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共2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10: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新课导入

汤显祖

我们今天要学习《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惊梦》。其中《皂罗袍》 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
新课导入
知人
论世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牡丹亭
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一在东方,一在西方,遥相呼应,都是剧坛泰斗,被称为“东方莎士比亚”。
他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出以情反理,“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进步主张。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
作者简介
其主要戏剧作品有《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读曲入境





读曲入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yuán

sháo

读曲入境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yuán

sháo
读曲解意





读曲解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惊喜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景象,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
惋惜
这时杜丽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朝为了巩固统治,定程朱理学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家从维护封建礼教出发,在“情”“理”关系上,把二者截然对立,把“理”说成“纯善”的 而把“情”看成是“恶”,是人欲,
要求以“理”制“情”,直至灭“情”,提出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到了明朝中期,
出现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在这些思潮
的影响之下,当时社会上出现了批判封建礼
教、提倡个性解放的思想。在这样的背景下,
汤显祖的《牡丹亭》诞生了。
创作背景
除了姹紫嫣红和断井颓垣还有哪几个词表现出了杜丽娘的情绪?

读曲感怀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烈的感彩。
有惊喜还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读曲解意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惊喜
惋惜
杜丽娘由“姹紫嫣红”这迷人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青春的生命,而“断井颓垣”象征那牢笼般的生活环境。明媚的春光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埋没。对比中蕴含着当时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压迫。
这时杜丽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读曲感怀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晋宋时代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这两句用此句意。
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春天的生机却衬托出杜丽娘内心的无奈伤感,更能强化杜丽娘然伤感的心情。
译文:大好春光,美丽景色无人欣赏,有负苍天;这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事又在哪一家呢?
“奈何天”“谁家院”这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

读曲感怀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院!”
直接抒发了内心的伤感,现实的苦闷,青春的觉醒。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对比中蕴涵着对封建礼教和社会环境的强烈不满以及她的无奈。
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雕梁画栋,飞阁流丹,华美的亭台楼阁伴着天边的云霞,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游船。
朝飞暮卷: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有“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

读曲感怀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这是杜丽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
从狭小的园内扩展到寥廓的境界,不仅表明了女主人公内心所向往的广阔天地,还有她勇于冲破牢笼的勇气。
这画面中,融进了追求,也融进了惆怅。

读曲感怀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我这深闺女子太过于辜负这美好春光,太把美好的春光白白浪费了。
直到她来到这美丽的园林,欣赏了如此美丽的春景,才知春色如许,春情荡漾,才知过去十六年的韶光白度了。
目标升华




1.结合《牡丹亭》故事,谈谈杜丽娘的形象和意义。
牡丹亭故事梗概
南安有个杜太守,他有个女儿杜丽娘,天生丽质,家里对其宠爱有加,但受到封建家长的管束和封建礼教的压抑,没有接触过爱情和自由。
有一天新请的老师给她讲述了“关关雎鸠”,一下子触动了少女的情思,青春的意识开始觉醒,偷偷走出深闺去后花园踏春,回来之后梦到一个书生折柳请她作诗,便与他在牡丹亭里约会。醒来后再也梦不到书生,便抑郁成疾死去了,被家人埋在梅花庵。
牡丹亭故事梗概
不久,书生柳梦梅上京赶考途遇风寒,卧病梅花庵,与杜丽娘魂魄相遇相恋。柳梦梅掘墓使得丽娘还阳,二人像寻常夫妻那样生活。
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结合《牡丹亭》故事,谈谈杜丽娘的形象和意义。
她是一个追求爱情、
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的虚伪,反映了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追求,歌颂了他们为实现理想所做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追求自由、
追求个性解放的形象。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便止住步侧耳细听,从不觉点头自叹,到心动神摇,再到如醉如痴。
目标升华
目标升华
为什么林黛玉会听得如痴如醉,她平时是不爱听戏的,为什么会被这曲子吸引?
因为同病相怜,林黛玉和杜丽娘一样都是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她们都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都想要冲出时代的禁锢。
乃至在《红楼梦》里不仅林黛玉,还有贾宝玉,薛宝钗他们读到这首曲子的时候都特别喜欢。
从这可以看出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到了清朝末年仍然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和观众。
拓展延伸
《游园》在《牡丹亭》中有什么重要地位?
拓展延伸
《游园》是《牡丹亭》中的一出重头戏。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
如果没有“游园”,杜丽娘就不会受到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也就不会做那样离奇的梦,不会有“寻梦”、“写真”、“诘病”、“闹病”等一系列的戏剧情节。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