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内能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② 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
③ 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④ 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小实验、图片以及从生活中的现象中进行推理学习物质中分子、原子的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有依据现象推理本质的意识。
重点: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难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教学准备:两只大烧杯、黄豆、小米、蓝墨水、凉水、热水、电子显微镜下的分子、原子排列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将蓝墨水滴入凉水中,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蓝墨水分散到水中这一现象能说明什么?请大家猜想。
2、用黄豆类比水,用小米类比墨水,将它们放在同一烧杯中摇动。
二、授新课
1、物质的构成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件中电子显微镜下分子、原子排列图片
生:观察后感知物质的构成
师:安排学生自己默读2-3页
生:边读边思考
师生归纳: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很小,直径用0.1纳米的尺度来度量,常见物体中分子数很多。
拓展:阳光下的灰尘是分子吗?为什么?
2、分子热运动
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第3页13.1-13.2、13.1-13.3然后讨论以下问题:①扩散指什么?②扩散说明什么?③扩散的实质是什么?④判断是否扩散的标准是什么?
生:热烈讨论
师:安排学生展示以上问题,并加以点评
生:展示
师:演示蓝墨水在凉水、热水中的扩散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并由现象推理实质
生: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师: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释以下现象
① 榴莲散发出的浓浓的香味是怎么回事?
② 炒菜时菜很快变咸了而淹渍咸菜时就不一样了,为什么?
生:解释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师:提出问题,既然分子不停做热运动为什么固体、液体有固定的体积?既然分子间有间隙,为何各种物质难以压缩?
生:思考
师:安排学生观看视频及一些图片,让学生谈感知。
生:分子间既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又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师:请说明为什么“破镜难以重圆”?
生:解释
师生归纳: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太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会失去。
三、小结板书
四、课堂练习;见课件
五、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