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导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 桥 仙
导入
这首词的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观深情款款的婉约词收割了一大波粉丝,其中有一位女粉丝,她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唐介的孙女。她痴迷秦观的词,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梦见了秦观,因秦观字少游,她便与丈夫商量,给儿子取名游,字务观。这就是陆游名字的来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追随陆游的脚步,感受当时南宋时代的京华风貌。
陆游
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六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空有报国志,无奈客京华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初:刚刚。
霁(jì):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临安春雨初霁”,即临安春雨过后天刚刚放晴。诗中的“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都紧扣了诗题。
题目解析
春雨初霁临安
品读诗歌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官场污浊的厌弃和客居京城的无奈伤感,为自己来京城感到后悔。
比喻和反问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人世情味淡薄,正直的处世态度行不通 ,南宋朝廷不谋划收复失地,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正直的处世态度呢 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客居呢,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
首联:自问自悔,写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有三个层次
绘尽江南春的神魄
身居小楼,一夜听雨
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
深巷卖花,声声入耳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夜——暗示诗人一夜未曾入睡,抒发了自己因国事家愁而产生的郁闷与惆怅。
深巷——达官贵人多居深巷,忘却亡国之危。
卖杏花——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
春雨、杏花构成明媚的春光图景,反衬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落寞情怀。
颔联表面用明快的字眼描写明媚的春光,实际上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反衬了诗人落寞惆怅的情怀,显得含蓄深蕴。
虚实结合
以乐衬哀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赏析“闲”“戏”二字的妙处。
“闲”指悠闲,“戏”指游戏。诗人悠闲地写着草书,又在晴窗边做着分茶的游戏。
用动作细节,写出诗人表面上闲适恬静,可国家处于多事之秋,诗人却在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在这种轻松清闲中暗含着诗人的无聊可悲。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陆游反用其意,自我劝解道“莫叹”,说不会受到京华坏风气的影响,因为等到清明节便可到家,表明诗人急于还家的心情。
在家赋闲, 本非诗人所愿, 但与其让“京华风尘”染“素衣”,倒不如早日还家。流露出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感。
用典
诗歌结构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自问自悔 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以乐衬哀 辗转难眠,落寞惆怅
细节描写 作草分茶,闲极无聊
以典明志 远离污浊,及早回家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②李杜已远,惟有几箱新乐府;湖山之边,尚有三座旧祠堂。
③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A.杜甫 李商隐 苏轼 B.李白 白居易 陆游
C.杜甫 白居易 陆游 D.李白 李商隐 苏轼
C
2、下列对《临安春雨初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表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失望,并透露出对客居京华的懊悔。
B.颔联是传诵名句,小楼听雨,深巷卖花,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江南农村的早春景色,诗境优美,韵味隽永。
C.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D.“客京华”“听春雨”“晴窗”“清明”等字样都紧扣了诗题“临安春雨初霁”。
7、下面对《临安春雨初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D .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B
江南市镇的暮春景色
B
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
总结
本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0看来是写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这与高唱着“为国戍轮台”而“一身报国”的陆游的雄奇悲壮的风格特征很不一致。
因为一个诗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一个始终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难免间或惆怅抑郁。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陆游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1、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诗句是“ , ”。
2、诗中描写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借以反衬自己的郁闷和惆怅的诗句是:“ , ”。
3、诗中流露出诗人不得已而来京的无奈心理的诗句是:“ , ”。
4、诗中表明诗人持守操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的诗句是:“ , ”。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老学庵笔记》乃陆游晚年所作,所记内容多为其亲历或亲见、亲闻之事。难能可贵的是,此书迥异于仅记述事实或转抄他书的丛札性汇编,具有鲜明的识见。除评判性的断语外,____________,体现了他一以贯之的立“大节”、辩邪正的思想倾向。
A.并无透露出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哪怕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
B.还有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无不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
C.处处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包括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
D.即使一些条目的设置、笔法的使用等,也都透露着陆游的思想立场和价值判断
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除……外”与“还有”搭配,“无不”强调前面提及的所有内容。综合B项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