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沁园春·长沙》课件(共31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08:0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情景导入
中国梦,一个雄奇壮丽的梦。
东方睡狮古老中国一梦百年,醒于毛泽东。毛泽东以他的大气,抒中国少年之风发意气,启少年中国强盛之旅。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沁园春·雪》,诗人写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王者霸气,这时江山已定。其实早在1925年,年轻的诗人就已经初露锋芒,显示出王者的“大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沁园春·长沙》。
课前预习
沁园春·长沙
语言建构与运用
核心素养
欣赏词中高度凝练的语言,体会词中生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的表达效果
素养目标解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作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及其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结合背景,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作者变革社会、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
核心素养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
沁园春·长沙
沁园春( )
百舸( )
峥嵘( )( )
浪遏飞舟( )
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给下划线字注音
1
橘子洲头( )
寥廓( )( )
挥斥方遒( )
鱼翔浅底( )
看守( )看望( )
中流( )中伤( )
曾经( )曾祖( )
空洞( )空白( )
层林尽染( )尽管( )
当中( )当铺( )
qìn


liáo kuò
zhēng róng
qiú
è
xiáng
Kān kàn
kōng kòng
zhōng zhòng
jìn jǐn
céng zēng
dāng dàng
课前预习
沁园春·长沙
根据注音,将汉字填入相应括号中
2
弥 màn( )
帷 màn( )
màn( )骂
è( )制
拜 yè( )
jié( )石
chàng( )然
膨 zhàng( )
为虎作chāng( )









课前预习
沁园春·长沙
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解释成语,并将恰当的成语填入句子中
3
1.峥嵘岁月:
2.风华正茂:
3.挥斥方遒:
4.指点江山:
1.在深圳博物馆,人们透过一张张弥足珍贵的照片和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重温40余年改革开放的 。
2.100年前,无数 的青年,向那个旧时代发出了怒吼,他们的爱国运动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时代的责任感。
3.孙中山年轻时是一位 、壮志凌云的有为青年。
不寻常的日子
风采才华正盛
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评论国家大事。
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指点江山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一图梳理全文
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阅读时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可以课外阅读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等,感受他们的情怀。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学习提示解读
考点1:意象和意境特点
考点2:选词炼字
文本研学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分析词中形象
学习任务一
教材P3“学习提示”第1段“阅读时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对此任务有明确的要求。
图片为1925年毛泽东拍摄于广州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分析词中形象
学习任务一
Q1:品读前三句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一个“立”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立”字既有“站立”之意,又有“挺立”“肃立”“矗立”之意。作者将这一形象放在词篇之首,突出卓尔不群的个性,以及勇于承担革命重任的气度与豪情。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
开篇交代了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分析词中形象
学习任务一
Q2:“看”字总领了下面几句话?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
万山
层林
漫江
百舸


描写了这些意象的数量、色彩、力量、竞争状态,突出了秋天的壮观、深广、明丽。
写鹰是搏击长空,写鱼是遨游水中,上下皆表现出一种冲破一切牢笼的自由气魄,透露了作者广阔的胸襟和强健的气魄。
“竞自由”表现出万类都在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竞相表现自己,由眼前之景自然引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总领了下面
7
句话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分析词中形象
学习任务一
Q3:词的下片,通过回忆的方式,描写“同学少年”的形象特点,请就“恰”字引起的七句词具体分析:“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
词的下片由“恰”字引起的七句,集中描绘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
总之,这几句表明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不但想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够主宰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敢实践,他们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革命的精英。
“同学少年”,表明他们正值青春年少之时;
“风华正茂”,表明他们的风采才华正在旺盛之际;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表明他们具有火一样炽热的革命热情;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表明他们对国事政局的关切并积极参与变革社会的实践;
“粪土当年万户侯”,表明他们具有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分析词中形象
学习任务一
Q4:词意象壮美,意境高远,请简要分析。
上片中,词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相应的句子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特别是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有哲理性的概括,意境高远。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体会作者的情怀
学习任务二
教材P3“学习提示”第1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感受他们的情怀”对此任务有明确的要求。2022年新高考I卷古代诗歌阅读《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第16题“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即对这一考点进行考查。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体会作者的情怀
学习任务二
Q5:纵观全词,上片写湘江秋景,下片却转到浪遏飞舟,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上片写寒秋、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壮志豪情。
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浪遏飞舟的革命青年,表现了革命青年以天下为已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赏析本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任务三
2022年新高考II卷古代诗歌阅读《送别》第16题“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即对这一考点进行考查。
上片写景,以“独立”开篇,以江、洲为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接着用一“看”字承首句的“立”,总领以下七句,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
Q6:本词写景、叙事、抒情是如何完美结合的?
下片叙事,用“百侣”呼应“独立”,再用“忆”字统领以下八句,追叙当年词人就学期间的斗争生活,描述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表现出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最后三句,更进一层,展现革命者不畏惊涛骇浪、力挽狂澜的英雄气概,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课堂学习
沁园春·长沙
赏析本词的艺术特色
学习任务三
课堂——助读资料
助读资料
沁园春·长沙
作者简介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词气魄雄浑,意境阔大,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图画,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代表作品:政论文《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诗歌《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西江月·井冈山》念奴娇·昆仑》等。
助读资料
沁园春·长沙
意气风发的青春宣言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开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时年32岁的毛泽东,意气风发,心情舒畅。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57年《诗刊》1月号。
“ ”
助读资料
沁园春·长沙
相关知识
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牌”原是填词用的曲调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目,与内容无多大联系。根据字数多少,词可以分为:
曲词
曲子词
词余
长短句
词又称
中、长调按照音节可以分为上下片,表示奏乐时在中间要停一下,文字上则用空两格或另起一行表示。根据宋词的风格特征,可以将其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杰出代表,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沁园春·长沙》一词从形式上看属于词,从时间上看属于新诗。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助读资料
沁园春·长沙
相关知识
万户侯
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号称“万户侯”(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卫青与霍去病是典型代表),后来泛指高官贵爵。侯:封建社会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据《礼记·王制》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课后——复习
课后复习
沁园春·长沙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片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片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作者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转到纳闷地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
D
D“直接回答”错误。作者并没有正面直接回答,而是通过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让读者自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
课后复习
沁园春·长沙
2.
而本词中作者为什么将寒秋严霜下的万物写得如此富有生机呢?
因为作者有着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在对大自然万类生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家国命运的由衷关怀。
宋玉形容秋: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欧阳修形容秋: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课后复习
沁园春·长沙
3.比较《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两首词,说说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内容上,两首词先写广博的空间,后写跨越的时间。
《沁园春·长沙》从近处的橘子洲头,到远去的江水,再到远处的万山、近处的江面百舸;上到搏击长空的鹰,下到悠游浅底的鱼,眼睛所看处,无不包罗。用“忆往昔”将场景带回到十几年前,回忆和同学度过的时光。
《沁园春·雪》从俯瞰地球的视野出发,从长城到黄河,空间广博;下片更是寥寥数语便跨越千年。
课后复习
沁园春·长沙
3.比较《沁园春·长沙》和《沁园春·雪》两首词,说说两首词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不同。
情感上,《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塑造了一群意气奔放、奋发有为、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命运、针砭时弊、宣传真理、救国救民、敢于斗争的革命青年形象,回答上片“谁主沉浮”的发问,意在表明他们才是美丽江山的主宰者,进而抒发自己以天下为已任、救国救民的革命豪情。
《沁园春·雪》运用对比的手法,肯定了往昔英雄们的功绩,但也批评了其不足,指出他们“俱往矣”,真正的风流人物还要看当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课后复习
沁园春·长沙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试比较《沁园春·长沙》与《天净沙·秋思》,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秋景有何不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为什么同为秋景有这样的区别。
不同之处:
《沁园春·长沙》中的景物,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遨游的鱼、击长空的鹰、竞自由的万物,描绘的是一幅壮丽、到处充满生机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的是一幅苍凉的秋景,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课后复习
沁园春·长沙
4.“一切景语皆情语”,试比较《沁园春·长沙》与《天净沙·秋思》,分析两位作者笔下的秋景有何不同,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为什么同为秋景有这样的区别。
原因:
毛泽东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诗言志,歌永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尽管秋是一样的,但由于胸襟、抱负、思想境界不同,所选取的景物、表达的情感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