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一、学习目标
1.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了解“和”的具体含义,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古今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2.运用“和”,学会用“和”的思想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二、学习重难点:
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
2.运用“和”,学会用“和”的思想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三、设计理念及学情分析:
本次活动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和”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和为贵”作为中国文化思想精华的内涵所在。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探“和”之义,尤其理解“和而不同”的思想;而是运用“和”,通过情景和活动题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活用“和”。另外,此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文化气息比较浓厚,理性思辨的内容比较多,因此活动的形式要尽量活泼,内容不宜过深,要方便学生理解。
教学流程:
一、由一个繁体字“龢”来导入。
从古老的汉字入题,让我们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在历史长河里观其漫长的演变过程,再看如今它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价值与意义呢?
我特别期待与你们这群有着朝气与激情的孩子们合作,与看起来似乎充满和气的这位目前只有一面之缘的老师共同迎接我们的目标:一节和睦之课。
师生共同理解字义,导入本课活动:“以和为贵”。
师出示ppt1:大家认识这个字吗?我们认识从一个字开始。
学生:是龢。观与赏图片的“龢”字 听老师的一番话,放松心情。
师:这个字极妙:左边是间屋子,里面悬有三个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所以它的本义是调和、和谐的意思。
观看奥运会的“和”字视频:
二、探“和”之义
(一)我们一起通过老师搜集的故事资料来分析和探讨“和”的多样内涵。老师相信你们有着睿智的眼光和清晰的表达力。
故事一:踢猫效应
生:快速浏览图片故事,并思考:为什么产生一系列效应,是源于谁呢?
预设:爸爸的行为引起的,也会有认为是老板引起的。
师:多样化的答案是允许的,关键在于为学生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学生看完故事后,分析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这表明了在与人相处时,要有什么准则呢?
师:无论是谁,都是源于他个人的......
板书:情绪平和
(二)故事二:“六尺巷”的故事
师:多样化的答案是允许的,关键在于为学生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学生看完故事后,分析这个事件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这表明了在与人相处时,要有什么准则呢?
生:这发生在邻居之间的事件。
板书:邻里和睦
(三)那么邻里之间如此,我们每天除了在学校,更多的就是在家里,与家庭里的每一位亲人相处,我们也应该有什么相处原则呢?
生:脱口而出“家庭和睦”
板书:家庭和睦
拓展重点:读一读历史故事的正反事例。
生:读正反事例了解思考“和而不同”的具体历史故事,更清晰,直观。
故事事例:正面:司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异,又是政敌,两人的政治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两人丝毫都不客气,用各种手段,向对方痛下杀手。斗争的结果是王安石获胜,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风水轮流转。王安石强力推行改革,招致弹劾被就地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皇帝听信谗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马光的意见。他恳切地告诉皇帝,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反面:李斯选择了见利忘义,与赵高合谋赐扶苏死,杀蒙恬,立胡亥为帝。阴险的赵高接着诬告李斯谋反,要夺丞相之位。李斯父子于咸阳被诛灭三族,赵高取而代之做了丞相。
生:君子的“和而不同”是都是为了国家利益,但采取不同的政治主张,方式不同,最终目标一致。
生:小人“同而不和”是为了相同的利益表面相同,一旦利益不同时,他们就会反目成仇。
拓展重点:读一读书中的三则材料,我们重点了解一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和而不同”。
生:根据课件图片上的温馨提示,理解书中古文材料的含义。
预设:学生各抒己见,答对关键词即可。
小组合作讨论:结合三则材料的重点提示词和前面的事例来引发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并清晰地表达出来。
(1)教师根据学生理解程度适当提示,帮助学生深层理解“和”与“同”。(去学生小组中了解帮助)
(2)讨论: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
生:“和而不同”、“同而不和”
师:三四位同学发表小组表达的内容,需要互相补充,其中有个别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强。师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你的思路太清晰了。你是咱们班的代言人。)
。
教师总结:
1、“和”是因为道义一致而产生的,“同”是因为利益一致而产生的。
2、“和”是内心平和不争,“同”是小人“为恶一致”。
3、“和”是目标一致。但行为、方法不一定相同。“同”只是行为上的附和。
(3)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你有什么启发?
预设:学生根据刚才的理解谈启发。
生:要学会尊重包容、学会聆听、允许不同的意见,也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师:由学生回答的语句中抓住“包容他人”,引导学生思考“和谐”并非无原则,举生活场景,好友欺凌同学现象,你是否会“以和为贵”?拓展学生思考。
教师总结提炼: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会经过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盲目附和。独立的思考,博大的胸怀,理解和尊重他人,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今天仍然是我们生活、学习中必须具备的。
(四)研读书中《尚书 尧典》和《礼记 中庸》的材料,分析其内涵层面。
学生阅读书中指示的资料,根据提示理解书中古文材料的含义。
师:学会抓关键词来理解大段古文资料使学习更有效率。
生:第一则是诸候国之间和谐;第二则是“中和”指有节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情感;万物天地都是“和”。
迁移拓展时事资料:
预设:学生结合现实时事来拓宽对国家和谐的理解,有了与社会相结合的语文实际体验。
教师让学生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片和“一带一路”资料。
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和”的哪一个层面?
生:国家层面的“和谐 ”,“一带一路”的共赢。
师:这是国家强盛的大国风范。从“诸侯之国”到如今周边之国,我们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之“和”,无不展示着它的魅力......
板书:国家和谐
(五)看视频分析“和”的哪一个层面涵义。
学生看主持人大赛王佳宁比赛的视频,感悟“和”的另一层内涵。
生看资料数据:全球每年有近27万个野生物种灭绝,确切讲是每天灭绝74种,每小时灭绝3种。
预设 :学生很容易说出自然万物之间也需要和谐。
视频内容较为深刻,不仅让学生单纯的辨析出来,还很好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更多的层面......
过渡语:多么触目惊心的数据,“枪响之后没有赢家”,一切在于和谐,健康在于平衡,自己与自己相处要和谐,要悦纳自己;与人相处在于和谐;国家需要和谐,国与国之间需要和谐,大自然需要和谐,万物更需要和谐......
教师探究“和”之义小结寄语:人类最终追求的是诗意的栖居在地球上。
家里不养鸟,外面鸟语花香;家里不挂画,窗外有万幅巨画。
板书:自然和谐 万物和谐
师:我们掌握了“和”的多样化内涵,接下来我们做一些生活情境题。
三、践“和”之道
1、用一句话表述你读懂了和的内涵。
句式:我认为“和”是......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答题,从而学以致用。
生畅所欲言,教师重在给予评价:你掌握了本节课的内涵,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别人推荐你,你回答的很全面呀!你很棒。
2、班级活动项目
在“以和为贵”的语文综合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全班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特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给下面的规则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
班级议事规则
1.要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缺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
3.
4. 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生:讨论时,积极发表个人意见,以尊重为前提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生:意见不同时,要理解和包容。
3、生活情景题
周末,云云的父亲想带着全家一起去看望奶奶,但是母亲想回去看望姥姥。云云的父亲发脾气说妻子总是这样唱反调,母亲也生气说丈夫一点也不体贴自己。好好的周末,父母就这样吵起来了。如果你是云云,请从“和为贵”的角度来劝说父母。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优秀代表展示。
生:一周去奶奶家,下周去姥姥家。
生:爸爸和妈妈分别去自己的家看老人。
生:把老人都接在一起相聚。
师:大家都认真思考了一番,给出了意见,不管是哪一个意见,我想大家在生活中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运用了“以和为贵”的观念。那就是说“和”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骨血当中,当然我们一节课不可能探讨完“和”的内涵,比如说它曾在道德政治教化和儒家的精神文化方面也有着不一样的内涵......希望大家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去探讨、去深挖它的魅力。
四、课堂小结
作家席慕蓉曾经说过:"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相互依恃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愿“和”充盈着你们的青春之路,伴随着你们扬帆起航!感谢与你们这群有着朝气与激情的孩子们合作,完成了我们的目标:一节和睦之课。
五、布置作业
必做:搜集与“和”有关的成语十个、古今历史故事三个。
选其一做:设计本班体现“和”理念的班徽,并附上说明内容与寓意的文字。写一个以“和”为主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