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3)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树立合作精神。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并说出社会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通过举例说出群体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
2、难点:动物社会行为主要特征的总结。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观察法、直观图示法
四、教具准备
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学生:收集和社会行为有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蚂蚁的视频录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共同欣赏一段视频,注意观察视频中动物的一系列行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自然界中的的动物种类繁多,各自具有各自独特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刚才视频中的动物就是我们同学经常见到的一种动物-----蚂蚁,它是如何生活的呢?从视频中我们知道,蚂蚁不是独居的,而是营群体生活的,这个群体并不是多个个体的简单组合,群体的内部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同学们想一下,除蚂蚁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呢?(同学们会说出很多,如大象、狼、蜜蜂、猴子、鹿、白蚁、狒狒等,对学生的回答给于肯定)。
【引出课题】
同学们刚才说出的这些动物都是营群体生活的,它们的各个个体之间都会发生一系列的行为就是社会行为。-----第三节 社会行为(引出课题)。
【出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掌握的重点内容。
【新课讲授】
为更好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打开课本54页,看社会行为特征的第一段内容,来了解白蚁的群体生活。(特别注意成员的组成及分工)。结合图片,一会找同学来回答,看哪位同学的回答既准确又全面。
【学生回答】
白蚁群体的成员组成及分工
(1)、蚁后(后蚁、雌蚁):体形最大,腹部膨胀,是专职的“产卵机器”,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以延续。
(2)、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专与蚁后交尾,完成受精过程。
(3)、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颚结构,强悍擅斗,护巢御敌。
(4)、工蚁:个体最小,数量最多,承担觅食、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白蚁的群体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维持了群体生活。
【学生讨论】
1、俗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小看小小的蚂蚁,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体生活的蚂蚁中的某个个体若独立生活会怎样?
很快就会被环境淘汰而死亡。
2、群体生活有何意义?
对于维持群体内的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
【教师讲授】
下面再来学习狒狒的群体生活,看课本55页内容,在图片中找到其首领,并说出其它的成员组成。
【学生回答】
狒狒的生活
狒狒的群体中总有一个个体最大、力量最强、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群体中攻击
行为的常胜将军,是群体的首领,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它成员对它只能顺从,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有权利也有义务)
首领的职责: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2、群体中还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这就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群体的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了群体的生活,但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联系实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群体呢?( 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最占优势者)。
1、鸡群中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有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所以牧羊人只要管好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它羊都会跟着头羊走。
【实例分析,总结结论】
前面学习了几种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我们共同来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的特点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而是很多动物个体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多个个体的简单组合。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这类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所具有的行为就是社会行为,那么,什么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又有哪些特征呢?
【教师讲授】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的行为就是社会行为。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教师讲授】
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的成员,少则几只到几十只,多则成千上万只,它们为完成群体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交流。你知道图片中的动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吗?
【看图片,举实例,交流总结】
讨论实例中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共同交流分享。
1)动作传递信息。
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
孔雀开屏,通过优美的姿态来吸引异性个体。
2)声音传递信息。
如:图片中黑猩猩的吼叫声表达了不同的信息。
老母鸡带领一群小鸡会发出多种不同的鸣叫声,而每一种鸣叫声都会表达不同的信息,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天敌即将来临。
3)有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如: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明路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智力测验】
如何让老母猪代为喂养没有奶吃的小猪?直接把小猪放到老母猪身旁,行吗?
肯定不行, 老母猪会立刻识别出来不是自己的后代,老母猪不会让小猪吃奶。那么,怎么才能让小猪吃到奶呢?我们可以把老母猪的尿液涂抹在小猪的身上,老母猪识别不出,就会让小猪吃奶。这说明了老母猪通过气味来识别自己的后代而进行信息交流的。
【教师讲授】
自然界中的蝶蛾类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先看视频,再看课本58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谁分泌了性外激素? (雌虫)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几个方面?好处是什么?
应用: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
②、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好处:减少了农药的用量,防止了环境污染。
【教师讲授】
蚂蚁也是通过无声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交流的,找到食物以后,蚂蚁会沿途分泌一种易挥发的气味物质,进行信息的交流。我们能不能通过实验来验证呢?(能)
【实验探究】
蚂蚁的通讯
实验观察需要较长的时间,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本实验,同学们可利用课下时间完成本探究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册。
【教师讲授】
通过前面学习的内容知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多种多样,像这样能够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语言”。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但动物的“语言”指的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具体的信号,而人的语言指的是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结】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人就生活在这个统一的整体中,与各种生物都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反馈总结】
1、同桌相互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2、找同学在班内总结。
【复习巩固】 做练习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
课件25张PPT。 第三节 社会行为动物的社会行为 你知道吗?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除蚂蚁之外)还有:
大象、狼、蜜蜂、猴子、鹿、白蚁、狒狒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3)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法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树立合作精神。你知道吗?1、白蚁的群体成员有哪些?
2、说出各个个体在群体中
的作用。
蚁后(雌蚁、后蚁)蚁王工蚁兵蚁体形最大,腹部膨胀,是专职的“产卵机器”,能产很多卵,使种族得以延续。专与蚁后交尾,完成受精过程。个体最小,数量最多,觅食、筑巢、喂养其他各种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专司蚁穴的保卫,头部有钳状的大颚结构,强悍擅斗,护巢御敌。 讨论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小看小小的蚂蚁,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群体生活的蚂蚁中的某个个体若独立生活会怎样?
很快就会被环境淘汰而死亡。
2、群体生活有何意义?
对于维持群体内的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的意义。
找出狒狒群体中的“首领”。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呢?首领雌狒狒雄狒狒幼年狒狒 拓展 鸡群和羊群中的首领:
1、鸡群中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有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所以牧羊人只需要管好头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它羊都会跟着头羊走。 归纳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的特点
2、它们不是多个个体的简单组合。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个体 生活在一起的。 概念 社会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就是社会行为。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社会行为的特征:总结舞蹈——动作声音、动作气味 智力测验 如何让老母猪代为喂养没有奶吃的小猪?直接把小猪放到老母猪身旁,行吗?
肯定不行, 老母猪会立刻识别出来不是自己的后代,老母猪不会让小猪吃奶,我们可以把老母猪的尿液涂抹在小猪的身上,老母猪识别不出,就会让小猪吃奶。这说明了老母猪通过气味来识别自己的后代。 视频 自然界中的蝶蛾类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看视频:
结合课本58页第一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谁分泌了性外激素?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几个方面?好处是什么?
蝶蛾类的信息交流1、谁分泌了性外激素?
蝶蛾类昆虫的雌虫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几个方面?好处是什么?
应用: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
诱杀农业害虫。
②、在田间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
虫之间的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位置,从而
不能交配,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好处:减少了农药的用量,防止了环境污染。 蝶蛾的信息交流 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的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语言” 动物的信息交流 动物的“语言”指的是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具体的信号,而人的语言指的是语言、文字等抽象信号,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动物的“语言”与人的语言归纳总结 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人与动物的关系 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为使人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学会了: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二、信息交流——动物的语言
如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一群小鸡在觅食 B、山洞中居住着一大群蝙蝠
C、蜂王从小到老由工蜂喂养 D、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食草动物
?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信息传递行为的是( )
A、雌蛾分泌性外激素 B、工蜂跳8字型舞蹈
C、蟑螂昼伏夜出 D、鸟类的鸣叫
?3、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没有通讯就会出现下面情况,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的个体间无法取得联系 B、觅食和御敌比较困难
C、不同性别个体交配繁殖受到影响 D、立即死亡课堂练习CCD4、典型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中,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
A、? 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平等
B、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平等
C、对群体的作用不同,地位不平等
D、对群体的作用相同,地位不平等
5、在白蚁群体中,不具生育能力,担负着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等职能的白蚁是( )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课堂练习6、下列几项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 蜜蜂的舞蹈动作
B、 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C、 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 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C C D 二、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大雁的这种行为是不是社会行为?为什么?
答:是社会行为,因为大雁在飞行时,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大雁在栖息时,也有分工合作的行为。
2、传说公元前202年,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张良用蚂蚁排成的“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气得拔剑自刎。张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呢?
答:张良事先用糖浆写好“霸王自刎乌江”六个大字,一只蚂蚁嗅到糖香,立刻用触角将这个信息传递给其他蚂蚁,其他蚂蚁嗅着这只蚂蚁一路留下的气味找到食物,从而在糖浆上聚成蚁字。张良利用了蚂蚁爱吃糖及有“语言”传递信息的特性。
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