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二黑结婚(节选》与《党费》联读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小二黑结婚(节选》与《党费》联读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14:4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导入
本单元六篇革命传统作品,鲁迅的纪念散文纪实事念真情,夏衍的报告文学“不带虚构,如实”记录,孙犁的白洋淀纪事写的是“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
前四篇作品皆以真实予人震撼,余下的《小二黑结婚》和《党费》是以虚构为主的小说作品,又会呈现怎样的革命斗争场景?塑造怎样的革命志士和人民群众形象?
赵树理
王愿坚
联读
学习目标

理情节,对比“虚构”与“真实”


探主旨,研讨“坚定”与“改变”
解人物,细小波澜生无限魅力
山西晋城人,现代小说家,山药蛋派创始人。
赵树理热爱家乡,热爱农民,毕生为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利益奔走呼吁。他被誉为描写农村现实生活的“铁笔”“圣手” 和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通俗化的旗手。
赵树理所实践与倡导的“贴近生活,反映现实,与下层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创作态度;直到今天都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1906—1970)
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
主要作家还有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其创作深深扎根于生活的泥土中,真实、深切而典型,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艺术上追求大众化民族化,纯朴自然、平实无华,创造出富有民族传统的新的民族形式。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山药蛋派
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
1944年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
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
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作者介绍
革命先驱——王愿坚

理情节,对比“虚构”与“真实”
活动一:理情节,对比“虚构”与“真实”
通读文本,梳理两篇小说的结构框架和情节内容。
二诸葛相信“命相不对”
干涉儿子自由
二诸葛
收起八卦
三仙姑强调“前世姻缘”
包办女儿婚姻
三仙姑
不再装神
小二黑、小芹喜结良缘
区公所
碰一鼻子
区公所
接受教育
引子
开端
高潮
代黄新缴上党费
再见黄新,因救“我”被捕
发展
缴党费引出回忆
交代斗争环境
初见黄新,完成接头任务
结局
《党费》
活动一:理情节,对比“虚构”与“真实”
阅读两篇小说背后真实的故事原型,对比文中的情节虚构,谈谈对小说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认识。
理情节,对比“虚构”与“真实”
《小二黑结婚》故事原型
1943年赵树理和王春一块调到北方局党校政策研究室工作,在左权县调研时,他房东的一位亲戚到县告状,他告知赵树理:
他的侄儿岳冬至是村里的民兵小队长,与从河北武安县搬进山里的俊女子智英祥自由恋爱和旅行结婚。当地的村干部垂涎于智英祥的美色而不得,他们迁怒于岳冬至,于是以“搞腐化”的“罪名”将岳冬至迫害致死。
赵树理立即带着这位老乡到县司法公安部门立案,还协助公安部门到村里进行调查,终使案情真相大白,杀人凶手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之后赵树理到案发村子做调查时发现,村里人认为村干部打死岳冬至固然不对,但岳冬至有了童养媳还与智英祥要好,败坏了村里的风气,教训教训他也是应该的,甚至两位受害者的家人也持同样的论调。
理情节,对比“虚构”与“真实”
《党费》故事原型
“姓名”原型:王愿坚的堂姐王辩是山东最早的女共产党员,她曾化名黄秀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革命经历要比黄新还精彩还壮烈。
“腌咸菜”原型:闽西游击队联络员和交通员卢春兰,她从土地革命时期起就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和后勤补给工作,后来因为组织村中妇女给游击队腌咸菜和采购生活物资而与儿子一同遭到敌人杀害;
“地瓜面”窝头原型:王愿坚在1944年秋天从事革命工作时是以莒南地区张大娘的“儿子”身份为掩护的,一次敌人扫荡,张大娘把家里仅有的两个地瓜面窝头拿给王愿坚吃,自己则把花生壳咬碎后抹在嗷嗷待哺的小女儿的嘴巴上,王愿坚非常过意不去,张大娘安慰他:“只要有你们在,我们就不怕没吃的。”
“党费”原型:王愿坚在打扫战场时发现的一位无名烈士笔记本里夹着的两角钱以及遗书:“要是我牺牲了,这钱就是我最后一笔党费。”
理情节,对比“虚构”与“真实”
小说的本质是虚构,虚构是小说的灵魂,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但小说的虚构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立足真实,走向真实。
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它最终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不是对生活现实的简单摹写和反映,而是高度提纯后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在虚构的真实中洞见时代本质,关注人类生存状态。
谈谈对小说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认识。

细小波澜生无限魅力
在《小二黑结婚》《党费》中同样用细节描写塑造了女性形象,表现了她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分析《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和《党费》中黄新的人物形象。(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典型人物 形象概括 文本细节
三仙姑
“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往区上去。
好逸恶劳,作风不正
也有人说“听说还会下神”,偏又有个知道底细的断断续续讲“米烂了”的故事。
装神弄鬼,骗人钱财
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其实小芹吃一吃亏她很高兴……
于福问她道:“不去打听打听小芹?”她说:“打听她做甚啦?她的本领多大啦?”
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地说:“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咱管教管教!”
自私冷漠,心理扭曲
三仙姑半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
区长向三仙姑道:“你听见了吧 ”又给她讲了一会婚姻自主的法令,说小芹跟小二黑订婚完全合法,还吩咐她把吴家送来的钱和东西原封退了,让小芹跟小二黑结婚。她羞愧之下,——答应了下来。
知羞明耻,听从教化
典型人物 形象概括 文本细节
黄新
她回来了,关上了门,把小油灯遮严了……别出了什么岔子。”
机警老练
眼里潮润润的,也许是因为太激动了……跟党断了联系,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咱们想法把红旗再打起来!”
……可咱是什么人……现在的任务也能完成!”她说得那么坚决又有信心……
坚毅乐观
她揭开砂罐,拿出两个红薯丝子拌和菜叶做的窝窝……你们可受了苦了……
她把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你带给政委,积少成多,对党还有点用处。”
她看我来了……这是我们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点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
……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
热情质朴,无私赤诚
她斩钉截铁地说:“按地下工作的纪律,在这里你得听我管!为了党。你得活着!”……一切有我应付!”
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万一我有个什么好歹,八角坳的党组织还在……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缴的党费……
“程同志,往西跑啊!”……“孩子,好好地听妈妈的话啊!”
临危不惧,
不怕牺牲
两篇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形象鲜明,且在推动故事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试从以下次要人物中作选择解读。
篇目 次要人物
《小二黑结婚》 区长
被兴旺金旺作践垮了的年轻人
……
《党费》 妞儿
“我”(交通员)
……
解读示例:《党费》中的“妞儿”
“妞儿”作为课文中的次要人物,在课文中的描写共有五处:
①“我”第一次去接头,打量黄新家时见“地铺上一堆烂棉套子底下躺着一个小孩子,小鼻子一扇一扇的睡得正香。这大概就是她的小妞儿”。
小孩睡在“地铺上”, 盖的是“烂棉套子”,足见其生活艰难,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黄新将自己的丈夫送去当红军。
②“我”第二次去接头时,“妞儿”刚拿了一根腌豆角“往嘴里填”就被母亲黄新“拿过来”……
这衬托出一个共产党人置儿女亲情于不顾,对同志、对党的赤胆忠心。
③危急关头,黄新交代“我”事情时提到了“妞儿”,交代完后,“她连忙转过身来,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理着孩子的头发”……
这些细节,与黄新拿过“妞儿”正准备吃的咸菜完全不同,把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疼爱关怀表现到了极致。“妞儿”衬托出了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人性美以及从容镇定、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品质。
④危险过后,“我”“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这是在情节结构上呼应黄新先前对“我”的交代。
⑤见到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久久地抚摸着孩子的头”“然后掏出手巾,蘸着草叶上的露水,轻轻地,轻轻地把孩子脸上的泪痕擦去”。
这里以政委对“妞儿”的疼爱,侧面表现党对黄新勇于牺牲的精神的高度肯定,以“妞儿”暗示革命后继有人,黄新对党忠诚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探主旨,研讨“苦难”与“新生”
活动三、探主旨,研讨“苦难”与“新生”
本单元学习主题是“苦难与新生”,两篇小说通过女性的变化觉醒共同表现这一主题
中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毛泽东
三仙姑,一个好逸恶劳、作风不正、极其自私的落后人物形象。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喜欢装神弄鬼,还因贪财而出卖女儿。但她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自己是深受其苦的。
随着新思想、新风气在农村的深入,她的思想和行为也发生了变化,更换了自己的装扮,还拆去了“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
她的“苦难”在于三十年来在村庄里的特殊地位,其实很大部分建立在她作为被观看、被消费的欲望对象的基础上,她在区公所遭遇的放肆而戏谑的围观和品评,是以舞台化的方式再现了三仙姑多年来的位置与身份状况,这里的“指指点点”祛除了爱欲的魅惑和熟人的连带关系,更为本质地显出了三仙姑生活的某种真相,凸显其性格命运的可怜可悲,最终三仙姑平息了自己纷乱的欲望,走出了自己的幻想,回归到正常的生命流程和伦理秩序之中,也算是获得了“新生”。
三仙姑的“苦难与新生”
黄新在国民党的“围剿”中与组织失去了联系,上级党委派“我”与她接头。临别之时,黄新请“我”将她的党费(两个银元)带给组织,“我”因为没有上级指示,不便带走。黄新考虑到山上的同志生活艰苦,不如买些实物更好,于是准备了一些咸菜。“我”第二次去见黄新,黄新要求“我”无论如何也要将咸菜带给山上的同志。就在此时,国民党军队发现了他们,黄新为了救“我”,吸引了敌人的火力,最终壮烈牺牲。黄新虽然牺牲了,但她为革命利益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她的“新生”。
恰如作者所言:“我们的革命先烈和前辈,不但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铺平了道路,并且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黄新的“苦难与新生”
对于二诸葛来说,那套关于命相运势的说法,既是他在动荡不安、身不由己的世界中的生活依据与心理依靠,也是农民消极地应对和承受生活变故的方式。“官家的规矩”他未必认同,一时半会也想不明白,但金旺弟兄倒台的世道却让他感到安全,也没人信他那一套,他也没必要执着于自己的那一套"行事准则”了。
以二诸葛为代表的中国大多数的普通农民,他们的思想都与新的时代格格不入,或许很难依据陌生而抽象的理想来改造自我,但他们毕竟是受封建毒害的善良农民,他们的思想是可以改造的,是有可能循着生活的法则实现转变,所以在新思想、新风气在农村的巨大影响下,二诸葛实现了“新生”。
二诸葛的“苦难与新生”
研讨交流:赵树理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有何特点?
①以白描为主,不重形似而重神似。
根据人物的特点,先粗线条勾勒人物的大概,然后择其醒目处描绘,突出人物性格中最鲜明的方面,不用华丽的词藻,通过简练精到的描述来揭示其思想性格。比如二诸葛的“不宜栽种”“恩典恩典”,三仙姑的“米烂了”,简练精到,精准揭示人物特点。
②大量使用口语、方言,既朴实自然,又生动有趣,富有地方特色。
就小说节选而言,二诸葛和三仙姑形象特点多是通过他们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得以呈现,比如二诸葛的语言以口语为主,兼有说书人口中的一些活的词语,非常符合其略通书文、封建迷信的山西农村劳动人民形象。
“说话各人有各人的习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习惯,外国人有外国人的习惯。”
“从群众的话海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再经过我们充分的加工,把我们的语言锻炼得要说什么就能恰如其分地把什么说清楚……”(赵树理)
小说 《小二黑结婚》 《党费》
创作风格
写作特点 (异)
写作特点 (同)
主题
小结:创作风格&写作特点对比
通俗生动,乡土气息浓烈
——“山药蛋派”特点
简约明了,节奏紧张
——军旅作家革命现实主义风格
通过行动写人;
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关系中;
人物前后变化体现社会环境
第一人称视角叙述;
社会环境;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对话)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细节描写
讲述了在根据地青年在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有利于新思想、新风气在农村的推行。
塑造了以黄新为代表的对党的忠诚与热爱的革命者形象,歌颂了他们顽强坚定和勇于自我牺牲的革命品质。
弘扬精神
请你谈谈:新时代青年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
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1)加强政治学习,挖掘红色历史素材;
(2)观看革命影视、人物专访,收听红色歌曲、革命故事;
(3)入团入党宣誓,重温誓言,祭扫烈士陵园,参观红色旧址;
(4)尊老敬老、扶弱济贫、做义工、节约粮食等具体实际生活与工作;
(5)定期交流学习,互通有无,提高学习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千百年沧桑之路,是不朽的革命精神支撑着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如今新时代的接力棒已传递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必将革命精神镌刻在心,乘风破浪,逐梦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