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1/4)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下面对“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有( )
①亚非拉国家全部实现了民族独立 ②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
③殖民地人民开始掀起了反抗斗争 ④亚非国家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世界舞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中先后有50多个宣称实行社会主义,或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按其理念式样可分为民主的或改良的、宗教的或民族的,农业的或村社的、军事的或国家的、激进的或革命的等不同流派。这反映了( )
A.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新兴国家要求发展的迫切愿望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D.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3.二战后,一些战败国的殖民地往往由联合国托管,最终实现独立。如意属索马里,战后曾被英国占领,但1949年联合国通过决议将它交给意大利托管。1960年7月1日,意属索马里取得独立,并与独立后的英属索马里合并为索马里,这表明二战后的国际托管制度( )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B.化解了资本主义大国间的矛盾
C.削弱了西欧国家的综合实力 D.客观上推动了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4.有历史学者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材料可以反映( )
①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②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潮流
③信息科技革命加速到来 ④帝国主义国家被严重削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1948年,英国殖民官员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大量非洲人士兵的存在,他们在军队里服役归来以后,加深了总的不安状态。这些非洲人由于和其他民族(包括欧洲人)的接触,对当时“生活条件”表示失望。这里的“生活条件”主要指( )
A.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B.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
C.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D.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
6.在获得民族独立的50个非洲国家中至少有40个是通过非暴力方式取得独立的。他们通过建立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迫使殖民当局不得不采取“让步”政策,逐步移交政权,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地位。这一时期的非洲民族民主运动( )
A.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 B.体现了民族独立意识的开始觉醒
C.反映了非洲民族经济的较快发展 D.得益于二战西方大国的普遍衰落
7.到独立前夕,非洲国家几乎全是单一经济,是一种或几种经济作物或矿产品的出口国,形成了许多“花生之国”“棉花之国”“可可之国”“铜矿之国”。宗主国几乎都在非洲设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还对殖民地民族工业百般打压。非洲地区的这些状况表明( )
A.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导致了非洲国家的贫困
B.美国的门罗主义使非洲国家成为美国殖民地
C.非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缺乏外部支援
D.非洲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还待继续完成
8.下图是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影响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调整 B.市场扩大 C.原料采购 D.生产成本
9.从1950年到1980年,拉美各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生产自己的产品、构建自主工业体系,以期摆脱供应链末端的不利地位。拉美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3%,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国相继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材料说明拉美国家
A.建立了完整工业体至 B.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
C.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 D.摆脱了国际贸易依附地位
10.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和大公司联手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新加坡、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在经济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美国对该地区经济的扶植 B.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机遇
C.摆脱了殖民者的旧有统治 D.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11.如图为20世纪60年代,拉美地区经济部分领域情况变化示意图。据图可知拉美地区( )
A.民族经济持续增长 B.国家过分干预经济
C.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D.深受金元外交影响
12.20世纪下半叶,伊斯兰世界各国大多参照西方现代化模式,推行世俗化改革。到20世纪70年代,其中不少国家债台高筑,传统文化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代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政教合一的现代国家的构想逐渐传播开来。材料说明,现代伊斯兰世界( )
A.普遍接受西方主流的民主共和理论
B.试图调和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的矛盾
C.宗教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阻力
D.仍未摆脱西方国家遗留的殖民枷锁
13.1958年,南非联邦统治者将黑人按部族分成十个“家园”。“家园”总面积不到南非领土的13%,占南非总人口70%的全部黑人按语言、文化的区别分属于各个“家园”,成为“家园”的“公民”。这体现了,当时南非统治者( )
A.保护黑人正当权利 B.实行种族隔离制度
C.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推行殖民统治政策
14.南非当局在1959年炮制了所谓的“黑人家园计划”,又称“班图斯坦计划”,颁布了《班图自治法》,强行把黑人按部族划分为10个“独立国家”,其面积仅占南非土地的12.7%,然后,将占总人口73%的黑人集中到这里,剥夺了他们的南非国籍和受南非法律保护的权利。南非当局此举旨在( )
A.种族隔离制度永久化 B.保护南非黑人民主权利
C.加快南非民主化进程 D.杜绝南非白人屠杀黑人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 )
A.使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性特征 B.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
C.导致印度的民族文化日益边缘化 D.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一直被英法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控制。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其全部财产、权利及义务移交埃及。英法大为恼怒,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在地中海调兵遣将,并要求以色列共同对埃作战。1956年10月29日,以军挑起了第二次中东战争。愤怒的埃及人民立即行动,纷纷参加民族解放军,纳赛尔号召人民战斗到底。世界人民也掀起了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热潮。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断绝石油供应;中国也给予埃及有力的支援。最终,英法被迫停火,从埃及撤军,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
材料二 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经济收益。在古巴革命影响下,1959年巴拿马爆发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收回被美国控制的运河区主权。1961年巴拿马议会要求签订新条约,提出收回主权,公平分配运河收入,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限期接管运河等13项要求。1964年3万多巴拿马人在运河区示威,手执红旗,高呼“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形成空前规模的反美怒潮。巴拿马的正义行动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1964年4月美国被迫同意与巴拿马谈判。巴拿马人民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埃及和巴拿马能够收回运河主权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埃及和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斗争的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殖民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伴生物,它既破坏旧式的传统农业社会,也为西方式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因此,欠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和发展模式深受其影响。这种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受殖民化影响不大,现代化的模式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建立起来。(2)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虽然依靠自身的力量,但选择过程曲折复杂。(3)完全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其现代化的启动和模式选择,深受原宗主国制度和文化的影响。不过,所有这些类型都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二战以后它们在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转换上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也正因为如此,在此后的现代化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就凸现了出来。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二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指出:倘若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精密的科学技术,而缺乏一股精神的凝聚力,那我们国家是很危险的。如此,国家就失去了精神支柱,难以抵御各种天灾人祸,最后必然会走向土崩瓦解。我们还是必须设法保留我们基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
——摘编自凌翔、陈轩《李光耀传》
(1)请分别举例对应二战前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模式“三大类”具体的国家或地区,概括二战后欠发达国家现代化推进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欠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要注意什么
18.殖民主义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侵略、占领和控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当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人试图起步时,英国人又向他们举起了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双面魔镜,就像后来的美国人挥动的民主自由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着自己。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利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二 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他主张“把整个新世界组成一个国家,用统一的渠道使各个部分同整体相连”,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这是拉美实行一体化的依据。在其努力下,1826年6月22日至7月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西蒙·玻利瓦尔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团结、联合、统一和整体论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思想的伟人,是拉美一体化理论的奠基者和积极推动者。
——摘编自洪国起《玻利瓦尔主义与拉美一体化》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墨西哥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但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
——摘编自【美】加里·杰里菲等编《制造奇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并结合所学指出拉美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并指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
(3)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结合所学,指出不同时期为捍卫自由贸易而成立的国际组织。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末,德国有80%的人依靠土地为生,农业投资占国家总投资的70%,工业只有2%。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动德国官僚的神经,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18世纪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19世纪上半叶,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二战后东亚经济发展起点比拉美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遭受战争的破坏。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订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际市场对加工工业产品需求上升,西方国家开始进行产业升级换代,大量资金、技术和设备需要转移到劳动力充裕且廉价的地区,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深受伊比利亚文化影响,拉美人也存在轻视劳动和创造力,忽视储蓄的价值观。据统计,拉丁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
——摘编自林震《拉美和东亚现代化模式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45年到1960年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时代指的是新的国际秩序,表明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在形成;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提升,表明他们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世界舞台,②④正确;①错在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体系的彻底崩溃,在这之前,亚非拉国家并没有全部实现民族独立;③错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殖民地人民就掀起了反抗斗争,时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独立的亚非拉国家“宣称实行社会主义,或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虽然它们流派不同,但都希望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民族经济发展的愿望,B项正确;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独立后亚非拉国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排除A项;世界格局多极化表现在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广大发展中国家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二战后新独立国家的发展方向,无法说明其国际地位提升,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可知,二战后,一部分殖民地通过联合国的托管制度纷纷脱离了原来的殖民母国,实现了民族独立,这表明国际托管制度客观上促进了民族独立运动,D项正确;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排除A项;材料强调二战后殖民地的独立,未涉及资本主义大国之间的矛盾,排除B项;国际托管制度削弱了殖民势力,并未削弱西欧国家的综合实力,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可知,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潮流,帝国主义国家被严重削弱,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运动,和信息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殖民者报告中的这些大量非洲士兵在军队服役,参加二战,与其他民族包括欧洲人接触,思想一定程度上得到解放,对当时生活条件表示失望,主要指自身受英国国家的殖民统治,D项正确;这些非洲士兵主要受英国殖民统治,并非受封建制度剥削,排除A项;落后的物质条件不是主要原因,根本上殖民统治,排除B项;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不符合当时的现实,史实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材料表明二战期后非洲国家大多通过建立广泛群众基础的民族主义政党,发动群众,组织非暴力性质的罢工、示威、抵制和不合作运动取得民族独立,说明非洲的民族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和阶级实力壮大,所以通过和平方式取得独立,C项正确;一定程度上参考和借鉴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斗争策略,并不是以非暴力不合作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A项;非洲民族独立意识早已觉醒,“开始”表述有误,排除C项;二战普遍衰落的是欧洲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独立前夕(非洲)。据材料信息可知非洲的经济被宗主国控制,殖民者在非洲不断掠夺,使非洲经济落后,A项正确;1823年门罗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将拉丁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但美国多采取经济侵略和武装干涉的方式,并未使美洲成为美国的殖民地,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非洲发展的外部援助情况,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非洲发展的经济问题,无法反映非洲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还有待继续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20世纪50-90年代的世界。根据材料“20世纪50-90年代世界钢铁、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主要转移方向示意图”可知,20世纪50-90年代,世界传统产业逐渐转移至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更低,同类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D项正确;欧美国家的政策调整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这一时期欧美国家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排除B项;传统产业对原料的依赖程度因技术进步而降低,说明其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拉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50年至1980年期间,拉美国家通过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来生产本国产品和构建自主的工业体系,确实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并有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这表明拉美国家在这一时期内努力实现经济独立和自主发展,试图减少对外国技术和资本的依赖,从而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C项正确;拉美国家没有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而“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简单,很难摆脱在国际贸易中的依附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亚洲)。20世纪6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抓住了西方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机会,利用本国和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经济获得飞速发展,B项正确;美国在亚洲主要扶植的是日本,排除A项;当时中国香港仍在英国控制之下,排除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解释为什么只有这些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拉美地区)。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60年代,拉美国家在金融、经济领域向外国私人银行和国际与双边政府间发放了大量的贷款和债券,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人均GDP增速,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拉美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这反映出拉美地区经济主权受到挑战,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拉美地区民族经济在持续增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不能得出“国家过分干预经济”的结论,排除B项;“深受金元外交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伊斯兰世界各国)。据材料“在现代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政教合一的现代国家的构想逐渐传播开来”,可看出伊斯兰世界各国在现代选举制度、政党制度方面进行调整以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调和,B项正确;“普遍”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伊斯兰世界各国试图调和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的矛盾,未涉及宗教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最大阻力,排除C项;材料不是强调仍未摆脱西方国家遗留的殖民枷锁,而是做出调整调和传统文化同现代化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8年(南非)。根据材料“将黑人按部族分成十个‘家园’。‘家园’总面积不到南非领土的13%,占南非总人口70%的全部黑人按语言、文化的区别分属于各个‘家园’,成为‘家园’的‘公民’。”所学可知,南非当局此举旨在通过“黑人家园计划”把黑人限制在若干个“保留地”内,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使种族隔离制度永久化,B项正确;南非当局此举剥夺了黑人的南非国籍和受南非法律保护的权利,并非保护南非黑人民主权利,排除A项;南非当局此举剥夺了黑人的南非国籍和受南非法律保护的权利,并非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排除C项;此时南非已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句,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空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非洲。根据材料,南非当局在1959年炮制了所谓的“黑人家园计划”,又称“班图斯坦计划”,强行把黑人按部族划分为10个“独立国家”,并将占总人口73%的黑人集中到这里,剥夺了他们的南非国籍和受南非法律保护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南非当局此举旨在通过“黑人家园计划”把黑人限制在若干个“保留地”内,实行种族隔离制度,剥夺了黑人的选举权,使种族隔离制度永久化,A项正确;南非当局此举剥夺了黑人的南非国籍和受南非法律保护的权利,并非保护南非黑人民主权利,排除B项;南非当局此举剥夺了黑人的南非国籍和受南非法律保护的权利,加剧了南非种族矛盾,不利于南非民主化进程,排除C项;南非当局此举剥夺了黑人的南非国籍和受南非法律保护的权利,加剧了南非种族矛盾,不能杜绝南非白人屠杀黑人,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印度)。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印度统治者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特点,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印度文化的特点,而非非暴力斗争,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印度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而非边缘化,排除C项;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1)共同原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斗争;国际社会的支持;收回运河主权的正义性。
(2)历史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详解】(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埃及和巴拿马)。共同原因:由材料一“1956年10月29日,以军挑起了第二次中东战争。愤怒的埃及人民立即行动,纷纷参加民族解放军,纳赛尔号召人民战斗到底。” 和材料二“在古巴革命影响下,1959年巴拿马爆发两次大规模示威活动,要求收回被美国控制的运河区主权。”及所学可得出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由材料一“英法被迫停火,从埃及撤军,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和材料二“1961年巴拿马议会要求签订新条约,提出收回主权,公平分配运河收入,在运河区悬挂巴拿马国旗,限期接管运河等13项要求。1964年3万多巴拿马人在运河区示威,手执红旗,高呼‘美国佬滚回去’的口号,形成空前规模的反美怒潮。”可得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斗争;由材料一“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断绝石油供应;中国也给予埃及有力的支援。”和材料二“巴拿马的正义行动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及所学可得出国际社会的支持;收回运河主权的正义性。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埃及和巴拿马)。意义:由材料一“英法被迫停火,从埃及撤军,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取得完全胜利”和材料二“巴拿马人民终于在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可得出捍卫了国家主权;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由材料一“世界人民也掀起了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热潮。”及所学可得出鼓舞亚非拉人民的解放斗争。
17.(1)第一类是原发内生型,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第二类是后发外生型,典型的例子是印度。第三类是原发外促型,典型的例子是中国。
背景: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许多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地位,为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如联合国的成立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为欠发达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全球经济的平台。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使得欠发达国家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速自身发展,并通过参与全球化进程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国际援助和合作的加强,包括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注意: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只有保持文化的连续性,才能确保国家的精神凝聚力。结合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盲目模仿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能过度依赖外部力量,更不能失去自我,沦为其他国家的附庸。注重平衡发展,避免单一化: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避免只注重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进步。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前后的世界。举例:根据材料一“(1)受殖民化影响不大,现代化的模式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建立起来。(2)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其现代化模式的选择虽然依靠自身的力量,但选择过程曲折复杂。(3)完全的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其现代化的启动和模式选择,深受原宗主国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类是原发内生型,典型的例子是日本。第二类是后发外生型,典型的例子是印度。。第三类是原发外促型,典型的例子是中国。背景:根据材料一“所有这些类型都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二战以后它们在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和转换上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兴起;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国际援助和合作的加强等方面归纳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许多原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获得了独立地位,为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重构,如联合国的成立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为欠发达国家提供了参与国际事务和融入全球经济的平台。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推动,使得欠发达国家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速自身发展,并通过参与全球化进程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国际援助和合作的加强,包括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为欠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前后的世界。注意:根据材料一“ 殖民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伴生物,它既破坏旧式的传统农业社会,也为西方式社会的建立创造条件。”“现代化的模式主要靠自身的力量建立起来”“深受原宗主国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和材料二“若只有富裕的物质生活和高超精密的科学技术,而缺乏一股精神的凝聚力,那我们国家是很危险的。”“必须设法保留我们基本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并结合所学可知,从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等方面可归纳为: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根基,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只有保持文化的连续性,才能确保国家的精神凝聚力。结合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盲目模仿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主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能过度依赖外部力量,更不能失去自我,沦为其他国家的附庸。注重平衡发展,避免单一化: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平衡发展。避免只注重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进步。
18.(1)方式:毁坏交通;毁坏公共设施;迫害高端人才;抑制拉美的民族文化。
特点:欧洲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和开放文化(或包容)。
(2)条件:拉美国家实现独立;玻利瓦尔个人推动;拉美各国具有共同的文化(或相似的经历)拉美国家共同利益追求。(照抄材料无概括只)诉求: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国家独立;实现经济发展。
(3)影响: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推动了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二战后,贸易保护带来巨大的工业化成就;20世纪80年代,贸易保护造成工业弊端。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字写错不给分)
【详解】(1)方式: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美洲。根据材料一“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粉碎当地文明的基石——印加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大多数道路,只剩下岩石和荆棘;巨大的公共工程大部分随着岁月而消失,或被抢夺者毁坏”,可以概括出殖民者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有毁坏交通、毁坏公共设施;根据材料一“成百成千的印第安雕塑家、建筑师、工程师和天文学家同众多的奴隶混在一起,被抛到西班牙人的矿井中从事粗笨的、累垮人的采掘劳动”,可以概括出殖民者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有迫害高端人才;根据材料一“西班牙人还规定了印第安妇女服装样式和发式”,可以概括出殖民者摧毁传统文化的方式有抑制拉美的民族文化。
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解析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美洲。结合所学知识,拉美文化发展演变的特点是欧洲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和开放文化(或包容),因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拉美进行殖民统治,导致拉美文化受到欧洲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和开放文化。
(2)条件:本题是原因类材料解析题,时空范围为近代美洲。根据材料二“拉美一体化思想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时期,拉美的‘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提出‘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可以概括出“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有拉美国家实现独立、玻利瓦尔个人推动;根据材料二“他认为拉美各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共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共同的事业、原则和利益’”,可以概括出“拉美一体化”能够实现的条件有拉美各国具有共同的文化(或相似的经历);根据材料二“在其努力下,1826年6月22日至7月25日,美洲联盟第一次大会在巴拿马举行”,可以概括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有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国家独立;根据材料二“组成一个联邦”的思想,可以概括出“拉美一体化”的具体诉求有实现经济发展。
(3)影响:本题是影响类材料解析题,时空范围为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发生后、国际市场上初级产品价格暴跌,墨西哥外汇收入骤减,无法进口工业品,只能在本土生产,墨西哥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大规模工业化在此独特背景下开始了”,可以分析出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是,经济大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推动了大规模工业化的起步;根据材料三“二战后贸易保护成为有意追求的长期政策目标,不仅是因为它确实带来了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更因为保护状态下发展起来的工业不愿面对外国产品的竞争”,可以分析出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是,二战后贸易保护带来巨大的工业化成就;根据材料三“但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保护主义带来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可以分析出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贸易保护对墨西哥工业化的影响是,20世纪80年代,贸易保护造成工业弊端。
组织:结合所学知识,不同时期为捍卫自由贸易而成立的国际组织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旨在降低关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是战后初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成立,取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深化了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为解决贸易争端提供了机制保障。
19.(1)特点:起点低,起步晚,发展快:学习外来科技成果;政府起推动作用:具有民族主义倾向:工业化道路具有创新性(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原因: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日本等国经济援助和军事加工订货,拉美受冷战和地缘政治影响较小:东亚实行外向型经济,而拉丁美洲格守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勤劳朴实精神,而拉丁美洲存在鄙视劳动的价值观念;东亚重视科学研发,教育,而拉丁美洲对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德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特点根据“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18世纪90年代萨克森安装第一台纺纱机、西里西亚建立第一座炼焦炉”可知,相比较英法等国,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起点低,起步晚;根据“19世纪中叶,德国又兴起了铁路建设的高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可知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发展快;根据“一些邦国积极引进英国技术和人才,建立新工厂”得出学习外来科技成果;根据“1769年普鲁士建立采矿和冶金部”得出政府起推动作用;根据“为防止英法工业品涌入,德国废除国内关税,建立全国关税同盟”得出具有民族主义倾向;根据“将主要的工业城市连接在一起,并带动了煤炭—炼钢—机械工业的发展与统合,成为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得出工业化道路具有创新性。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东亚。东亚现代化发展逐步超过拉美的原因根据“为了巩固东亚在冷战体系中的战略前沿地位,美国为东亚实行初级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提供了经济援助,同时军需用品订单也为东亚开拓了产品销路”并结合所学可知,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日本等国经济援助和军事加工订货,而这一时期拉美受冷战和地缘政治影响较小;根据“东亚抓住机遇开始实行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开始了长达30年的经济高速持续增长。而拉美国家却长期恪守内向发展模式,未能扩大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可知,东亚实行外向型经济,而拉丁美洲格守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思想文化方面,东亚受儒家文化影响,形成了勤劳朴实精神,而拉丁美洲存在鄙视劳动的价值观念;根据“拉丁美洲科研经费从1995年的95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10亿美元,但仍然少于韩国。此外有人还注意到在拉美职业群体中,律师、经济学家和医生比工程师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东亚重视科学研发,教育,而拉丁美洲对教育和自然科学研究重视程度不够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