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14: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教学目标:
1、了解游记特点,梳理作者游踪及所见。
2、通过朗读,感受作者笔下圣洁、瑰丽的雪山之景。
3、体会本文主客相融、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作者笔下圣洁、瑰丽的雪山之景。体会本文主客相融、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难点:体会本文主客相融、虚实结合的写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长江之歌》,歌曲唱到“你从雪山走来”,同学们知道这座雪山是哪里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家马丽华去探访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去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识---不凡的山,课件出示各拉丹东简介及视频。(初步了解这个神秘的地方,吸引学生兴趣)
二、文体及作者
1.作者简介。
马丽华,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山东临沂师专(现临沂大学)中文系,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1997年,作家出版社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合集出版, 命名为《走过西藏》。
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2.了解游记文体。
游记是汉语词语,读音为yóu jì,意思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有带科学色彩的,有带抒彩的。
三、检查预习字词及文章主要内容。
(1) 读音裸露(luǒ)  黧黑(lí) 酝酿(yùn niàng) 冻疮(chuāng)
砾石(lì) 接踵而至(zhǒ ng) 虔诚(qiáng) 诅咒(zǔ zhòu)
腈纶(jīng) 懈怠(dài) 敦实(dūn) 熠熠生辉(yì)
(2)词语解释
黧黑:形容黑。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 不断地到来。
接踵:后面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后跟。
草坝子:平坦的草地。
诅咒:咒骂。
虔诚:肃敬而有诚意。
懈怠:松懈懒惰。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皱褶:皱纹,这里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四、课文学习
抓住文中关键句子“各拉丹冬值得你历经艰辛去走上一遭”
任务一:寻——走过的路
默读课文,圈出到达的地点,设计游踪图。
任务二:赏——见过的景
作者在以上地点看到了哪些景色?哪一处让你印象最为深刻?仔细读一读,任选角度来赏析一下。(赏析角度提示:修辞、用词、句式、表现手法等。)
小结:移步换景回扣“各拉丹冬值得你历经艰辛去走上一遭”。
任务三:品——经历的苦作者的“艰辛”
一方面来自客观,但更多的是主观。跳读课文,圈画出作者身体状况的句子,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来写这些内容。出示这些句子,体会在文中作用。小组讨论。
引导 1:对比阅读两组句子,理解作者景物的观察上的细致变化:
○1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2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挺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引导 2:出示 10、11段内容,让学生感受想象的句子。从而明确答案:写作者身体状况一方面侧面写出各拉丹冬环境的恶劣、景色对人的吸引力之大;另一方面作者身体状况糟糕,活动受到限制,但思维越来越活跃,对各拉丹冬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想象也越来越有诗意。
总结作者独到的写景手法:将景物描写与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内心体验、个人想象融合在一起。
任务四:诉——心中的情指导学生细读 10、11段,体会包含了作者对各拉丹冬怎样的感情。
自由读、同桌互读。你读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预设:喜爱。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说出敬畏之情。
指生展示读,读出作者的赞美、敬畏之情。回扣“各拉丹冬值得你历经艰辛去走上一遭”。
出示补充材料,体会作者对各拉丹冬的热爱。
任务五 目标导学一: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语句的妙处。
(1)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2)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身体不适应高山气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比作小震,“连夜高烧”比作大震;把“动作的缓慢”比作“太空步”,写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气候条件的严酷。
(3)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明确:“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明确:“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犹如帝王一般,“统领”一词又赋予雪山以帝王的行为,表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严,令人敬畏。
任务六 目标导学二:品味写景,体会作者情感
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想象,让学生品读课文,标画联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明确: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3)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2.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第(1)句,“眩晕”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是被眼前的奇伟的景象所折服。赞美造物主的伟大神奇的创造力,长江源头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第(3)句,“演绎”是“铺陈,发挥”的意思,这里是说坚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洁的,是长江的生命源头,从这里开启了长江的生命之旅,长江从此开启了孕育生命,造福人类之旅,这流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同长江一样源远流长。
小结: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五、写作训练
任务七:写——眼中的景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写一个你熟悉的地方,如校园、小区花园等。
六、课后作业推荐阅读 《藏北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