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人教版八上)

文档属性

名称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人教版八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07-31 11: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科:数学
学段:初中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年级:八年级
课题:第十一单元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作者:海南实验中学 马淑敏
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海南实验中学 马淑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的内容,并能应用这种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证明;
理解“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是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厉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验用操作、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画图、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是进行数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本课中的探究活动.因此,本节课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掌握。
三、教材分析
学生在参与了上节课的探究活动后,对数学的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新知,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并在探索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点: 理解“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是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五、教学方法
演示与讲解相结合
六、教具准备
圆规,直尺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探讨了两个三角形全等所需具备的条件,明确了至少需要三个条件才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也知道了“边边边”判定全等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探索“两边和一角”的情况.【说明】引导学生回忆和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倾听、回忆、思考、回答 以旧带新、直截了当地点明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活动1】 请同桌两个人合作画图:一个人画出一个△ABC .另一个人画出一个△DEF,要求两个人按如下条件统一,即DE=AB,DF=AC,∠D=∠A(即使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再把画好的△DEF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说明】只要同桌两个人的相同就可以了,一定记住要统一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 再强调三个条件.【活动2】再请同桌两个人合作画图:一个人画出一个△ABC .另一个人画出一个△DEF,要求两个人按如下条件统一,即∠D=∠A, DE=AB,EF=BC (即使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再把画好的△DEF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说明】 教师巡堂,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提示学生先画角,再画边.并观察学生所画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再适时地提醒学生画法不止一种,便于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是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但是,学生也可能画出的都是全等的,那么教师就要启发和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角的对边的位置不能够确定,故有两种情况,所以所得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再结合活动1,强调以上两种画法的区别,从而加深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中三个条件的认识.【活动3】问题例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条件, 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2)学生能否发现对顶角,对“边角边”三个条件的理解程度.【活动4】问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10:练习1,2【说明】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将第1题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能否得出BA⊥DC;(2)学生能否在第2题中由BE=CF得出BF=CE,对“边角边”三个条件的熟练程度. 按照要求画图、操作.再前后桌交流.并得出结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按照要求画图、操作.再前后桌交流.并得出结论---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理解、思考、,观察教师的板书.动手练习 与教科书有所不同,这样要求学生操作,我认为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全班同学所用的线段长度和角的大小可能不同,更能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紧随上一个活动,来设计这个活动,便于学生对比这两个内容,加深对前者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效地防止混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模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问:从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何收获 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是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说明】关注:学生能否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讲出来,能否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否获得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我小结,谈感受,教师点评.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作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15习题11.2的第3,4题【说明】检查,批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独立思考,将作业写在作业本上.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学会反思;并试着与同学交流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 例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是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