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19:5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
新知预习 导学
5 大自然的语言
知识梳理
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簌簌落下( ) 层峦叠嶂( )
衰草连天( ) 风雪载途( )
纬度( ) 连翘( )
luò
zhànɡ
shuāi
zài
wěi
qiáo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
草木容枯( ) 玄殊( )
草长鹰飞( ) 显箸( )
西府海橖( ) 次弟( )






词语辨析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萌发:__________________
(2)翩然:__________________
(3)载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种子或孢子发芽。
动作轻快的样子。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4)销声匿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周而复始: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香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课文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飘散着清香,鸟儿唱着悦耳的歌儿。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文学文化常识
4.本文作者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是我国卓越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重要作品有《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中国历史
上气候的变迁》等。
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
问题导思
《大自然的语言》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
等,它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
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从整体
看,文章的思路是: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
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研究物候学
的意义。这样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说明,既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又使读者对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及意义有了清
楚的认识。
重点直击 导析
5 大自然的语言
1.说明文的种类
说明文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
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常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
造、特点、用途等进行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
个抽象的事理,行文旨在说清楚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
根据说明语言的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说明文又分为平实说
明文和生动说明文。
2.生动而又准确、严谨的语言
本文语言生动、准确。如“北雁南飞”“田间草际”“销声匿迹”“衰草连
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的运用,典雅、简练、生动,富有表现力,既体现
了说明语言的生动性,又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又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许
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一词表示数量,有范围,
不一概而论,措辞严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3.灵活多样的说明方法
本文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时列出了精确的数字,举出了
确切的例子,并把例子加以比较,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
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同时还使用了
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
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素养达标 导练
5 大自然的语言
基础巩固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课文品析】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 )然归来。不
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声匿迹。到处呈现
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
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
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
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
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 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
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知识链接】一直以来,柑橘保鲜是个棘手的问题。果熟蒂落是自
然规律,要叫橘果“超期服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而相关农业技术的开
发更是迫在眉睫。当柑橘褪尽翠衣,“黄袍加身”时,要喷洒植物激素,
拖延果实成熟,不让它们匆匆离开树枝。柑橘怕冻,需用磷酸二氢钾叶
面追肥,给它们补充营养。微生物是使柑橘腐烂变质的大敌。为防止微
生物乘虚而入,还得给橘树“进补”,多施枯菜等有机肥,让橘树来年枝
繁叶茂,“儿孙满堂”。你看,为了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实现柑橘均衡上
市,农业科技工作者付出了多少智慧和汗水!
1.阅读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翩( ) 然
(2)xiāo( ) 声匿迹
piān

2.语段【课文品析】中运用了不少成语,请找出三个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写出三个即可)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课文品析】中画横线的词语。
(1)次第:________
(2)花香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依次。
花飘散着清香,鸟儿唱着悦耳的歌儿。形容春天魅人的景象。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切合语段【知识链接】内容的对联,按照上下
联的顺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序号)
①柑橘满园呈异彩 ②春风万里宏图展
③科技兴农立奇功 ④旭日千村气象新
上联:____ 下联:____


(②④表达的意思与文段不够切合)
5.下列从以上两个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C
A.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B.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
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C.当柑橘褪尽翠衣,“黄袍加身”时,要喷洒植物激素,拖延果实成熟,
不让它们匆匆离开树枝。
D.你看,为了珍惜大自然的恩赐,实现柑橘均衡上市,农业科技工作者
付出了多少智慧和汗水!
(搭配不当,“拖延果实成熟”应改为“延缓果实成熟”)
能力提升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
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
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
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
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
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
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
免。
…………
③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
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
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
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
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
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
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6.结合第①段的内容,指出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比较。
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进行比较,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7.第②段加点的“左右”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锦囊
为了使说明语言准确严密,说明文的作者通常会对表示程度、范围、
数量、时间等的内容进行修饰限制。解答能否删去这些修饰限制性词语
的问题,步骤是:先表态,然后解释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进而比较删
去词语后句子或语段意思的变化。
不能。“左右”对十天这一天数进行了限定,表示大概的天数,如果删
除,就变成确切的天数,与事实不符。“左右”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8.阅读第③段,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这些词可以看出,本段是按由
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
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综合拓展
人的体味是怎么来的
赵天
①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
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左右,无论
这个物体是不是它们的妈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是同一物种,它们都
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人
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
②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
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怀胎十月后,胎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
味会构成母亲在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所以当宝宝降临人间时,会带
着早已印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
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妈……这
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会哇哇大哭。
③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
“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
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人
们感到愉悦。这种气味也吸引着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新生儿发
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他们大约6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
的是独特的个人体味的慢慢形成。
④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
长得非常相似的双胞胎也拥有各自独特的气味。
⑤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⑥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
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⑦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在我们的印象中,与
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的体味也更浓。
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原来,大约70%的亚洲人的16号染色
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⑧难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
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
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
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
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
(选自《奥秘》,有删改)
9.试用自己的话给第①段中的“烙印现象”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烙印现象”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的生物学现象。
小锦囊
下定义要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多采用判断单句
的形式进行概括说明。其格式多为判断句式,如“×××是×××”。
10.作者的说明对象是“人的体味”,为什么要从生物学上的“烙印现象”谈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烙印现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由此引出人类的“烙印现象”靠的是“闻”,进而亮明本文的说明对象——“人的体味”。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的味道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们愿意靠近新生儿,是因为新生儿
的独特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从而让人感到愉悦。
B.大约70%亚洲人因基因突变,汗腺分泌减少,体味较轻,另约30%的亚
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
C.有汗液就有汗味,我们身上刚刚分泌的汗液是有气味的。
D.运动之后,人们的体味往往会加重,其根本原因是运动使得汗液分泌
增多,从而为微生物的“发酵”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A.从第③段“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他们大约6周大的时候
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个人体味慢慢形成”可知,新生儿时
还没有形成独特的体味,能刺激多巴胺的产生是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
香”;B.从第⑥段的内容可知,人的体味的浓淡与汗液的多少和生活在人
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选项中“另约30%的亚洲人的体味则与高大粗犷的
欧洲人和非洲人差不多”的结论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属于无中生有;C.根
据第⑧段的内容可知,刚刚分泌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不是有汗液就有
汗味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