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新知预习 导学
8* 时间的脚印
知识梳理
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掸去( ) 浑浊( )
装置( ) 烘烤( )
腐蚀( ) 粗糙( )
砾岩( ) 低洼( )
琥珀( )
dǎn
hún
zhì
hōnɡ
shí
cāo
lì
wā
pò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里改正。
孔析( ) 沙砺( )
咆刮( ) 沉绽( )
裂逢( ) 锲形( )
隙
砾
刨
淀
缝
楔
词语辨析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______:行动所留的痕迹。
(2)______:裂开许多缝子。
(3)______: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4)______:山脚。
(5)______:(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6)__________: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
(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踪迹
龟裂
帷幕
山麓
粗糙
海枯石烂
文学文化常识
4.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笔名石工、柳风、今明等。代表作
品有《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____________》等,被中
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时间的脚印
5.__________,又称“科普著作”,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
的的作品。这类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现在也常以视
频媒体等形式出现。这类作品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是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科普作品
重点直击 导析
8* 时间的脚印
1.标题
文章开头引用高士其《时间伯伯》的诗句,一方面把时间拟人化,
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
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
读者的生活实际,能激发读者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2.结尾
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在于帮
助人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增长知识;还在于帮助人们找寻地下的宝
藏,为人类造福。
3.拟人手法的运用
从语言表达上看,本文在叙述中大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深入
浅出,通俗易懂,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如“不要认为岩石是坚
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把“岩石”的被动
与无奈表现得惟妙惟肖,令人同情。再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
冰河爬来了”,运用排比式的拟人手法,把平时看作可怕的事物写得轻
柔可见,给读者以形象的动感。
素养达标 导练
8* 时间的脚印
基础巩固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时间的脚印】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
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
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
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
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 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
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
“攻击”:炎热的阳光hōnɡ( )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
着它,雨打着它……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 )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
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
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文化的脚印】汉字是记录中国文化的脚印之一。有多少汉字,就
有多少中国故事。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通过千姿百态和意
趣横生的汉字让你沉迷其中。万物皆入字,一字一幅画,世界上能将日
月星辰、风霜雨雪、山林川流、人物鸟兽、天时地理、农技工具、纲常
伦理形象成字的,唯有我泱泱中华;因为字形的①和仪态万千,而使书
写方法成为书法理论的,唯有我谦谦中国。
中华文化长河②,浩浩汤汤,汉字是河中的浪、水中的波,是长河
上悠扬的船夫曲、高扬的云中帆。汉字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字字相
连、句句相扣,筑起中华文化的共同体,结成凝聚全体中华儿女的纽带。
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一路尘土飞扬,从不踌躇。
愿中华大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hōnɡ( ) 烤
(2)腐蚀( )
烘
shí
2.解释语段【时间的脚印】中画横线的词语。
(1)低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枯石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四周低的(地方)。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3.根据语境,分别在语段【文化的脚印】中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
A.①特立独行 ②历史悠久 B.①别出心裁 ②历史悠久
C.①特立独行 ②源远流长 D.①别出心裁 ②源远流长
(第①处,“特立独行”是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别出心裁”
指观念或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用来形容诗文、美术、建筑等的构思设
想独具一格。对比两个成语,结合“仪态万千”这个带有拟人性的成语,
故第①处应选“特立独行”。第②处,“历史悠久”指有悠久的历史。“源远
流长”,指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结合该句主语“中华文
化长河”,故第②处应选“源远流长”)
【答案】C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对联,将相应的序号填到语段【文化的脚印】
结尾的横线处,使之与上文内容连贯,上下联顺序正确。
①传统文化播神州
②根深叶茂当承继
③中华文明永流传
④源远流长力弘扬
(②④联表达的意思宽泛,与上文内容衔接不紧密)
【答案】① ③
5.下列从语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C
A.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
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B.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C.浏览词典、泛舟辞海、徜徉碑林,通过千姿百态和意趣横生的汉字让
你沉迷其中。
D.汉字如阵,华语如鼓,中华文明前进的脚步一路尘土飞扬,从不踌躇。
(成分残缺,删去“通过”)
能力提升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
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
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
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
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
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
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
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
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
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
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作“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
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
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
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
“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
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
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
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6.根据选文内容,下列内容不属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的是( )
D
A.地壳的活动和气候的变化。 B.古生物的状况。
C.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D.古建筑的风格变化。
(选项内容在选文中没有体现,不属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7.指出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不能去掉。“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