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或图片说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知道我国主要的民居形式,通过实例理解气候、地形、地质和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我国民居的影响。
3.了解我国丰富的民居形式,培养理解和尊重地方民居传统和生活习俗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影响民居的哪些方面。
2.初步学会说明民居特色,并分析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民居的实例,说出其景观图片的民居特点;结合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其对民居特征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民居是地理环境的映射,一个地方的房屋样式,往往反映了当地地貌和气候特征。我国疆域辽阔,从南道北、从东到西,自然环境多样,人们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建造出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今天我们来学习自然环境影响下的民居。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两个问题:
1.你能从中找到几种建筑风格?
2.说说各自有哪些代表性民居或显著特点?
生(可能的答案):1.京派建筑、晋派建筑、川派建筑、苏派建筑、内蒙古建筑。
2.四合院;庭院式、雕刻艺术;吊脚楼;园林式布局;蒙古包。
(板书)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新课讲授】
(板书)一、富有特色的民居
(过渡)邮票曾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在现代信息传送越来越便捷的同时,邮票也成了老一辈人心中不可替代的记忆。邮票上记录的民居形式曾让儿时的我对民居产生了巨大的好奇。今天,依然可见民居的特色魅力。
通过邮票了解我国风格各异的民居,说一说这些民居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
生(可能的答案):邮票上的北京传统民居是四合院,东北民居是延边地区朝鲜族廊式住宅;宁夏民居的屋檐朝里;江苏民居是白墙、瓦翘起;云南民居是竹楼,主要由竹子做成;山东民居有砖瓦房、有房顶厚厚的草房子,等。各地民居的屋顶坡度有差异,建筑材料不同,门和窗户的大小各异。
补充:我国各地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有不少差异呢!
自主阅读文字材料,了解民居从造型、结构、类型等方面存在的不同。
提示:不同的民居的造型、材料、房屋结构,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
小组讨论并回答:1.哪些自然环境可能影响到民居?
2.自然环境可能影响民居的哪些特性?
生(可能的答案):1.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地形、河流可能影响到民居,还有其他自然环境比如地震、台风等也可能影响到民居。
2.自然环境可能影响民居的结构、屋顶坡度、门窗大小、建筑的材料、墙壁的厚度等等。
(板书)如图
(板书)二、气候对民居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比较不同民居是如何受到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的。
以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江南民居做对比,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比较二者在房屋结构、屋顶坡度、门窗大小、建筑材质、墙壁厚度等方面的不同。
生(可能的答案):依据图片和材料比较不同,期望得到如上图所示答案。
出示两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提出探究问题:讨论:请从气候、采光、御寒等方面,说一说北京四合院和江南民居是怎样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
生(可能的答案):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答出,四合院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1月气温0摄氏度以下),因此墙面厚利于御寒;而南方冬季温和(1月气温0摄氏度以上),因此墙面较薄。四合院南向窗户较大,利于冬季阳光照射进屋。北方降水相对少,屋顶坡度小,较平坦,方便晾晒粮食;南方雨水丰富,屋顶较陡,利于排水。
再看一种特殊的民居——土拱,土拱为新疆的特殊民居,住宅厚墙往往可达1米,顶部平坦,门窗小。
思考问题:土拱受到气候的何种影响?
生(期望的答案):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年温差大,顶部平坦;厚墙能抵挡白天的高温,利于夜间保暖,便于隔热,保证房内冬暖夏凉。门窗小,减少日晒和风沙入室。
提示:可以说,土拱这种民居形式很好地适应了当地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样地,另外一个干燥的高原上,也存在独特的民居——窑洞,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具有十分浓厚的中国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黄土高原缺乏木材及烧砖的燃料,那黄土高原的窑洞有什么特点呢?
生(期望的答案):该民居是就地取材、以黄土为原料,而且窑洞的墙壁非常厚,门窗较小。
那黄土高原的窑洞为什么墙壁较厚、门窗较小?
生(期望的答案,注意引导):这跟当地的气候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根据气候分布图可以看出,窑洞所在的黄土高原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窑洞的墙壁较厚、门窗较小,是为了冬季保暖、夏季隔热,这就使得当地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冬暖夏凉。
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受到气候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吊脚楼和竹楼、福建土楼。
请观察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建筑材质有什么共同点?
生(期望的答案):二者的共同特点是都具有底部架空的部分。可能以竹子、木材为主要原料。通风性好。
原因可能是当地是亚热带甚至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因此通风性好。
观察福建土楼的图片及相关资料,与当地有什么关系?
生(可能的答案):主要与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关,植被茂密,房屋内部所用的竹木就地取材。
小结:气候深刻影响着传统民居的结构,包括屋顶坡度,门窗大小,建筑的材料、墙壁的厚薄等等。总体来讲,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民居多墙壁薄、门窗大,南方降水丰富,因此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北方冬季寒冷,因此墙壁较厚,便于隔热;北方降水相对稀少,屋顶坡度小;南方多竹木结构的民居,北方多砖土结构,这是就地取材的结果。同时,民居还受到多种其他因素影响,我们要具体民居具体分析。
板书:如图
过渡:比如地形因素也是影响民居的重要因素。
(板书)三、地形对民居的影响
结合中国地形图,找到吊脚楼分布的地区,南方湖南、贵州一带,想一想:当地怎样的地形条件使得主要建筑形式为吊脚楼?
生(期望的答案):云贵高原边缘,多山地,珍贵的平地尽量用于耕种,因此,生活在此的土家人就在山坡上建房,为了减少挖土,增加使用面积,吊脚楼成了首选。这样的建筑形式利于节省土地面积,也能有效防洪。
我们再回想东北民居和北京的四合院,都有院落,与什么样的地形条件有关?
生(期望答案):北京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地区有东北平原,地形都比较平坦开阔,因此可以出现院落。尤其是东北地区的农家院落,往往较大,可以饲养家畜家禽、储备农业产品甚至种植作物。
小结:地形如何影响民居的?
板书:如图
(过渡):在一些自然环境相对特殊的地区,我国劳动人民也因地制宜,建造出了各具特色又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民居。
(板书)四、其他适应环境的民居
如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海岛房。
观察福建平坦石厝,阅读材料,分析为何出现这种民居?
生(期望的答案):福建沿海地区是台风中心区,台风频繁而强烈。石头筑成的房屋较坚固,不容易被风吹倒。
观察胶东地区居民以厚石砌房屋的墙,用晒干的海藻盖屋顶,创造出独特的海草房民居。观察图片,了解海草房的结构,想一想与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生(期望的答案):胶东地区夏季多潮湿、冬季多雪寒冷,海草层层叠叠,蓬松而厚实,有良好的保暖效果,屋顶尖耸陡峭,利于排水。这样的结构也有利于防海边的大风。
小组活动:分组观察我国的青藏碉房、内蒙古的蒙古包、道孚民居崩空,阅读相关材料,说一说这些特色民居与是如何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的?
材料一:碉房是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第一组汇报(可能的答案):西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碉房上开孔小,门窗洞较小,主要为了防风避寒。墙体厚利于隔热保温,当地降水较少,屋顶较平。
材料二:蒙古包,是草原上一种呈圆形尖顶的天穹式住屋,由木栅、撑杆、包门、顶圈、衬毡、套毡及皮绳、棕绳等部件构成。用最简洁的手法和最省料的工艺完成的一种极富表现力的创造。
第二组汇报(可能的答案):这是由于当地人们受自然条件影响,人们采用游牧的生活生产方式,人们就居住在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的蒙古包里。
材料三:道孚县位于青藏高原向峡谷过渡地带,森林茂密,地震活动频繁。“崩空”是藏族建筑中十分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木结构建筑,在藏语里,“崩”是“木头架起来”的意思,“空”是“房子”,“崩空”就是:木头架起来的房子。用木头加起来的房子,可以与地面一起移动,在装饰上格外讲究。
第三组汇报(可能的答案):道孚县位于高原向峡谷过渡地带,森林茂密,木质建筑是就地取材。该处地震活动频繁,而用木头架起来的房子,即便有八九级地震也不会散架,而是与地面一起移动,可适应当地频繁的地震活动。
【课堂总结】
【当堂练习】
1. 下面民居与分布地连线正确的是 ( )
A.吊脚楼——南方地区 B.四合院——湘西少数民族
C.帐篷、蒙古包——黄土高原 D.吊脚楼——西北地区
2. 我国南方屋顶坡度大且窗户小,北方屋顶坡度小而窗户大,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植被条件 D.地质条件
3.吊脚楼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民居之一,是因为( )
A.南方地区冬季寒冷,吊脚楼冬暖夏凉
B.以竹木结构为主的吊脚楼,充分利用了该地区丰富的林木资源
C.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有利于空气流通,利于防洪
D.吊脚楼中的吊脚是指楼顶上外翘的檐角,外形十分美观
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处古民居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请你根据相关资料,完成4~5小题。
能够反映这种民居的图片是( )
A B C D
5.从该民居的形态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 )
A.干旱 B.寒冷 C.降水多 D.炎热
【参考答案】1.A 2.A 3.C 4.D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