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新知预习 导学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知识梳理
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漂移( ) 流逝( )
携带( ) 地壳( )
陨石( ) 遗骸( )
piāo
shì
xié
qiào
yǔn
hái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
慧星( ) 核磁共震( )
潮矽( ) 两晰动物( )
岛屿涟( ) 受热嘭胀( )
彗
振
汐
栖
链
膨
词语辨析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携带:____________
(2)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解之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身带着。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指还没有弄明白的或令人难以理解的事物。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
文学文化常识
4.本文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______(国籍)科普作家、科幻
小说家。代表作有《新疆域》《基地》等。
美国
问题导思
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性,都谈到
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结合课
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短文的组合?
作者这样组合这两篇短文,首先是由于短文的内容有关联,都谈到
了恐龙的灭绝。其次,选用不同的材料,是因为说明的主要问题不同。
《恐龙无处不有》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被压扁的沙子》中,恐龙的灭绝成
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由此可见,作者是按多角
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来组织文章的。
重点直击 导析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说明顺序
《恐龙无处不有》先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如何越过
大洋到达另一个大陆呢?再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
迁移。最后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作者采
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在《被压扁的沙子》中,作者先摆出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撞击说”
和“火山说”,然后告诉我们,在恐龙灭绝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被
压扁的沙子),而斯石英只有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文章一步步、逻辑清晰
地向我们证明了是撞击毁灭了恐龙。
2.说明方法
两篇科学小品都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
法,如《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举南极地区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既激
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有力地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在说明
大陆漂移学说的过程中,或援引准确的数据,或进行精准的比较,或运
用形象的比方,把大陆漂移学说解说得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3.括号里的补充说明
作者在行文中巧妙地运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补充说明语句的
含义和不同作用。如“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
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这虽然是俏皮话,但也并非无稽之谈。星体撞
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
设,意在强调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素养达标 导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基础巩固
班级正在开展学习方法讨论会,以下是课文内容和部分同学的发言,请
你阅读后完成1~5题。
【课文品析】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
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ɡé( )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
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 )目
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
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学习方法】宋星同学对于科普文的学习,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识
记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是会不断(A)颠三倒四的。对于遗忘的进
程,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做了大量研究。德国心理学家
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发现遗忘的进程是(B)事倍功半的。
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及时进行。“过度识记”也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另一
个概念,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例如一篇课文读
10遍便刚好可以背下来,但读完10遍之后最好还要多读几遍。过度识记可以
帮助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要明白“(C)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地
(D)举一反三。一般说来,学习程度以稍多为佳,其效果也最好,正所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骨ɡé( )
(2)鸟臀( ) 目
骼
tún
2.宋星同学的发言中,ABCD四处画双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C
(A.“颠三倒四”形容说话、做事错乱,没有次序,与文中记忆会遗忘的
意思不符;B.“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与文中遗
忘的进程不均衡的意思不符;D.“举一反三”的意思是从一件事情类推而
知道许多事情,与文中不能一味地重复再重复的意思不符)
3.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毫无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逝: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一点疑问,十分肯定。
像流水一样消逝。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学习方法】的横线
处,使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旧书不厌百回读 ②发奋识遍天下字
③熟读深思子自知 ④立志读尽人间书
(②④表达的意思是努力学习,与文中“过度识记”的意思不符)
【答案】① ③
5.下列从以上两个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
B.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C.对于遗忘的进程,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做了大量
研究。
D.“过度识记”也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另一个概念,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
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
(句式杂糅,“‘过度识记’也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另一个概念”应改为“‘过
度识记’也是由艾宾浩斯提出的”或“‘过度识记’是艾宾浩斯提出的另一个
概念”)
D
能力提升
被压扁的沙子(节选)
①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
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
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
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②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
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
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③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
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④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
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
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
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
做呢?)
⑤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
肯定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⑥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
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外,在
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
压力形成的。
⑦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
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
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⑧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
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6.下列对斯石英的说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D
A.苏联科学家S.M.斯季绍夫发现,超高压下的二氧化硅的原子相距很近。
B.高温加热状态下斯石英会变成普通沙子。
C.巨大的撞击可能产生斯石英。
D.斯石英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斯石英在自然界真实存在)
7.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列数字)
B.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
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作诠释)
C.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列数字)
D.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举例子)
(“列数字”应为“作比较”)
8.第④段括号里面的句子有何作用?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是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
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也许没有人会在意斯石英的还原问题,但
也没有人会愿意把金刚石变为碳,因为金刚石太珍贵了。作者随笔幽默
了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小锦囊
说明文中补充说明文字的作用通常包括两方面:一是补充说明事物
的次要特征,使说明的内容更完整,说明的事物更准确;二是解释说明
文章中的重要概念,使说明更易于理解。
9.从说明文的角度来看,文中列举斯石英和金刚石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金刚石”的形成与斯石英类似。作者介绍“斯石英”的化学、物理
性质,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金刚石”进行类比,使人明白:在自然界,斯
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形成过高压,而且肯定没有发
生过火山活动。
综合拓展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发现月球“水库”
①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研究论文介绍,中英
科研人员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中发现,撞击玻璃珠是月表水的重
要储存库。这些玻璃珠具备维持月表水循环的能力和潜质。
②过去20年的月球探索已经发现月球表面存在大量水的证据。在最
新研究中,中英科研人员发现了月表水的天然存储库——撞击玻璃珠。
③玻璃不是只有人类能够制造,自然界中也会形成玻璃。例如,陨
石、小行星撞击月球等天体后,会熔融月表的土壤和岩石,这些熔体溅
射出来形成的液滴冷却后,就会形成撞击玻璃珠。
④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中就存在大量撞击玻璃珠。研究人
员从中挑选出32个质地均匀的撞击玻璃珠分析后发现,这些撞击玻璃珠
的平均水含量达0.05%。撞击玻璃珠的水含量呈现明显的扩散环带特征,
从玻璃珠的外缘向核心部位递减。
⑤研究发现,撞击玻璃珠中富水的外部区域的氢同位素组成与太阳
风的氢同位素组成相近。研究人员推测,这是由于太阳风中的氢离子注
入撞击玻璃珠,并在其内部扩散、保存下来。对月球样品的测量表明,
撞击玻璃珠可以储存月球上大量太阳风中氢离子注入形成的水。此次研
究认为,月壤中的撞击玻璃珠是一个储水宝库,它们可以维持月球表面
的水循环。
⑥研究报告介绍,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度约3至12米的月球土壤。测
算表明,月球表面上可能储存着多达2 700亿吨的水。月球土壤中来自
太阳风产生的水比此前认为的要多得多,可能成为“未来月球探测中可
以就地利用的水库”,而且“这种储存在撞击玻璃珠中的水似乎很容易
提取”。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B
A.研究人员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本中发现了大量撞击玻璃珠。
B.研究人员发现,撞击玻璃珠的水含量呈现明显的点状特征,水含量从
玻璃珠的外缘向核心部位递减。
C.撞击玻璃珠中富水的外部区域的氢同位素组成与太阳风的氢同位素组
成相近。
D.撞击玻璃珠可以储存月球上大量太阳风中氢离子注入形成的水。
(撞击玻璃珠的水含量呈现明显的扩散环带特征)
11.文章中的月球“水库”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球“水库”指撞击玻璃珠,这些玻璃珠是月表水的重要储存库,具备维持月表水循环的能力和潜质。
12.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处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用陨石、小行星撞击月球后会形成撞击
玻璃珠的例子说明自然界中也会形成玻璃。这样写,使文章表达的意思
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锦囊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
比方、列数字、列图表等。先判断使用的说明方法,再结合上下文分析
其作用。
13.第⑥段中的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可能”一词说明“月球表面上储存着多达2 700亿吨的水”只是一个
测算的结果,并非实证获得的数据。如果去掉“可能”一词,与事实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