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黄继光》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黄继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09:58:13

文档简介

【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黄继光》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lǚ cì cuī huǐ bīng báo xiōng táng
                   
2.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战役(yù) 轰鸣(mín) 摧毁(chuī)
B.占领(lǐng) 胸膛(táng) 爆炸(zhà)
C.屡次(lǚ) 浓烟(lóng) 冰雹(báo)
D.逃难(nàn) 卒业(cù) 穿梭(sō)
3.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负伤”中的“负”字的意思是(  )。
A.欠(钱) B.背 C.遭受 D.具有
(2)选词填空。
持续 连续
战斗   了四天四夜,好多战士已经   十几个小时没喝一口水了。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敌人发现他们了。   
(2)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3)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4)战士们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5.选词填空。
(1)持续 继续
①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   战斗了四天四夜。
②你   写作业,不要再出去玩了。
(2)
凝视 正视
①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   着这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②我不敢   老师的眼睛,怕老师会提问我问题。
6.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2)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缩句)
(3)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7.分析重点句子
(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敌人的   ,以及请求任务时的   。
(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表现了敌人枪弹的密集和猛烈。
(3)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从句中的数字和省略号,我们能体会到黄继光   的毅力。
(4)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这句话是对黄继光的   描写,表现了他   的品质。
(5)战士们能攻下597.9高地的原因是   
二、阅读理解
8.课内阅读。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选段写黄继光主要是抓住他的   来描写的,具体用了   、   、   、   等词语,表现了黄继光   的精神。
(2)比较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了”的不同。
类文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9.品析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①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从钱学森的   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   。
②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通过对钱学森的   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   。
10.探究写法:下面的句子都能够表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其中表现的角度不同的一项是(  )
A.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B.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C.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D.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1.文本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钱学森会对留学生们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钱学森可能说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12.对比思考:对比本文和课本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两篇文章都是写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
②两篇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描写的。 (  )
③两篇文章都对人物的言行展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钱学森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
13.情感表达:读《黄继光》《钱学森》,思考这些人物的言行,你对爱国有了怎样的体会?
三、写作题
14. 假如你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请你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你。不少于4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战役;屡次;摧毁;冰雹;胸膛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战役”的“役”不要写成形近字“没”,“摧毁”的“摧”不要写成形近字“催”,“冰雹”的“雹”不要写成形近字“雾”。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战役、屡次、摧毁、冰雹、胸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战役”中的“役”不读“yù”,应读作“yì”,“轰鸣”中的“鸣”不读“ mín”,应读作“míng”,“ 摧毁 ”中的“摧”不读“chuī”,应读作“cuī”,所以错误。
B.正确。
C.“浓烟”中的“浓”不读“lóng”,应读作“nóng” ,所以错误。
D.“卒业”中的“卒”不读“cù”,应读作“zú”,“穿梭”中的“梭”不读“sō”,应读作“suō”,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答案】(1)C
(2)持续;连续
【知识点】字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负伤:是指受伤的意思。负:遭受。 故选C。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结合句子分析与第一空相符。  
连续:一次性完成的。结合句子分析与第二空相符。
故答案为:(1)C
(2)持续、连续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理解和识记。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答案】(1)发觉
(2)限定
(3)忽然
(4)歼灭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1)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其近义词是“发觉”。
(2)规定: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其近义词是“限定”。
(3)突然: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其近义词是“忽然”。
(4)消灭:消失;灭亡。其近义词是“歼灭”。
故答案为:(1)发觉;(2)限定;(3)忽然;(4)歼灭。
【点评】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5.【答案】(1)持续;继续
(2)凝视;正视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①这句中“四天四夜”表示一段时间,这句应该选用“持续”;②这句中结合后面“不要再出去玩了”应该选择“继续”,表示接着做的意思。
(2)①这句中结合“徐徐沉入大海”,应该选择“凝视”,指不眨眼地看 ;②这句中结合“怕老师会提问我问题。”应该选择“正视”,意思是用正眼看的意思。
故答案为:(1)持续;继续;(2)凝视;正视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6.【答案】(1)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
(2)这是阵地战。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分析】(1)此句“如果……就……”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造句时注意。如: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
(2)此句主语是“这”,谓语是“是”,宾语是“ 阵地战 ”。去掉修饰词“ 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 ”。
(3)此句是运用“一个……令一个……”造句,造句时注意。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故答案为:(1) 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2) 这是阵地战。(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点评】(1)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2)考查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3)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7.【答案】(1)仇恨;坚定决心
(2)比喻;子弹;冰雹
(3)顽强
(4)动作;英勇顽强、不惧牺牲
(5)黄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他们,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赏析。阅读句子“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可知,这句话中描写黄继光神态的词语有“愤怒”和“坚定”。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敌人的痛恨和请求任务时的态度坚决。
(2)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子弹比作冰雹,表现了敌人枪弹的密集和猛烈。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可知,这两句话能让我们感受到黄继光前进得很艰难,战况很激烈,从而表现了黄继光坚毅顽强的精神品质。
(4)“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中“张开”、“猛扑”是对黄继光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
(5)考查了对文本的理解。联系上文可知,战士们能攻下597.9高地的原因是黄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他们,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
故答案为:(1)仇恨、坚定决心;(2)比喻、子弹、冰雹;(3)顽强;(4)动作;英勇顽强、不惧牺牲;(5)黄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他们,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8.【答案】(1)动作;站;张;扑;堵;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2)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第二次“站起来了”,说明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动作、站、张、扑、堵、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2)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第二次“站起来了”,说明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点评】(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答案】9.心理活动;归心似箭;语言;他的一颗爱国之心
10.C
11.示例: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3.示例: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描写的判断。需要明确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①从“想到”“多么希望”可知,是心理描写,可以感受到钱学森的归心似箭。②从“他说”可知,是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钱学森有一颗爱国之心。
故答案为:心理;归心似箭;语言;一颗爱国之心
10.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ABD项是直接叙述钱学森具有杰出的才能。属于正面描写。C项通过美国海军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钱学森具有杰出的才能。属于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内容的拓展。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解答。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由此可见,语言的主题是“爱国”,如: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讲了爱国的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冒着生命危险,不惜名誉,金钱,地位,努力想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但由于周总理的关爱,使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比课文主要内容可知,②错误;①③正确 。
故答案为: 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3.本题考查文章情感表达。《黄继光》一文记叙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体堵住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钱学森》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可知,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 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4.【答案】我的自画像 我叫阎明宇,今年9岁了。我有一个弟弟,他叫阎天宇,我们俩个相依为命,共同生活、成长。
我自小就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在我的脸上,经常会看到笑容。我常常剃一个小平头,看上去很精神。一双虫子一样的眉毛,趴在我的额头上,妈妈说:我一出生的眉毛就比正常人的眉毛要浓密。我的眼睛像“火眼金睛”一样,可以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还有那个具有小狗一样灵敏的鼻子,奶奶一做什么好吃的,我都能第一个闻到。我的嘴巴很能说,我还是班里的碎嘴小王子二号。我的脸细长细长的,像一粒瓜子一样。
我有一个强壮有力的身体,像是能把“金刚”搬动一样。别看我瘦瘦高高的,但是我跑起来,敢和“超音波飞机”比赛,并且还能赢。
我是一个喜爱运动的小男孩,冰球、篮球、足球、滑雪……这都是我喜欢的体育运动。当然,我每天都要打冰球,冰球是最喜欢的运动,几乎每场比赛都要赢。
在学校我经常学古代的战士,左手拿长枪,右手拿木盾,腰上插几根弓箭,身上穿着盔甲,吓得同学和老师不敢看我。我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在学校里,经常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第一个去帮忙。朋友打电话来说要求助,我也会马上到。
这就是我的自画像。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一下你自己。作答时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内容要全面,语句要通顺;说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介绍了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基础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黄继光》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lǚ cì cuī huǐ bīng báo xiōng táng
                   
【答案】战役;屡次;摧毁;冰雹;胸膛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战役”的“役”不要写成形近字“没”,“摧毁”的“摧”不要写成形近字“催”,“冰雹”的“雹”不要写成形近字“雾”。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战役、屡次、摧毁、冰雹、胸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下列加点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战役(yù) 轰鸣(mín) 摧毁(chuī)
B.占领(lǐng) 胸膛(táng) 爆炸(zhà)
C.屡次(lǚ) 浓烟(lóng) 冰雹(báo)
D.逃难(nàn) 卒业(cù) 穿梭(sō)
【答案】B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战役”中的“役”不读“yù”,应读作“yì”,“轰鸣”中的“鸣”不读“ mín”,应读作“míng”,“ 摧毁 ”中的“摧”不读“chuī”,应读作“cuī”,所以错误。
B.正确。
C.“浓烟”中的“浓”不读“lóng”,应读作“nóng” ,所以错误。
D.“卒业”中的“卒”不读“cù”,应读作“zú”,“穿梭”中的“梭”不读“sō”,应读作“suō”,所以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负伤”中的“负”字的意思是(  )。
A.欠(钱) B.背 C.遭受 D.具有
(2)选词填空。
持续 连续
战斗   了四天四夜,好多战士已经   十几个小时没喝一口水了。
【答案】(1)C
(2)持续;连续
【知识点】字义;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负伤:是指受伤的意思。负:遭受。 故选C。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持续:保持了一段时间。结合句子分析与第一空相符。  
连续:一次性完成的。结合句子分析与第二空相符。
故答案为:(1)C
(2)持续、连续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平时要注意理解和识记。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敌人发现他们了。   
(2)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   
(3)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   
(4)战士们消灭了阵地上的全部敌人。   
【答案】(1)发觉
(2)限定
(3)忽然
(4)歼灭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1)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其近义词是“发觉”。
(2)规定:预先制定规则,以作为行为的标准。其近义词是“限定”。
(3)突然: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其近义词是“忽然”。
(4)消灭:消失;灭亡。其近义词是“歼灭”。
故答案为:(1)发觉;(2)限定;(3)忽然;(4)歼灭。
【点评】考查了写近义词的能力,近义词是指意思相近的词。确定近义词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从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去找,许多近义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中间往往有一个相同的词素。因此,找一个词的近义词时,可以抓住这个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词素,并用它来组词,然后找出近义词。第二种是根据词语的意思去找,想想和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
5.选词填空。
(1)持续 继续
①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   战斗了四天四夜。
②你   写作业,不要再出去玩了。
(2)
凝视 正视
①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   着这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②我不敢   老师的眼睛,怕老师会提问我问题。
【答案】(1)持续;继续
(2)凝视;正视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1)①这句中“四天四夜”表示一段时间,这句应该选用“持续”;②这句中结合后面“不要再出去玩了”应该选择“继续”,表示接着做的意思。
(2)①这句中结合“徐徐沉入大海”,应该选择“凝视”,指不眨眼地看 ;②这句中结合“怕老师会提问我问题。”应该选择“正视”,意思是用正眼看的意思。
故答案为:(1)持续;继续;(2)凝视;正视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作答时首先要认真读懂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揣摩所填词语应表达的含义,然后结合平时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做出正确选择。
6.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很快摧毁这个火力点,在黎明前就攻不下597.9高地的主峰。(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2)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缩句)
(3)一个战士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答案】(1)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
(2)这是阵地战。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分析】(1)此句“如果……就……”是假设关系的关联词,造句时注意。如: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
(2)此句主语是“这”,谓语是“是”,宾语是“ 阵地战 ”。去掉修饰词“ 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 ”。
(3)此句是运用“一个……令一个……”造句,造句时注意。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故答案为:(1) 如果没有春天的播种,就没有秋天的收获。(2) 这是阵地战。(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点评】(1)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2)考查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
(3)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7.分析重点句子
(1)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
从这些词句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敌人的   ,以及请求任务时的   。
(2)火力点里的敌人把机枪对准黄继光,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表现了敌人枪弹的密集和猛烈。
(3)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
从句中的数字和省略号,我们能体会到黄继光   的毅力。
(4)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这句话是对黄继光的   描写,表现了他   的品质。
(5)战士们能攻下597.9高地的原因是   
【答案】(1)仇恨;坚定决心
(2)比喻;子弹;冰雹
(3)顽强
(4)动作;英勇顽强、不惧牺牲
(5)黄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他们,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赏析。阅读句子“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他转过身来坚定地对营参谋长说:‘参谋长,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可知,这句话中描写黄继光神态的词语有“愤怒”和“坚定”。从这些词语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敌人的痛恨和请求任务时的态度坚决。
(2)考查了修辞手法的辨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子弹比作冰雹,表现了敌人枪弹的密集和猛烈。
(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用尽全身的力气,更加顽强地向前爬,还有二十米,十米……近了,更近了”可知,这两句话能让我们感受到黄继光前进得很艰难,战况很激烈,从而表现了黄继光坚毅顽强的精神品质。
(4)“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中“张开”、“猛扑”是对黄继光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英勇无畏的精神。
(5)考查了对文本的理解。联系上文可知,战士们能攻下597.9高地的原因是黄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他们,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
故答案为:(1)仇恨、坚定决心;(2)比喻、子弹、冰雹;(3)顽强;(4)动作;英勇顽强、不惧牺牲;(5)黄继光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励了他们,为黄继光报仇的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二、阅读理解
8.课内阅读。
啊!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他举起右臂,手雷在探照灯的光亮中闪闪发光。
轰!敌人的火力点塌了半边,黄继光晕倒了。战士们赶紧冲上去,不料才冲到半路,敌人的机枪又叫起来,战士们被压在山坡上。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1)选段写黄继光主要是抓住他的   来描写的,具体用了   、   、   、   等词语,表现了黄继光   的精神。
(2)比较黄继光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了”的不同。
【答案】(1)动作;站;张;扑;堵;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2)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第二次“站起来了”,说明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2)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动作、站、张、扑、堵、表现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2)两次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站起来,体现他对敌人的仇恨和他同敌人拼到底的决心。第二次“站起来了”,说明了他为了战斗的胜利,决定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点评】(1)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类文阅读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9.品析句子:阅读下面的句子,感受人物品质,完成练习。
①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从钱学森的   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他的   。
②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通过对钱学森的   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他   。
10.探究写法:下面的句子都能够表现钱学森的杰出才华,其中表现的角度不同的一项是(  )
A.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B.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
C.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D.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1.文本补白: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钱学森会对留学生们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钱学森可能说的话简要地写下来。
12.对比思考:对比本文和课本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两篇文章都是写钱学森冲破阻挠回到祖国、报效祖国的故事。(  )
②两篇文章都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描写的。 (  )
③两篇文章都对人物的言行展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钱学森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
13.情感表达:读《黄继光》《钱学森》,思考这些人物的言行,你对爱国有了怎样的体会?
【答案】9.心理活动;归心似箭;语言;他的一颗爱国之心
10.C
11.示例: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3.示例: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9.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描写的判断。需要明确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①从“想到”“多么希望”可知,是心理描写,可以感受到钱学森的归心似箭。②从“他说”可知,是语言描写,可以感受到钱学森有一颗爱国之心。
故答案为:心理;归心似箭;语言;一颗爱国之心
10.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辨析。ABD项是直接叙述钱学森具有杰出的才能。属于正面描写。C项通过美国海军的语言描写,侧面烘托钱学森具有杰出的才能。属于侧面描写。
故答案为:C
11.本题考查内容的拓展。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来解答。本文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由此可见,语言的主题是“爱国”,如: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 同学们,我们现在学有所成,祖国很需要我们,我们应该回国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主要讲了爱国的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冒着生命危险,不惜名誉,金钱,地位,努力想回到祖国的怀抱,虽然得到了美国政府的阻挠,但由于周总理的关爱,使他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比课文主要内容可知,②错误;①③正确 。
故答案为: 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3.本题考查文章情感表达。《黄继光》一文记叙了抗美援朝时,志愿军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体堵住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表现了黄继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钱学森》主要写了钱学森身在美国,心系祖国,最后放弃美国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通过努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赞扬了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可知,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钱学森》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故答案为: 黄继光把他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革命,而且没有一点怨言; 钱学森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回到祖国、报效祖国。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写作题
14. 假如你们班来了一位新班主任,他想尽快熟悉班里的同学,请你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让他更好地了解你。不少于400字。
【答案】我的自画像 我叫阎明宇,今年9岁了。我有一个弟弟,他叫阎天宇,我们俩个相依为命,共同生活、成长。
我自小就是一个帅气的男孩,在我的脸上,经常会看到笑容。我常常剃一个小平头,看上去很精神。一双虫子一样的眉毛,趴在我的额头上,妈妈说:我一出生的眉毛就比正常人的眉毛要浓密。我的眼睛像“火眼金睛”一样,可以预测到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还有那个具有小狗一样灵敏的鼻子,奶奶一做什么好吃的,我都能第一个闻到。我的嘴巴很能说,我还是班里的碎嘴小王子二号。我的脸细长细长的,像一粒瓜子一样。
我有一个强壮有力的身体,像是能把“金刚”搬动一样。别看我瘦瘦高高的,但是我跑起来,敢和“超音波飞机”比赛,并且还能赢。
我是一个喜爱运动的小男孩,冰球、篮球、足球、滑雪……这都是我喜欢的体育运动。当然,我每天都要打冰球,冰球是最喜欢的运动,几乎每场比赛都要赢。
在学校我经常学古代的战士,左手拿长枪,右手拿木盾,腰上插几根弓箭,身上穿着盔甲,吓得同学和老师不敢看我。我性格开朗,活泼,大方。在学校里,经常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第一个去帮忙。朋友打电话来说要求助,我也会马上到。
这就是我的自画像。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要求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一下你自己。作答时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内容要全面,语句要通顺;说明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介绍了自己的外貌、性格和爱好,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