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一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同步训练:04
一、课内阅读
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静夜思
______
疑是______ 霜
举______ 望______
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填序号)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3.这首诗中,诗人举头看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月光 B.明月 C.霜 D.故乡
(2023一下·连江期末)课内阅读。
夜色(节选)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4.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晚上(wǎn shang wǎn shàng)
散步(sàng bù sàn bù)
5.和爸爸一起散步时,“我”发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6.为什么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
A.让“我”锻炼身体
B.让“我”看月光
C.让“我”从此不再怕黑
7.夜晚,“我”还能看见什么?请展(zhǎn)开想象写一写。
课内阅读。
端午粽(节选)
粽子是用( )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8.在括号里填入表示颜色的词语。
9.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黏又甜 又 又 又 又
10.文段写了粽子的( )。(填序号)
A.做法 B.味道 C.做法和味道
课内阅读。
彩虹(节选)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么?
11.照样子写词语。
荡来荡去 来 去 来 去
12.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A.花裙子飘来飘去,好像一朵彩云。
B.“我”的花裙子是彩云做的,飘来飘去。
13.“我”坐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心情是( )的。
A.害怕 B.难过 C.快乐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床前明月光;地上;头;明月;低头思故乡
2.A
3.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古诗的理解。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结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回答即可。即:床前明月光;地上;头;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答案为:床前明月光;地上;头;明月;低头思故乡
2.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故答案为:A
3.考查学生读字义的理解。全诗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的意思是抬起。
故答案为: B
【答案】4.wǎn shang;sàn bù
5.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6.C
7.“我”还看到了星星眨眼;看到了月牙像小船;看到了月亮像玉盘。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答案】8.青青;白白;红红
9.细;长;高;大
10.C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了词语结构。词语结构就是词语的构成形式。本题是根据词语判断其结构的形式是否相同。
(3)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8.考查了学生根据原文填空的能力,结合对课文的诵读完成。结合题干中的提示“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可知对应的句子是“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由此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青青;白白;红红
9.考查了仿写词语的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写出结构为“又A又B"的词语。
故答案为:细、长、高、大
10.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可知,“粽子是用青青的籍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写出了粽子的做法,“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写出了粽子的味道。
故答案为: C
【答案】11.飞;飞;走;走
12.A
13.C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1.本题考查了词语仿写能力。从题干可知仿写的是“ 来 去”的词语。通过观察可知,括号填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答案。如:飞来飞去、走来走去等。
故答案为:飞;飞;走;走。
12.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原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如果我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从“ 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你看见了,高兴么? ”可知, “我”坐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心情是 快乐 的。
故答案为:C
1 / 1【2024年春季】一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同步训练:04
一、课内阅读
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静夜思
______
疑是______ 霜
举______ 望______
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填序号)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3.这首诗中,诗人举头看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月光 B.明月 C.霜 D.故乡
【答案】1.床前明月光;地上;头;明月;低头思故乡
2.A
3.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古诗的理解。在平时课内外的阅读中,我们要注重优美句段及诗歌名句的积累与诵读,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学生结合自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回答即可。即:床前明月光;地上;头;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答案为:床前明月光;地上;头;明月;低头思故乡
2.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故答案为:A
3.考查学生读字义的理解。全诗意思是:明亮的月光洒在床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的意思是抬起。
故答案为: B
(2023一下·连江期末)课内阅读。
夜色(节选)
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4.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晚上(wǎn shang wǎn shàng)
散步(sàng bù sàn bù)
5.和爸爸一起散步时,“我”发现了什么?在文中找出来。
6.为什么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 )
A.让“我”锻炼身体
B.让“我”看月光
C.让“我”从此不再怕黑
7.夜晚,“我”还能看见什么?请展(zhǎn)开想象写一写。
【答案】4.wǎn shang;sàn bù
5.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
6.C
7.“我”还看到了星星眨眼;看到了月牙像小船;看到了月亮像玉盘。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端午粽(节选)
粽子是用( )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 )的糯米,中间有一颗( )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8.在括号里填入表示颜色的词语。
9.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黏又甜 又 又 又 又
10.文段写了粽子的( )。(填序号)
A.做法 B.味道 C.做法和味道
【答案】8.青青;白白;红红
9.细;长;高;大
10.C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了词语结构。词语结构就是词语的构成形式。本题是根据词语判断其结构的形式是否相同。
(3)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8.考查了学生根据原文填空的能力,结合对课文的诵读完成。结合题干中的提示“粽子是用”“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的枣”,可知对应的句子是“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由此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 青青;白白;红红
9.考查了仿写词语的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写出结构为“又A又B"的词语。
故答案为:细、长、高、大
10.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可知,“粽子是用青青的籍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写出了粽子的做法,“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写出了粽子的味道。
故答案为: C
课内阅读。
彩虹(节选)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么?
11.照样子写词语。
荡来荡去 来 去 来 去
12.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
A.花裙子飘来飘去,好像一朵彩云。
B.“我”的花裙子是彩云做的,飘来飘去。
13.“我”坐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心情是( )的。
A.害怕 B.难过 C.快乐
【答案】11.飞;飞;走;走
12.A
13.C
【知识点】语段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解答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1.本题考查了词语仿写能力。从题干可知仿写的是“ 来 去”的词语。通过观察可知,括号填的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根据平时的积累可知答案。如:飞来飞去、走来走去等。
故答案为:飞;飞;走;走。
12.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原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如果我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就成了一朵彩云。
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了内容的理解。从“ 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你看见了,高兴么? ”可知, “我”坐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心情是 快乐 的。
故答案为:C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