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七年级下册 6.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 七年级下册 6.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7 15:0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准确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区域之间分界线上的地理要素名称。
2.运用景观图,感受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抓住区域要素,通过比较,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典型自然地理特征。
3.关注家乡所在的区域特征,找出家乡与相邻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及划分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习比较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播放视频《航拍中国美景》,提问,从视频中能看到中国的哪些景色?
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国领土广阔,秦岭—淮河线以南和以北的景色迥然相异,不仅如此,我国东西部自然景观也差异巨大,那么产生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答(可能的答案):中国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导致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大致分成三级阶梯;降水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平均气温从南向北递减。
(板书)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三、四大区域的划分
找到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简单描述所处的位置?
学生(可能的回答):我国分成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我国东部,青藏地区在西南部、西北地区在西北部。
回忆之前学习的中国地形分布,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大致与哪些地理事物重合呢?
生: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边界线大概经过大兴安岭和长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秦岭和淮河,青藏地区的边界线大致经过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
(板书)1.区域的界线
出示中国的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河流分布图等资料,提出探究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资料中的分布图,找一找四大区域划分的界线与哪幅图中的什么界线最接近,从而说出各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板书)划分的依据
学生:开展活动,用课前准备好的绘有四大地理区域界线和中国轮廓的透明塑料卡片与各图对比,找到四大区的界线分别与哪条界线最接近。
首先找到青藏地区的边界线进行比对,找到与哪条界线最接近?
学生:找到青藏地区边缘的山脉与青藏高原的边缘山脉也就是第一级阶梯的边缘山脉一致,气温尤其是夏季气温也明显低于我国其他地区。
设疑:那么划分青藏地区的主导因素依据的什么?我们认为是地形还是气候?
学生(可能的回答):由于气温低是收到高海拔的影响,所以划分的主导因素应当是地形,青藏地区的边界与青藏高原边界一致。
出示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图和降水分布图,从图中找到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主要有哪些山脉?大致与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学生: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季风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明显,降水丰富;非季风区离海洋较远,受到来自东南方向海洋的湿润气候的影响较弱,降水稀少。这条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
教师点拨:再结合我们所认识的青藏地区特殊的高原区,地势高、气温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也很难影响到,因而我国形成了三个大区,读图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西北干旱区与西北地区范围一致吗?
生答:分别是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
基本一致
用卡片比照各图,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大致与什么线的分布最接近?西北地区的景观有什么突出特征?
学生:认真比对,发现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界线以东的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界线以西的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降水稀少。河流以内流区为主。西北地区表现出干旱的气候特征。 因此,划分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的主导因素依据的是降水。
教师点拨:我国东部季风区共同受到夏季风的显著影响,降水相对丰富。同时,受到纬度等因素的影响,东部季风区的南北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上节课我们对比了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的地理差异,那么划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可能的回答):秦岭—淮河线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重合,大致与1月0摄氏度等温线重合,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也就是气候。
教师点拨:南方地区由于年降水超过800毫米,冬季最冷月气温超过0摄氏度,降水非常丰富、气温较高,其自然环境表现出明显的湿热的特征。
课堂小练习,出示抢答题目,供学生抢答。
读图,你能根据前面所学,判断下列图片反映的分别是哪个地区的景观。
学生:分别说出以上景观的所属区域。
板书:四、四大区域的差异
请同学们阅读查找资料,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并填写表格。
(板书)1.地形的差异
读图,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分别以什么为主?
学生(可能的回答):北方地区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南方地区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青藏地区以高原为主。
(板书)2.气候的差异
(1)温度带
读图,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温度带分别以什么为主?
学生(可能的回答):北方地区以暖温带、中温带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为主;西北地区以暖温带和中温带为主;青藏地区是高原气候区。
(2)年降水量
读图,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降水有何差异?
学生(可能的答案):北方地区年降水大致高于400毫米而低于800毫米;南方地区年降水量高于800毫米;西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青藏地区是高原气候区,降水量区域内差异大。
(3)干湿状况
读图,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干湿状况有何差异?
学生(可能的答案):北方地区以半湿润和湿润区为主;南方地区湿润;西北地区以半干旱和干旱区为主;青藏地区区域内差异大。
(板书)3.植被的差异
结合中国植被分布图,猜一猜下列景观分别位于哪个地区?
学生(可能的答案):根据植被分布正确连线。
(板书)4.河流湖泊的差异
读图,说说四大地理区域的河流有何差异?
学生(可能的答案):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河流较多,南方地区河流密布,水量丰富;西北地区以内流河为主;青藏地区多大河发源地,高原湖泊众多。
呈现表格,总结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活动探究1:社稷坛的“五色土”
中山公园内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社稷坛李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分别是东方为青色土、南方为红色土、西方为白色土、北方为黑色头、中央为黄色土。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五种颜色的土寓意着全中国的疆土。你了解我国各地不同的土壤吗?它们与社稷坛的五色土是如何对应的?
活动探究2:我为家乡代言
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介绍我的家乡。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有学者根据中国各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将“最美中国”分别命名为“金色中国”“银色中国”“黄色中国”“绿色中国”。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区域地理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沃野千里,麦浪滚滚
B.“银色中国”——地势高耸,冰川广布
C.“黄色中国”——茫茫戈壁,黄沙漫漫
D.“绿色中国”——草原广袤,牛羊成群
2.图示各区域人类活动与其影响因素的搭配,正确的是( )
A.“金色中国”对外交通不便——海拔高、气候寒冷,雪山连绵
B.“银色中国”传统民居为窑洞——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地势平坦开阔
C.“黄色中国”限定放牧范围——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保证草场恢复
D.“绿色中国”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曾描写道:“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据此回答4~5题。
4.诗中描写的自然地理现象多见于我国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5.诗中描写的区域( )
A.气候干旱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森林广布 D.河流多外流河
6.秦岭-淮河线是( )
A.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C.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D.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参考答案】
1.B 2.D 3.B 4.C 5. A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