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章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材 人教版 课型 新授课 设计人
课标 陈述 2.2.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例l 利用步长估测教室的长度。
教材 分析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 分析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好奇心,并且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一定有正确的认识,因此需要纠正学生直接经验中的片面或错误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了许多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事物及相关实验,可以由此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进入新课。
学习 目标 1.通过自学教材内容,掌握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掌握刻度尺正确的使用方法,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3.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
评价任务 1.学生自学课本,说一说国际单位制的规定,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交流学案上长度和时间常用单位的单位换算。(目标1) 2.说一下量程和分度值的含义和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小组讨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利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利用秒表测量时间。(目标2) 3.根据测量的数据,交流数据不同的原因,说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估测身边常见事物的长度。(目标3)
重点 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 难点:刻度尺的读数、特殊长度的测量、误差的认识
学习 准备 刻度尺、钢卷尺、秒表、一元硬币、细铜丝、铅笔等
板书 设计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学习目标: 工具 长度 使用方法 测量 时间 工具 使用方法 求平均 误差 如何减小 更精密 数据分析 改进 错误 如何避免?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教师和学生活动 修改补充
导入 新课 趣味导入: 师:生活中我们常通过眼睛直接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刚才大家比对的这三幅图结果如何? 生: 师:在生产生活中,人凭借感觉去判断,不一定正确,更谈不上准确。为了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人们发明了许多仪器和工具,像尺、钟表、温度计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大家请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
展示 目标 1.研读教材,认识长度和时间列出其常用的单位及换算,结合生活经验能粗略估测一些长度和时间。 2.了解长度和时间常用的测量工具的演变发展,能选用工具进行规范的测量并准确记录结果。 3.知道测量有误差,能说出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
任务一: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活动一:学生自主学习国际单位制的规定,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交流学案上长度和时间常用单位的单位换算。 师生总结: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我国法定单位用国际单位制。 练习: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某同学的身高是1.67_________; (2)物理书的长度是2.52_________; (3)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_________; (4)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_________。
任务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任务三:认识误差 活动二:分组实验,测量物体的长、宽、厚 1.认识刻度尺 (1)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结果积极展示在黑板上。 3.展示交流: (1)课本边界并不是和刻度尺的刻线正好重合?怎么办?出示一张提前备好的放大图片?让学生说此时该怎么办? 由教师进行总结,物理学中我们对此进行人为估读,根据个人的感觉不同进行不同的估读。最终的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单位三部分组成。 (2)如果刻线刚好重合呢?该如何估读?出示一张对应的图片进行读数并及时解读。 [小实验]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度和宽度 活动三: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钟、表;在运动场和实验室常用停表。 2.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等。 3.时间单位的换算 1h=60 min 1min=60s 1h=3600 s 练习:请你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0.5h=_____min 15min=_______h 1.5min=____s 300s=_____min 4.基本工具:停表 (1)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 (2)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 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平静地坐下来,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这样你就有了一个随身携带的“生物钟”。 方法建议:两人合作,自己搭测脉搏,请你的同桌为你计时。 1.练习使用停表。按动停表上的按钮,观察指针(或数字)的变化,了解停表的使用方法。 2.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是______s,1min内你脉搏跳动的次数是_______次。 活动四:认识误差 (1)请同桌两位同学对同一本物理课本再进行一次宽度测量,看看大家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2)两位同学测量结果有微小的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是我们操作不对?读数不对? (3)在测量时,受仪器、测量方法、人为估测的限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异,这就是误差。 请大家阅读课本14页误差的有关知识,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误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如何减小误差?(3)误差和错误一样吗? 师生总结:(1)误差的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2)①改进测量方法;②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3)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的。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练习: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误差,则说明一定是出了差错 B.误差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减小误差是不可能的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改进实验方法和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能避免误差
课堂 小结 回扣学习目标,本节课我们共同经历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的学习,尤其是对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误差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相信大家也收获很多!
当堂 检测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 2.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4次正确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mm。 3.学完测量知识后,炎炎进行读数练习。炎炎读出图甲中木块长度是4.00cm,可知他是利用了__________(填“A”或“B”)刻度尺读数;如图乙所示是炎炎用停表记录自己绕操场慢跑一圈的时间,此时停表示数为__________s。 4.如图所示,三条线段a、b、c的长度分别为L1、L2、L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L1<L2<L3 B.L1<L2=L3 C.L1=L2=L3 D.L1=L2<L3 5.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6.有一位同学用 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cm、1.52 cm、1.42 cm、1.44 cm,根据记录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_______,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_厘米。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