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二战后,苏联在发展中国家援建的项目多集中于国营企业,有3/4属于重工业,其中钢铁工业项目更是占到了1/3。如在阿富汗的工业总产值中,苏联援助企业产值占45%,在国营企业中则占到70%。由此可见,苏联的经济援助( )
A.移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B.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发展
C.服务于扩张霸权的战略需要 D.深刻改变了世界工业布局
2.1946年9月,美英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公开表示:“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贫民院的话,欧洲的恢复……必将很慢。”为此,美、英大幅度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表明( )
A.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B.美英有意推动德国的统一
C.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 D.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
3.1956年,美国国务卿发表演说,批判一些国家的政治中立,宣称“自由世界比以往更强大,和平比以往更有保障”,大部分美国政要也认为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中立是负面行为。美国由此积极敦促中立国加入联合国,要求它们配合所谓“自由世界”的战略。材料表明( )
A.联合国发挥全球治理作用 B.合作共赢成为世界共识
C.不结盟运动冲击两极格局 D.美国积极谋求世界霸权
4.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后,主张推动欧洲联合,建立“欧洲人的欧洲”。他反对法国成为美国的附属或“小伙伴”,而应当“在一个欧洲人的欧洲中间保持法国的面目”。戴高乐旨在( )
A.建立统一市场,实施贸易保护 B.争取独立自主,提升法国地位
C.加强欧洲合作,解决滞胀问题 D.缓和法苏关系,保持欧洲均势
5.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表示只要美国不入侵古巴,苏联就会撤走导弹。但随后又致信表示,美国还须撤回在土耳其的导弹。当时美国只同意了第一封信的要求,但不久后还是悄悄拆除了在土耳其的导弹。这说明( )
A.大国对抗中蕴含理性 B.军备竞赛越发激烈
C.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 D.苏攻美守局势明显
6.1942年,由美国政府创办的广播电台“美国之音”开播,负责大规模的对外宣传工作。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对外解释宣传美国政策,介绍美国文化。这些举措( )
A.与世界文化多样性趋势相适应 B.旨在传播西式的生活价值观
C.有意构建时代需要的国际战略 D.利用舆论侵蚀苏联意识形态
7.1973年7月,欧共体成员国在没有与美国进行协商的情况下,明确要求各成员国在未经共同体的允许下,不得单方面与美国就跨大西洋关系进行协商对话。材料主要反映了( )
A.美国西欧分道扬镳 B.欧共体经济实力超越美国
C.西欧谋求独立自主 D.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8.下表是西方主要国家(组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有( )
国内生产总值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组织)
美国 欧共体 日本
1965年所占世界的比例(%) 34.88 15.85 4.56
1993年所占世界的比例(%) 27.08 27.17 18.23
①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②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③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④马歇尔计划推动日本经济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9.1948年后,美国对日处置从最初提出的设想到最后形成的结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原先确定的是把日本作为战败国进行管制和剥夺(解除武装、赔偿等),和约签订后撤走占领军。后来实际上是把日本作为新的盟国看待(重新武装、免除赔偿等),和约签订后美军继续留驻日本。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 )
A.源于遏制战略的政治需要 B.旨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C.削弱了日本全球战略地位 D.导致了亚洲“热战”爆发
10.二战后,苏联在国内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更在所有有色人种居住的地方进行宣传。1955年,美国新闻署发起了一场由黑人演员组成的歌剧国际巡演活动,后来又资助黑人篮球高手、田径明星、艺术家进行国际巡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美苏对峙重心逐渐发生变化 B.文化宣传成为冷战的重要手段
C.两极格局下紧张与缓和并存 D.冷战的前沿阵地转向第三世界
11.安哥拉内战是冷战期间美苏在非洲的一次集中较量,它表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尽管欧洲、中东等核心地带趋于平静,但“缓和”的表象掩盖不了“冲突”的实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苏在边缘地带的争夺激烈 B.非洲是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
C.冷战推动了非洲国家的独立 D.冷战均衡态势已被彻底打破
12.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2年国情咨文里宣称,“新近加以扩大的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将以我们大量丰饶的农产品来解救许多国家的饥馑”,他在白宫专门设立“粮食用于和平办公室”,在其任内,“粮食用于和平”的援助每年平均支出在15亿美元左右。这反映出美国( )
A.与苏联的冷战逐渐缓和 B.试图控制中间地带
C.竭力保持美元优势地位 D.借机转嫁农业危机
13.据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述,一位名叫盖尔·哈佛森的美国飞行员率先在飞越柏林时,将巧克力棒、糖果和口香糖绑在手帕做成的小降落伞上从机窗投下,这就是日后被柏林人称之为的“小食品行动”,这一行动前后持续近一年。这表明当时( )
A.食物供给渗透冷战思维 B.中间地带争夺愈发激烈
C.美国援助促进欧洲复兴 D.区域经济合作明显增强
14.对下图解读合理的是( )
A.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干预使民生投入减少 B.美苏关系全面缓和降低60年代国防投资
C.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转型 D.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美国工业发展战略
15.195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维也纳会议举行文化名人周年纪念,以促进全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发展。1952年纪念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分别是雨果、达·芬奇、果戈理、阿维森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和其他世界各国(共72个国家)参与了这项历时十年的国际文化活动。这体现了( )
A.战后两极格局的日趋缓和 B.美苏对峙下的冷战宣传竞争
C.多元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 D.战后民族国家主权意识增长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在1948年4月2日制定了经济合作法案——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进入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到1968年6月底,美国对外援助总额为1335亿美元,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总额是775亿美元,占援助总额的58%,其中约583亿美元是经济援助,占发展中国家受援总额的75%。
——摘编自刘会清《战后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美国仍然支持以色列,压制阿拉伯国家,日本则表达了中立态度。阿拉伯国家对日本的中立表示强烈不满,并削减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导致日本国内经济出现混乱,物价飞涨,商品抢购风起。面对不利的国内形势,日本推出了“亲阿拉伯政策”。日本政府官员发表谈话,明确表示支持阿拉伯国家的正义要求。日本副首相三木武夫紧急赶赴中东地区,与相关阿拉伯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经济技术援助协议。最终,日本得到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给予的“友好”国家待遇,摆脱了石油危机。
——摘编自李凡《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推出“亲阿拉伯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的“亲阿拉伯政策”。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联邦德国建国伊始就自认为是德意志帝国的合法继承者,愿意承担德国的所有历史责任。为了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取信于邻,帮助联邦德国重回西方世界,从1951年阿登纳总理发表针对犹太人的赔偿声明开始,联邦德国向全球二战受害者支付财产损失赔偿金和人身、精神伤害赔偿金。德国联邦议院制定了以《联邦赔偿法》为中心的一系列纳粹受害者赔偿专门法。德国政府和12家德国大公司倡议组建了“记忆、责任与未来”基金会,筹集了101亿马克资金,其中一半来自约6500家德国企业的募捐。从2003年开始,德国财政部不断发布二战赔偿报告,向国际社会公示德国七十多年来主动赔偿的诚意。
——据孙文沛《二战后德国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战后赔偿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施赔偿政策的影响。
19.20世纪上半叶国际关系剧烈变化,出现系列影响国际秩序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世界现代史研究中,“开端”问题成为热议的话题。苏联和中国的传统观点认为1917年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但学术界仍存在其它诸多观点。
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其它观点
开端时间 主要代表
1871年 杰弗里·瓦夫罗等西方学者
1900年 刘祚昌等中国学者
20世纪初 齐世荣等中国学者
1914年 部分中外学者
材料二
(1)部分学者以1914年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解释其合理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际格局的演变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要求:主题准确完整,史实运用合理,语言逻辑清晰)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苏联)。材料提及苏联的援助模式,这种援助明显是服务于苏联的霸权扩张所需的,C项正确;苏联的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重工业优先,但无法说明苏联的经济援助移植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排除A项;苏联的经济援助是在发展中国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无法体现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发展,排除B项;苏联的援助有利于世界工业化,但不能得出“深刻”改变世界工业布局这一结论,这一结论过于夸大,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美英德)。随着美苏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美国扶植德国(联邦德国)以遏制苏联,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D项正确;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时间是1947年,排除A项;美英是想通过德国对抗苏联,并不想德国统一,排除B项;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不能据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1956年”“大部分美国政要也认为国家在政治上选择中立是负面行为。美国由此积极敦促中立国加入联合国,要求它们配合所谓“自由世界”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时期,美国敦促中立国配合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战略,是为了谋求世界霸权,D项正确;材料涉及美国通过联合国谋求世界霸权,但没有涉及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排除A项;此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合作共赢并非世界共识,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法国。根据“他反对法国成为美国的附属或‘小伙伴’,而应当‘在一个欧洲人的欧洲中间保持法国的面目’”可知,戴高乐不愿意法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极力主张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实现法国和欧洲的独立自主,从而提升法国地位,B项正确;戴高乐的目的是为了争取独立自主和提升法国地位,并不是为了建立统一市场和缓和法苏关系,排除AD项;20世纪50年代,还没有出现滞胀问题,排除C项。故选B项。
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和苏联分别在土耳其和古巴部署导弹,都对对方造成了威胁,双方最后通过和平手段拆除了部署的导弹,显然是不想爆发直接的冲突,说明大国对抗中蕴含着理性,A项正确;双方最终都撤回了部署的导弹,体现了双方的理性,因此不能说军备竞赛越发激烈和美苏冷战走向白热化,排除BC项;双方最终都撤回了部署的导弹,并不能体现美苏之间的攻守形势,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942至1953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42年美国广播电台的对外宣传主要是为了打击法西斯。1953年,美国新闻署成立则是为了推行霸权主义战略。由此可见,美国的这些措施意在构建时代需要的国际战略,C项正确;“对外解释宣传美国政策,介绍美国文化”显然与世界文化多样性无关,排除A项;美国新闻署的任务主要是对外宣传美国政策,而不是仅传播西式的生活价值观,排除B项;1942年时美苏还是同盟关系,“侵蚀苏联意识形态”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根据材料“欧共体成员国……明确要求……不得单方面与美国就跨大西洋关系进行协商对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成员国有意和美国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为的是摆脱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实现独立自主,C项正确;美国西欧分道扬镳无法从题干内容得出,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欧共体经济实力超越美国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与题干内容无关,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图表可知,从1965年到1993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世界的比例下降,说明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故①正确,欧盟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世界比例上升并超过了美国,日本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世界的比例增加,这说明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故③正确,①③正确,C项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国际格局朝多极化趋势发展,暂时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故②错误,排除AD项;马歇尔计划是针对欧洲的复兴计划,当然美国也援助日本,推动日本经济发展,但马歇尔计划与日本无关,故④错误,排除B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对日政策从作为“战败国进行管制和剥夺”到“把日本作为新的盟国看待”,这一调整与美国将日本作为远东地区反共桥头堡有关,所以材料中美国政策调整与美国的遏制战略有关,A项正确;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冷战的需要,并非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排除B项;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增强了日本全球战略地位,排除C项;朝鲜战争的爆发加速了美国对日政策的调整,“导致了远东热战爆发”逻辑颠倒,排除D项。故选A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二战后的美苏。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苏联报道和宣传美国种族歧视和隔离,美国则资助黑人进行国际巡演,结合美苏冷战的史实可知,文化宣传成为美苏冷战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美苏对峙的重心在欧洲,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美苏将文化宣传作为冷战的重要手段,是紧张的体现,并无缓和的信息,排除C项;冷战的前沿是欧洲,并未转向第三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尽管欧洲、中东等核心地带趋于平静”但非洲“安哥拉内战是冷战期间美苏在非洲的一次集中较量”,说明美苏在边缘地带的争夺日趋白热化,A项正确;美苏冷战的重点区域是欧洲,而不是非洲,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冷战与非洲国家独立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冷战均衡态势已被彻底打破”的说法与题干及史实不符,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2年(美国)。根据材料“新近加以扩大的粮食用于和平计划将以我们大量丰饶的农产品来解救许多国家的饥馑”,肯尼迪设立“粮食用于和平办公室”,通过粮食援助,美国可以增强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进而扩大其在中间地带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直接提及与苏联冷战的情况,且在当时美苏冷战并未缓和,排除A项;提供粮食援助与保持美元优势地位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排除C项;美国提供粮食援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选项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美国飞行员率先在飞越柏林时,将巧克力棒、糖果和口香糖绑在手帕做成的小降落伞上从机窗投下,这就是日后被柏林人称之为的“小食品行动””可知食物供给渗透冷战思维,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中间地带的争夺,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整个欧洲的援助,排除C项;区域经济材料无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冷战期间美苏对峙使美国国防投资比例始终处于高位,特别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但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和美国经济地位的下降,国防投资比例有所下降,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又导致美国国防投资比例的下降,因此D项正确;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适当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且图表涉及的是投资比例,不是绝对数值,不能得出美国民生投入减少的结论,排除A项;60年代美苏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美苏关系全面缓和”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企业转型”与表格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52年(世界)。据材料可知,战后文化名人周年纪念强调全人类共同财富,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都参与其中,促进了多元文化间的理解与尊重,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苏关系缓和,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文化理解而非竞争,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主权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变化:从援助欧洲国家到大力援助发展中国家。
原因:美苏冷战的影响;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国为了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
(2)特点:对非援助范围扩大;援助项目的针对性增强;援助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从直接援助走向依靠多边机制。
【详解】(1)本题为对比类、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美国。变化:根据材料“美国在1948年4月2日制定了经济合作法案——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可知,从援助欧洲国家到大力援助发展中国家。
原因:根据材料“为了同苏联争夺战略空间,美国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可知,美苏冷战的影响;根据材料“进入6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使美国充分认识到:‘要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光搞掠夺是不行的,还需要贷款和投资。’”可知,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国为了同化独立的主权国家。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现代欧洲。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可知对非援助范围扩大;根据“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可知从直接援助走向依靠多边机制;根据“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可知援助项目的针对性增强,援助的政治色彩日益浓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直接援助走向依靠多边机制。
17.(1)原因: ①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支持以色列,日本中立引发阿拉伯国家不满并削减石油供应,给日本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②日本国内经济混乱,面临石油危机,需要确保石油供应。
(2)评析: 日本的“亲阿拉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采取的。这一政策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使日本摆脱了石油危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经济困境;也加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另外一方面,该政策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被动性,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石油供应问题;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可能会使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3年(世界)。据材料“美国仍然支持以色列,压制阿拉伯国家,日本则表达了中立态度。阿拉伯国家对日本的中立表示强烈不满,并削减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可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美国支持以色列,日本中立引发阿拉伯国家不满并削减石油供应,给日本经济带来严重影响;据材料“日本国内经济出现混乱,物价飞涨,商品抢购风起”可知,日本国内经济混乱,面临石油危机,需要确保石油供应。
(2)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评析类)。时空是1973年(世界)。评析日本的“亲阿拉伯政策”首先点出其实质,然后分析该政策的影响。据材料信息可知,日本“亲阿拉伯政策”的实施是自身国家利益受损采取的不得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国家利益考虑而采取的。然后谈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具有双重性,据材料“日本得到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给予的‘友好’国家待遇,摆脱了石油危机”可知,一方面,它使日本摆脱了石油危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经济困境;也加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联系和合作。结合所学可知,另外一方面,该政策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和被动性,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的石油供应问题;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可能会使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一定影响。
18.(1)特点: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主动赔偿;主要向受害者赔偿;立法保障;赔偿数额巨大,持续时间长;公开性。
(2)影响:有助于医治战争受害者的创伤;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受害者的感情;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增强德国民众的责任意识;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德国。根据材料“德国政府和12家德国大公司倡议组建了‘记忆、责任与未来’基金会,筹集了101亿马克资金,其中一半来自约6500家德国企业的募捐”可得出政府和社会力量参与;根据材料“联邦德国建国伊始就自认为是德意志帝国的合法继承者,愿意承担德国的所有历史责任”可得出主动赔偿;根据材料“联邦德国向全球二战受害者支付财产损失赔偿金和人身、精神伤害赔偿金”可得出主要向受害者赔偿;根据材料“德国联邦议院制定了以《联邦赔偿法》为中心的一系列纳粹受害者赔偿专门法”可得出立法保障;根据材料“筹集了101亿马克资金”“从2003年开始,德国财政部不断发布二战赔偿报告,向国际社会公示德国七十多年来主动赔偿的诚意”可得出赔偿数额巨大,持续时间长;公开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德国。根据材料“从1951年阿登纳总理发表针对犹太人的赔偿声明开始,联邦德国向全球二战受害者支付财产损失赔偿金和人身、精神伤害赔偿金”可得出有助于医治战争受害者的创伤;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受害者的感情;根据材料“为了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取信于邻,帮助联邦德国重回西方世界”可得出改善德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根据材料“德国政府和12家德国大公司倡议组建了‘记忆、责任与未来’基金会”可得出增强德国民众的责任意识;结合所学可知,德国该举措体现了对法西斯行为的反思,有利于战后世界和平的发展。
19.(1)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战后形成了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任答2点)
(2)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从其背景的角度作答: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美苏两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战胜国;两国是二战后军事、经济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两国分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具影响力大国;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对立,从战时同盟变成冷战对手等
从其影响的角度作答: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实力相当,冷战对抗,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及争夺世界霸权需要的推动,美苏两国大搞军备竞赛,不断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导致大量局部战争的爆发,世界处于核战争的恐怖之中。
【详解】(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根据材料一“1914年:部分中外学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形成了新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根据材料二“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论题是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其次,依据材料信息结合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的相关史实进行证明。根据材料二“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图”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根据所学知识,从历史背景看,根据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局势图”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的建立;美苏两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主要的战胜国;两国是二战后军事、经济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两国分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最具影响力大国;二战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对立,从战时同盟变成冷战对手。
根据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相关史实,从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来进行说明。从积极影响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实力相当,冷战对抗,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从消极角度看,随着实力对比的变化及争夺世界霸权需要的推动,美苏两国大搞军备竞赛,不断插手世界各地事务,导致大量局部战争的爆发,世界处于核战争的恐怖之中。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