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化学与环境保护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4化学与环境保护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5-17 15: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六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
学习目标
1.知道水、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防治水、大气污染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2.理解酸雨的形成原因,了解我国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以及防治酸雨的主要措施。
3.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和目标,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情景导入
祖国大好河山
河流污染
固体废弃物
酸雨破坏森林
工厂废气
防治环境污染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生存、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
一、保护生命之源
学习探究
水是生命之源,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同时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使水质不断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1.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水污染的
主要来源
农业废水
生活污水
垃圾分类 集中处理
工业废水
酸碱盐等无机物
重金属盐
耗氧物质
细菌病毒
植物营养物质
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农业废水
水体的主要污染物
2.水污染的危害
(1)破坏水生态系统。
(2)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
(3)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1)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利用化学方法(如中和法、氧化法)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
(2)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3)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多识一点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过量繁殖,而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
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
B
例1 2022年4月25日是第一个“漓江保护日”。为保护好桂林人民的母亲河一一漓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关停漓江沿岸非法采砂点
B.大力砍伐漓江沿岸森林
C.污水处理达标再向漓江排放
D.禁止在漓江沿岸开设养殖场
B
解析:关停漓江沿岸非法采砂点,河水因采砂浑浊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河道生态得到修复,有利于保护漓江,A错误;大力砍伐漓江沿岸森林,会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保护漓江,B正确;污水处理达标再向漓江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C错误;禁止在漓江沿岸开设养殖场,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D错误。
二、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污染物很多,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1.空气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二氧化(SO2)
氮氧化物(NOx)
一氧化碳(CO)
可吸入颗粒物
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生产硫酸等工厂排放的尾气
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
机动车辆等排放的废气
地面扬尘、燃煤排放的粉尘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
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酸雨
雾霾
(1)酸雨(pH<5.6)
酸雨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全世界酸雨污染的范围日渐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酸雨地区的面积逐年增加,现已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2)酸雨的形成
与大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
煤燃烧产生的SO2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随雨水降落形成酸雨
(3)酸雨的危害
①导致鱼类死亡,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②使土壤酸化,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
③使桥梁、艺术品、建筑物、机器等腐蚀损坏。
④危害人体健康。
(3)酸雨的防治
①减少或消除煤炭燃烧产生的SO2。
②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
CO、NOx
催化转化器
CO2、N2
煤炭
石灰石或生石灰
型煤
+
型煤燃烧后的SO2以硫酸盐的形式留在灰渣中
B
例2 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的是(  )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B.氧气、氮气
C.氢气、水蒸气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D
解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会造成酸雨,故A错误;氧气、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会造成酸雨,故B错误;氢气、水蒸气不会造成酸雨,故C错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造成酸雨,故D正确。
三、与自然和谐相处
化学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但在生产和使用这些化学产品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污染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点课题。
1.环境污染的过程
一是由污染源产生污染物。
二是污染物经过各种转化或转移,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产生危害。
2. 污染的防治
一是消除污染源。
二是禁止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
三是等污染物进入环境、产生危害后再治理。
哪一种方法更好呢?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的原则:提高原子的利用率,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百分之百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实现“零排放”,即原子利用率为100%。
例 3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优化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优化土壤:农业上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C.优化水质:工厂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优化空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D
解析: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既浪费资源,又能增加污染物的排放,不有利于保护环境,D说法错误。
课堂小结
化学与环境保护
主要污染源
防治措施
水体污染
空气污染
与自然和谐相处
主要污染物
防治措施
绿色化学
随 堂 测试
2.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倡公交出行,推广太阳能路灯。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公交车采用新能源汽车
B.冬季取暖利用热电厂的热量取代燃煤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加高工厂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
1.下列环境问题主要由水污染引起的是(  )
A.臭氧空洞 B.酸雨 C.土壤板结 D.赤潮
D
3.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倡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下列行为不会形成PM2.5的是 ____(填序号)。
A.汽车尾气排放 B.焚烧秸秆 C.风力发电
(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____(填序号)。
①CO2 ②SO2 ③N2 ④H2O(气)
(4)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一件事是:________。
小于

B
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