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曹刿论战复习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6 13:4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文意文意精彩句词意曹刿论战句意通假字曹刿论战《左传》复习活动一:千古名句我会背齐背《曹刿论战》全文,注意文中的名句。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因请见原复习检测(一)在鲁庄公迎战齐军的三条理由中,曹刿最重视哪一条?为什么重视?最重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因为他认为这是“忠之属也”——取信于民。曹刿为什么选择“齐人三鼓”时进攻?他的解释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齐师败绩”时,曹刿为什么不让鲁军马上追击?因为他认为齐国是“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视”到什么?“望”到什么?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归纳: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论开始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
论开始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指的是哪一件事?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庄公也是“肉食者”,也“鄙”。他的“鄙”表现在哪里?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不知凭什么迎战齐军;
公将鼓之。——不知什么时候击鼓进军;
公将驰之。——盲目冒进。
既克,公问其故。——打了胜仗却不知为什么。返回上页 下页 复习活动二:文言知识我积累快速背记书下注释,并借助资料书快速翻译课文,不会的地方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检测掌握的情况!复习检测(二)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 》,这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所作,是一部 名著和
名著。
左 传 编 年左丘明史 学文 学重点词义1、齐师伐我:
2、肉食者:
3、衣食所安:
(安然无恙: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4、小信未孚:
5、虽不能察: 6、必以情:
7、败绩: 8、公将驰之:
9、忠之属也:鲁国居高位、享厚禄的人养安全怎么为人所信服实情大败驱车追赶明察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复



(三)10、既克:
(攻无不克、克敌制胜)
11、对曰:
( 对答如流)
12、彼竭我盈:
13、难测也:
15、望其旗靡:
(风靡一时、所向披靡)
16、遂逐齐师:
17、既克: 18、乃入见: 就,于是;于是,就战胜回答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推测,估计倒下追击已经词类活用 1、公将鼓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2、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击鼓复习检测(四)古今异义词牺牲今:指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狱鄙今:监狱再 成语本指擂响第一通战鼓时,士兵们即士气高涨。
比喻趁情绪高昂、劲头十足之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一鼓作气:可以今:能够虽今:虽然一词多义所以,因此公问其故:故克之:曹刿请见:战则请从: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故请从缘故,原因(无缘无故)请求请允许(我)跟从,跟随 服从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特意温故知新:旧的(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他的公问其故:其乡人曰:小信未孚:必以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与我何加焉:其信加其中的信用诚信,诚实好处 虚报下视其辙(望其旗靡):他们的凭,靠,用把,将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小大之狱: 肉食者谋之:之的他(们) 这件事根据,按照吾妻之美我者:主谓之间,无意辍耕之垄上:去,往认为偶尔又何间焉: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间参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暗中,悄悄地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
疑难句翻译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石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以
少报多,一定做到诚实可信。居高官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全国,人民是不会服从的复习检测(五)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要根据实情来处理。6、战则请从。(如果)做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7、齐人三鼓。齐国擂了三通鼓。8、彼竭我盈,故克之。齐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特殊句式一。省

句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1、可以一战。2、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气)
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衰竭了。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俯下身子察看齐军车轮碾过的印迹,又登在车前的横木上眺望齐军。特殊句式二1、夫战,勇气也:倒装句2、战于长勺。1、何以战?(以何战?)(于长勺战。)2、夫大国,难测也:作战,是靠勇气的。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判断句特殊句式三凭借什么作战?在长勺作战。3、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复习活动三:课文内容我探究认真思考课文内容,互动交流一下问题!1、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考回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曹刿从哪些方面论战的?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1)迎战的条件关键条件——政治上要取信于民,民心所向(2)胜战的原因军事上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 战机最佳进攻时机——彼竭我盈
最佳追击时机——辙乱旗靡有政治远见;沉着应战,善于把握战机,注重观察敌情。3、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庄公一答,他认为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得惠“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他认为未孚民望,则神弗福,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得到他的赞许。综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就是他的“远谋”。
在战斗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4、曹刿在这次战争中起了什么作用? 曹刿在这次战役中起了决定成败的关键性作用。
他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所以必待齐师“三鼓”而后鼓,抓住有利战机。他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所以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以上两次关键的战术决定了鲁国的胜利。5、请你概括鲁军能以弱胜强的原因是什么?A、战前有很好的准备,在政治上取信于民,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B、战中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准确把握士气和有利时机,后发制人。
C、洞察敌情,慎重追击。说说你眼中的曹刿和鲁庄公:曹刿:鲁庄公: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善于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战机,有忠君爱国的思想。平庸的国君却不是昏君,政治上无能,军事上无知,但善于听从别人的正确建议,不耻下问,广开言路。复习活动四:反馈矫正我能行独立完成下列题目,这些题可是中考题哦!中考练兵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 伐:
  (2)牺牲玉帛 牺牲:
  (3)小大之狱 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翻译:
  
(2)可以一战 翻译:
  
(3)一鼓作气 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讨伐,进攻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案件居高位、享厚禄的贵族官僚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表现曹刿“远谋”的地方有: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实战过程中,不急于进攻和追击,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 (北京·怀柔区)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3)既克,公问其故。 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福建·浦田市)参与赐福、保佑缘故、原因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示例:能力的展现需要一个舞台,当机遇尚未到来时,应该积极为自己能力的展现寻找机会,让别人认识你,欣赏你,愿意为你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BD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政治上要取信于民 (浙江·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