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醉翁亭记欧阳修我复习课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 一、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1、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
2、苍颜 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太守 醉也 3、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 4、太守与客 来饮 于此//////// 二、文言词语
(一)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蔚然而深秀 ( )
(2)翼然临于泉上者( )
(3)饮少辄醉 ( )
(4)醉翁之意不在酒( )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6)野芳发而幽香 ( )
(7)佳木秀而繁阴( )
(8)临溪而渔( )草木茂盛的样子像鸟儿展翅欲飞的样子就情趣寄托香花草木茂盛钓鱼 9、伛偻提携 ( ) ( )
10、杂然而前陈者( )
11、山肴野蔌 ( )
12、颓然乎其间者( )
13、觥筹交错 ( )
14、泉香而酒洌( )
15、太守之乐其乐也( ) ( )17、树林阴翳 ( )16、鸣声上下 ( )驼背,代老人搀扶,代小孩摆放菜蔬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酒杯清澈以……为乐乐趣高处和低处的树林遮盖(二)一词多义:临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到靠近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秀丽开花,这里指滋长。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山水之乐
心乐之以……为乐快乐,乐趣乐趣将近对着,面对对着,面对以……为乐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此之谓失其本心
秦王谓安陵君曰
不可谓忠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名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并自为其名称、命名是谓是对……说(告诉)称做,叫做认为命名说出名字然颓然乎其间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然后知生于忧患……的样子……的样子这样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至于负者歌于途 归太守归而宾客从
云归而岩穴暝
微斯人,吾谁与归回家聚拢发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开放被任用归依于到从在(三)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山行六、七里
4.杂然而陈前者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临溪而渔
7. 酿泉为酒: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做状语,像鸟的翅膀。名词做状语,沿山上方位名词做状语,在前面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作动词,捕鱼名词作状语,用酿泉。(四)古今勾联:秀佳木秀而繁阴
秀色可餐
秀而不实
后起之秀开花秀丽辄饮少辄醉
浅尝辄止就就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豁然开朗
广开言路散开开怀打开开花特别优异的人云归而岩穴暝
众望所归
完璧归赵
同归于尽 芳野芳发而幽香
流芳百世香花陈杂然而前陈者
新陈代谢陈列陈旧芳香归聚拢归向归还归宿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三、翻译。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走了一段曲折的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飞翔似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3、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散了;
云气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一个脸色苍老、满头白发,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字者,太守也。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醒了能用文章记述这件事的,是太守.三种乐: 之乐— 之乐— 之乐山间四时: 。亭的环境: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醉翁亭(整体—局部) 名字由来: 。山间朝暮: 。滁人游: (动作表欢快)四、内容及思路梳理(一)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水落而石出者负者歌于途……往来而不绝者游与宴(宴酣之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故自号曰“醉翁”也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归与乐(乐人之乐)写景(山水之乐)太守宴: (食物现富足)临溪而渔……杂然而前陈者众宾欢: (活动现热闹)太守醉: (神态展醉颜)射者中……起坐而喧哗者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禽鸟引入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游人太守乐 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 (二)《醉翁亭记》写作思路(三)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归纳:(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四)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 明确:全文围绕“乐” 这一主线展开。
文中点明全文的感情主线,并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五)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
明确: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六)文章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 (七)如何看待醉翁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究竟在何处?
1、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
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2、更醉在“与民同乐”。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 滁人游说明百姓和乐,太守才能尽情享受这“山水之乐”,体现了文章“与民同乐”的主旨。
(八)第三段把“太守宴”放在“滁人游”之前写好吗?(九)第四段中乐有哪三中情境?以……为乐(十)下列句中的“乐”字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乐趣乐趣快乐(1)禽鸟之乐;(2)游人之乐;
(3)太守之乐。(十一)本文都写了谁的“乐”?禽鸟乐、游人乐、众宾乐、太守乐负者歌于途……从太守游而乐、宴酣之乐山水乐、宴酣乐、乐民之乐(十二)主旨理解 本文通过描写醉翁亭及其附近优美的环境及变幻多姿的自然风光,以及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理想以及借纵情山水来排遣由于被贬官而造成的郁闷心情。五、艺术特点1、本文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章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织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2、大量运用了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
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与《岳阳楼记》不同的是,本文运用骈句,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 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六、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 为主,兼以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章是如何围绕这条主线层层展开描述的? 2.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写景抒情乐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最后写“与民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日出而林菲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6.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更为政治清明、百姓和乐、能与民同乐而醉。7.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解释加点词: ⑴①太守谓谁 ②太守自谓也 ⑵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用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再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 的心情。七、精要练习是命名距离离开禽鸟太守与民同乐
并通过寄情山水以排遣谪居的苦闷3、阅读理解。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和出游之乐。其中描写山间朝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文章的名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4. 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5. 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6、 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 分。) 7、作者自号醉翁,以醉翁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看待他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纵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于与民同乐。
八、文中成语:【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②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风霜高洁】 指天气高爽霜色洁白,秋高气爽。【水落石出】 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前呼后应】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往来不绝】来来往往而不停绝,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