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一科学力学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
B.只要有物体,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孤立的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2.要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 )
A.必须同时改变力的三要素
B.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C.必须同时改变力的大小和作用点
D.至少要改变力的一个要素
3.排球垫球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方法是用手臂将排球向上垫起,排球落下后又重复垫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垫排球时只有手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
B.手将球垫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上升,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离开手后,向上运动的排球,若受到的力都消失,它将静止
4.关于公式G=mg,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重力是质量的g倍
B.g是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C.在同一地点,g为定值
D.在质量一定时,不同地区,重力随g的变化而变化
5.下列计算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所受重力的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
A.G=mg=5×9.8牛/千克=49牛
B.G=mg=5千克×9.8牛/千克=49牛
C.G=mg=5千克×9.8=49牛
D.G=mg=5千克×9.8牛=49牛
6.小科利用量角器、重锤和细线自制水平仪,放置于桌面上(如图),则该桌面( )
A.左面低,右面高 B.左面高,右面低
C.左右相平,前高后低 D.左右相平,前低后高
7.下列几种现象中,不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是( )
A.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B.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
C.物体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8.人类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下面是三位不同时代科学家的主要观点,这三种观点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9.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的物体在光滑(没有摩擦)水平面.上受到拉力F的作用,且FA.该物体不可能运动
B.该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变化
C.该物体运动方向一定变化
D.该物体有可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0.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v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v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11.在匀速直线行驶的敞篷车上,小明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明和地面上的小东看到小球的运动轨迹分别是下图中的(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②
12.如图所示(俯视看)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的小球A,突然沿图中的虚线所示路线运动到B,这时列车正在( )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13.如图所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明在车上竖直向上跳起,则他将落在( )
A.仍在起跳点 B.在起跳点前
C.在起跳点后 D.都有可能
14.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且保持静止,关于物体C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状态”,因为物体C静止,所以不受力
B.受到两个力,分别是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C.受到三个力,分别是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B对它的压力
D.受到四个力,分别是重力,地面对它的支持力,B对它的压力,A对它的压力
15.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有跳长绳,滚铁环,单脚跳……。如图是某同学垫乒乓球时的场景。下列分析正确的( )
A.乒乓球离开板后还能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B.乒乓球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的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C.乒乓球在上升过程中运动状态改变
D.板击打乒乓球的力大于乒乓球对板的作用力
16.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小车上,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小车为参照物,木块是运动的
B.小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向右运动过程中突然刹车,木块会继续向右运动
D.木块的重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7.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2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用F=10N的力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小车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A.10N,水平向右 B.1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4N,水平向右
18.图1中,一段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如图1甲所示),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1乙所示),用竖直向下的力F压小球至图1丙的位置,然后撤去力F,小球向上运动到A点后下落(如图1丁所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则从撤去力F到小球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一直做加速运动
B.小球在A点处于静止状态
C.小球离开弹簧时的速度最大
D.小球离开弹簧前,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大
1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上F1、F2两个推力作用下,A、B仍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1=F2,则物体A,B之间无摩擦力
B.若F1>F2,则物体A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若F1D.不论F1、F2谁大,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一定大于F1或F2
20. 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跳板被压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跳板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和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对跳板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即重力不计),上端挂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下端挂一重力为G的小球并保持静止。图中分别给出了该状态下小球和弹簧的受力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G与F3是一对平衡力 B.G与F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F1与F2是一对平衡力 D.F1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2.体育课有爬绳和爬杆两种运动,某同学先后以相同的姿势顺着绳和杆匀速向上爬( )
A.爬绳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绳子粗糙
B.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因为爬杆时手握在杆上的力要大些
C.爬绳和爬杆时,受到的摩擦力一样大
D.若爬绳和爬杆的速度不一样,速度大的摩擦力大
二、填空题
2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异同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大小⑩ 。 大小 。
方向 。 方向 。
同一条直线上 同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 物体上 作用在 物体上
一个力消失, 另一个力可以存在 两个力 存在、 消失
两个力性质可以不同 两个力性质一定相同
24.科学上通常用(22) 来直观地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23) ,在箭头边上标上(24)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25) 。 这种表示力的图形叫(26) 。
25.如图所示的几幅图片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赛,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用脚踢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足球飞向空中,说明力可以 。
(2)拍打羽毛球时,球网的网面发生了弯曲,说明力可以
(3)赛艇时,用力往后拨水,艇向前方行驶,说明了
26.惯性
(1)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的⑦ 和⑧ 的性质,即物体保持⑨ 运动状态或⑩ 状态的性质。 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 。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 还是 , 都具有惯性。
(3)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 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运动快慢无关。
27.如图所示,两块相同的挡板中夹着二块重分别为 G、2G 的同一种材料的砖块,在小晨同学用水平方向两个力 F1、F2 作用下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请分析 F1 F2(选填“大于”或“小于”“等于”),左边砖块对右边砖块的摩擦力大小是 ,方向是 。
28.如图甲,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和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 N;若将A. 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图乙),则推力F2= N。
三、实验探究题
29.用绳子拉着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圆周运动,绳子的拉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小明认为与小球的运动速度有关。于是他用一根橡皮筋系着一个小球,让小球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一定的速度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改变小球的运动速度,多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小球的质量/克 小球的速度 橡皮筋长度/厘米
15 慢 10
15 较快 15
15 很快 18
(1)小球在桌面上做圆周运动时,其运动状态 (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改变。
(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小球的运动速度越大,橡皮筋伸长的长度就越 。
(3)小明用橡皮筋代替绳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小玲查阅资料后得知,做圆周运动的小球受到的拉力与小球的运动速度、小球的质量以及圆的半径有关。据此,小玲认为用橡皮筋代替绳子存在明显缺陷,请说出理由: 。
30.英国男子马尔科姆·拉姆住处离工作地点有120km路程,不过他每天靠骑自行车就可轻松地在两地间往返。拉姆的这辆自行车可非同寻常,速度最大可以达到80km/h,因此被媒体称为“子弹头自行车”,如图所示。
(1)以最大速度计算,拉姆从住处到工作地点只要 小时。
(2)从图中拉姆的骑行姿势分析,此时自行车受力平衡吗? 。
(3)如图是根据他自行车运动情况绘制而成的,本次旅行中,AB段的车速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D段的速度。
(4)通过计算说明,整个旅途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实验时,小宇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重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些力是平衡的。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较重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 (填“平衡”或“不平衡”)。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
(3)如图乙所示,小慧用小车来做该实验,装置处于静止,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质量忽略不计,不考虑细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两端挂的重物各为10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四、解答题
32.某电梯的最大载重为8000牛.假定每名乘客的质量均为60千克,g取10牛/千克。
(1)则每名乘客的重力为多少?.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此电梯一次最多能搭载多少名乘客?
33.在大量类似实验的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总结出了著名的 。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枚炸弹。如图所示为炸弹落地前与飞机的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形。
⑴若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则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⑵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图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C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B
21.【答案】D
22.【答案】C
23.【答案】相等;相等;相反;相反;在;在;同一;不同;同时;同时
24.【答案】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力的方向;力的大小;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
25.【答案】(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6.【答案】(1)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匀速直线;静止;牛顿第一
(2)属性;运动;静止
(3)质量;质量
27.【答案】等于;0.5G;竖直向上
28.【答案】0;12
29.【答案】(1)一定
(2)长
(3)通过橡皮筋伸长的长度来显示拉力的大小
(4)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
30.【答案】(1)1.5
(2)不平衡
(3)小于
(4) 整个旅途自行车的平均速度 : 。
31.【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木块跟桌面之间有摩擦力;平衡;换用小车做实验(或放在光滑的桌面上做实验)
(3)10
32.【答案】(1)解:每位乘客的重力G-mg=60千克×10牛/千克=600牛。
(2)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故电梯一次最多能搭载13名乘客。
33.【答案】牛顿第一定律;乙;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