至目前的所有知识围成一个圆,那么每个人的学习经历,就是从圆心向外不断伸展的过程;直到有一天,当顺滑的边缘有了凸起,就意味着稍稍延展了人类知识的边界。正是一个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凸起,才让知识的圆圈愈加宽广,文明的薪火越烧越旺。在相当意义上,人类文明的拓展,就是一次次重构边界、扩展边界的过程。对个体来说,人生价值的飞跃,又何尝不需要对边界的突破与拓展
③然而,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在穿过被称为“海上坟场”的智利合恩角后,船长郭川以诗明志,他“恐惧过、绝望过、崩溃过,但从没有放弃过”。女潜水员徐海燕为了让水下长城的奇观重现于世,打破了平淡生活的“合理设定”。现实中,总有一群人行进在人类活动范围的边缘,勇敢地探素着未知的世界,挑战着生命的极限。数据显示,目前,共有数千人登顶珠峰有数百人进入太空。他们都可谓是人生的突破者。
④突破人生边界,单有冒险品质还不够,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1953平的青藏高原“远看是山,近走是川”,还是公路交通的空白。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的慕生忠带领1200多名筑路军民,用手中的铁和十字镐向世界屋脊徒步进发。有人问起公路的起点,慕生忠把铁锹往地上一戳,喊道:“我们的帐篷搭在哪里,哪儿就是格尔木。”劈开昆仑山,战胜唐古拉,通过怒江上游的黑河,炸开冈底斯山的石峡……如今,格尔木已经成为青海第二大城市,青藏公路也被冠以“天路”之名。可见,只有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才能创造不朽功勋,书写人间传奇。
⑤哲人有言,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扬帆远行的哥伦布,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双眺望远方的眼睛。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并非由窄变宽、由急变缓的河流更像是奔腾在崇山峻岭间的小溪。与其在看似停滞的人生边界踟蹰不前、哀婉叹息,莫如果敢地迈开脚步,张开双臂去迎接前方的机遇。
⑥在人生的边界上敢于突破、奋勇前行,定会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案】
人生的价值关键是要勇于突破人生的边界。
11、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举例论证,举郭川勇敢探索未知世界成功穿过“海上坟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突破人生边界的关键,往往离不开化茧成蝶般的磨炼,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1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观点一突破人生边界,尤需蓄积不平凡的坚韧;接着举慕生忠凭借勇毅坚韧成功修筑“天路”的事例进行论证;最后总结强调,只有以一往无前的勇毅和决心攻坚克难,才能创造不朽功勋。
五、作文(60分)
《枣儿》一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们忽视了身边的亲情、友情、幸福……请你停下脚步,细细去品味、慢慢去感受身边的幸福吧!
请以“感受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B卷(共50分)
一、诗歌鉴赏(共4分)
少年行(其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诗中少年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案】慷慨从军、英姿勃发、不畏艰难、视死如归,充满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
2、赏析第3、4句。
【答案】
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朝那人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缺,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自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后得风痹疾,犹手不辍卷。
或劝谧修名广交。谧以为居田里之中亦可以乐尧舜之道,何必崇接世利,事官鞅掌,然后为名乎?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天乎!”
时魏郡召上计掾,举孝廉,景元初,相国辟,皆不行。其后武帝频下诏敦逼不已,谧上疏自陈,辞切言至,遂见听许。自表就帝借书,帝送一车书与之。太康三年卒,时年六十八。所著甚多,并重于世。
(节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3、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辄进所后叔母任氏 辄:立即。
B.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言:学说。
C.况命之修短 修:改正。
D.自表就帝借书 表:上书。
【答案】C
【解析】修:长
4、翻译下列句子。(6分)
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答案】
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
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
5、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试分析皇甫谧和宋濂成功的共同因素(分点作答)。(4分)
【链接材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答案】第一,文中的皇甫谧参加劳动还带着儒家经典学习,《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亲手抄写借来的每一本书,即使寒冷的冬天也不懈怠,可见他们的成功都源于勤奋;第二,文中的皇甫谧树立高尚的志向,只把写书作为自己的事业,《送东阳马生序》中其他同学衣着华丽,而宋濂衣着破旧却好不羡慕,可见他们的成功还源于用心专一。
【附译文】
皇甫谧,字士安,是安定朝郡人,皇甫谧出生后即过继给他叔父为子,随叔父迁居新安。他到二十岁还不好好学习,终日无节制地游荡,有人以为他呆傻。曾经得到一些瓜果,即进呈给他的叔母任氏。任氏说:“你今年近二十,眼睛没有阅读过书本,心中不懂道理,没有什么可以安慰我。”因此叹息说:“从前,孟轲的母亲迁居了三次,使孟子成为仁德的大儒;曾参的父亲杀猪使信守诺言的教育常存,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方法有所缺欠,所以你才会如此鲁莽愚蠢吗!修身立德,专心学习,是你自己有所得,我能得什么呢!”于是面对皇甫谧涕泪交流。皇甫谧深受感动,于是到同乡人席坦处学习,勤读不倦。他家很贫穷,要亲自耕种,每每带着经书去干农活。于是广泛地阅读了国家的重要文献和诸子百家学说。他性格沉静,很少欲念,开始有崇高的志向,就以写作为事业。后来得了风痹症,仍不停地阅读和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多和达官贵人交往,以博得好名声。皇甫谧认为隐居田里也享有尧舜之道的美名。又何必结交达官贵人,为公事忙碌,然后得到名声呢。
于是皇甫谧没有去做官。他潜心玩味经典册籍,甚至废寝忘食,故当时人说他是“书淫”。有人告诫他,过于专心将会耗损精神。皇甫谧说:“早晨学到了道理,黄昏死去也是值得的,何况生命的长短是被上天所预定所掌握的呢!”
当时魏郡守曾召他充任上计掾,也曾举荐他为孝廉,景元初,相国也曾征召他,但皇甫谧都不赴任。从那以后魏武帝屡次下诏督促逼迫出仕朝廷,皇甫谧上书自述,言词恳切,终于获得了准许。自己上书给皇上要求借书。皇帝送他一车书。泰康三年去世,时年六十八岁。皇甫谧著诗文甚多,皆为世人所重视。
三、现代文阅读(共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瞧,这会儿连礼貌也不讲了,我喜欢鲁莽,远胜于奉承。我宁愿做个伙计,也不愿做天使。我该问的就是——你为什么煞费苦心要我相信,你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节选自《简 爱》)
6、文段中的“你”是____________(人名),这个人为什么要煞费苦心地要简 爱相信他“希望娶英格拉姆小姐?”
【答案】罗切斯特 试探简·爱是否爱他。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朵雪花(石兵)
①少年时,我曾悄悄养了一朵雪花。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
②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多特别大,让我萌生了养一朵雪花的念头。试验了多次,我发现雪花落在手上很快就会融化,便取了一块冻得冰冷的铁片,小心翼翼地让雪花落在上面,趁它没有融化,放入院落中的地窖里。
③那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堡,贮存着过冬的大白菜,天气极冷,大白菜上结着冰碴,整整齐齐站成一排。
④彼时,我还是个身材瘦小的孩子,矮下身就能钻入地窖。我把盛着雪花的铁片放在最冷的角落里,尽量让自己离雪花远一点,害怕不小心呵出的热气融化了它。
⑤后来,这朵雪花竟然真的在地窖里安了家。每天清晨,天未亮时,我都会在最冷的时分悄悄打开菜窖,用一支小小的手电筒照向它。雪花的花瓣一片也没少,紧紧贴在灰黑色的铁片上。尽管颜色渐渐不再那么洁白,变得有些晶莹剔透,但是,它依然保持着一朵雪花的纯洁与美丽,让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美好。
⑥那时,家里穷,大白菜就是过冬唯一的蔬菜,母亲隔几天就会取出一棵。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⑦白菜一棵一棵变少,冬天一天一天过去,我养在地窖里的雪花却一直灿烂。
⑧一天黄昏,天空阴沉了许久,再一次飘起了雪花,可没一会儿,就变成了淅淅沥沥的雨,落在地上顺着沟沟坎坎四处流淌,最后,竟顺着菜窖的门缝流了进去。
⑨我为此忧心忡忡,待到雨势渐小,小心翼翼打开地窖的门,竟然看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所有的大白菜都开满了晶莹的雪花,是的,晶莹的雪花。原来,那些滴入地窖的雨因为地窖中气温极低,便在落下后迅速凝结。大白菜的菜叶上,地害的地面上,还有那块铁片的身上,都“绽开”了雪花。只是,这些雪花都没有我养的那朵漂亮。
⑩令我始料未及的是,地窖美景只存在了短短几天。气温已经不可逆转地上升,冬天过去,春天就要来了。
我养的那朵雪花是在某个清晨悄悄消失的,只留下一道淡淡的水痕。那天,我走入菜窖,拿起那块不再冰冷的铁片,突然忧伤起来。
多年后的一天,白发苍苍的母亲从床下拿出一块泛黄的铁片递给我,问:“这个铁片,你还记得吗?”
我一直以为没有人知道我养雪花的事。见我惊奇地瞪大眼睛,母亲笑着说:“你只养了一朵雪花,我可是养了一大堆呢。为了养雪花,我去学校找老师请教,老师说,只要温度够低,让雪花与空气隔开,它就能存放更久。那年冬天,每次下雪,我都悄悄收集一些,把它们放在背阳的地方养着,看到你的雪花要化了,我就悄悄运一朵放在上面。我知道你每天早上去看它,所以就在你睡熟后悄悄替换一朵。晚上可真冷啊,出去一趟就冻得脸也红腿也疼。”
原来,养雪花的人不是我,而是母亲。为了孩子一个童话般的愿望,一件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母亲放弃了睡眠与温暖,默默付出了这么多。我一直认为是自己养了一朵雪花,独立完成了一件困难至极的事,这种源于童年的自信让我始终笃信自己是个被幸运眷顾的人,让我在遇到困难时仍然充满信心,却不知一切的幸运其实都源于母亲,她默默为我筑造起一座童话城堡,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虽然我的童年贫穷与饥饿如影随形,但因为母亲,因为那朵养了一冬的雪花,一切都被铺陈了温暖而美好的背景。这背景的底色,就是爱吧。
(选自《意林》2021年7月刊)
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1)如今想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可在当年,我竟真的做到了。(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不可思议”说明做成这件事情很难,“真的”肯定了养雪花的事实。内容上,交代了做养雪花的事很难的同时,还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引出下文“养雪花”故事的叙述。
(2)我没有告诉母亲地窖里养了一朵雪花,只是每次都躲在母亲身后,提醒她取那些离雪花远的大白菜。
(加点的字“躲”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躲”是“躲藏”的意思,“躲”字写出了“我”躲藏在去地窖里取白菜的母亲身后的情形,生动形象地写表现了“我”当时害怕母亲发现“养雪花”这个秘密的心理。
如何理解第 段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答案】写在母亲揭开真正的“养雪花”的秘密后“我”的感慨,既写出了母亲为了“我”实现愿望而不顾寒冷的天气让“我”养的雪花“绽放”,写出了母亲对“我”温暖而美好的爱,同时也抒发了“我”对母亲成就自己童话般的愿望,默默付出,助力“我”成长的感激之情。
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文中“母亲”这一人物形象。(3分)
【答案】母亲为了帮孩子养雪花去学校找老师请教——爱学习;不把事情说破,每天还在“我”睡熟后冒着严寒去替换雪花——有心计;为了“我”实现愿望,默默地去做在成人世界中毫无意义的事情——吃苦且有耐心、爱心。由此可见,母亲是一个关爱子女、极富爱心的母亲;是一个有心计、好学习、能吃苦且有耐心的母亲。
本文故事情节安排巧妙,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
这篇文章开篇设置了悬念;接着叙写“我”突发奇想要“养雪花”,并具体叙写自己“养雪花”的经历;后来,母亲将“真相”告诉“我”,让“我”感动不已,表达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母亲的感激之情。(2分)从情节安排上看,先设置悬念,再叙写经历,最后揭示“真相”,可谓是一波三折、迭宕起伏,(1分)这种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读来饶有兴趣,给读者戏剧般的阅读享受,同时也让母爱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人心,很好地达到了感动人、影响人的效果,揭示了文章的主旨。(2分)
四、语言运用(共12分)
海阳中学九(1)班正在举行“我看文化自信”语文专题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本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国外,一直都有质疑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声音,良诸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有据可考的四千年延长至五千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材料二: 作为国际戏剧界重要戏剧节之一的阿维尼翁戏剧节,2019年7月4日在法国阿维尼翁拉开帷幕。今年,有10余个中国剧目在阿维尼翁的戏剧舞台上精彩上演。其中孟京辉导演的《茶馆》受邀进入戏剧节核心板块IN单元演出。这是中国当代戏剧首次进入IN单元,是中法戏剧交流的一个重要成果。
材料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将材料一概括成一句话新闻。(4分)
【答案】示例: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4分)
【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3)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结束语。(4分)
【答案】示例:同学们,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它以独特的魅力傲立于世界东方。今天,我们有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复兴而不断努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