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开课老师 开课时间 2024年 4 月
课型 新授课 上课班级 高一 上课地点
设计主题 动因·巨变·失衡·憧憬——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设计思路
从大单元教学角度看,第五单元讲述了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诞生两大专题。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暴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最终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只有充分理解第10课,才能为下一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看,教材从背景、进程和影响三方面层层递进地讲述了前两次工业革命。重点在于阐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教材将两次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突出其促使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重大历史意义。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工作条件恶劣、工人缺少个人权利、大量使用童工等,为下一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最终,本课确立的主题为影响世界,从全球角度去看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动因—巨变—失衡—憧憬”为线索贯穿历史逻辑,解释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的特点以及造成社会的巨大变迁,同时造成国家社会多重力量的失衡,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促使人类再度思考,未来的理想社会究竟在何方?
2.学情分析
授课年级:高一年级。高一学生在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对这部分内容有所学习,且高一离初三不远,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高一学生整体的历史思维和素养能力还有所欠缺。 授课学校:双流中学。近年升学率一本率近80%,本科上线率接近100%。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学习能力强。 知识基础:学生才刚刚上完本课内容,基本史实比较清楚。 设计方案:一定程度淡化知识的讲解,重点在于提升学生历史思维和落实核心素养,强调方法的指导与史观的引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能够进行历史解释。
3.知识和素养目标
1.了解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落实历史解释能力) 2.从时代巨变理解工业革命的过程和积极影响(落实唯物史观能力) 3.从世界失衡理解工业革命的局限与弊端(落实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能力)
4.学习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学习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5.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说明
导课:在原始部落,如果你向当地人问时间,你不能指望他们告诉你精确的时分秒。相比于“五点半”“十一点半”此类表达,当地人更常用的说法是“太阳出来的时间”或者“把牛赶去吃草的时间”,等等。对这一点,斯科特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在东南亚的部落问路,外地人是问不出答案的——你不是当地人的话,怎么会知道“走上煮一锅饭的时间”是多远呢?
——摘编自汤普森《时间,工作纪律与工业资本主义》 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的时间观念与我们今天有何差异?这说明了什么? 结合生活情境分析不同文明状态下的时间观念差异 从学生生活情境入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为结尾做铺垫。
一、历史动因 ——工业革命的背景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9页,归纳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的因素?(提示:从政治、经济因素: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科学、市场等角度分析) 教师补充其他观点: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力工资高…… 思考:你认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两则材料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你认为其分析的优点和弊端分别是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巩固基础知识 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爆发的原因 学生辩证的看待不同的史学观点 培养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 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代巨变 ——工业革命的进程 展示图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得出结论1: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各个行业互相推动的连锁反应 展示地图:工业革命的拓展图 得出结论2:工业革命的发展在空间范围不断拓展,影响全球 展示图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得出结论3:工业革命的发展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利用表格对比两次工业革命的差异概括其特点 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特点: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工厂图片 材料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提出“大规模生产”管理概念,强调“标准化”生产,实行”流动生产线”制度,将生产一部汽车的时间从12小时8分减少到2小时35分。——刘芃 朱汉国《垄断经济和现代经济模式》 材料三 工业生产的上升(1913年=100)德国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世界18601434268---814188025534317231719190065796661565460191089858984998988——(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得出结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促进,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极大提升。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1848年《共产党宣言》 根据表格和图片分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上有何影响? 得出结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改善,严格时间观念,教育、体育等领域繁荣,人文素养提升,女性地位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加…… 通过图片分析,找到工业革命的进程特点 通过地图展示,找到工业革命的进程特点 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找到工业革命的进程特点 查找两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找到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分析工业革命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变革的关系 利用表格和图片信息,分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上有何影响?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意识 通过对比分析,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利用表格信息,提升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借助史料分析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作用,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让学生全面客观的看待工业革命
失衡的世界 ——工业革命的弊端 根据以下几组材料,分析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哪些方面的失衡? 图片一: 图片二: 结论1:阶级力量的失衡 材料三: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材料四: 结论2:社会力量的失衡 材料五: 结论3:南北力量的失衡 材料六: 结论4:大国力量的失衡 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局限及弊端 培养学生甄别利用史料的能力,渗透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学科素养,引领阅读范式、推理思维训练
憧憬新世界 材料一: 材料二: 思考: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什么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分析工业革命造成的困境将如何解决? 结合当下社会分析工业革命后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什么变化,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深入理解工业革命的局限,并为下一课内容做好铺垫 首尾呼应,深入理解工业革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思考如何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
6.课后作业:人工智能的到来究竟是人的解放还是人被淘汰?
板书设计: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一、历史动因 ——工业革命的背景 二、时代巨变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影响 三、失衡的世界 ——工业革命的弊端 四、憧憬新世界
7.课后反思
课时容量有限,部分内容难以深度分析,很多细节还有挖掘的空间。准备太过仓促,还有很多地方继续需要完善。
8.参考文献
1.李惠军.《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历史教学园地 2.李惠军.《历史的意蕴与教学的意境》,历史教学园地 3.徐蓝 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标标准(2017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第一版 4.夏辉辉.《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第一版 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2版 6.孙静.《唯物史观素养培养策略探究》,牡丹江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20年6月 7.郭莹莹.《逆向思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践——_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