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理解诗歌内容基础讲解
学习目标
1.学习如何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训练内化,掌握解题技巧。
唐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 句,
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都是偶数,句数都是限定的。律
诗例如:《春夜喜雨》,绝句例如: 《春晓》。
文学小知识
1.对作品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2.对作者情感、主旨的把握;
3.对作品写作手法的赏析;
4.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及画面的描绘。
常见题型
例如:
1.这句诗中最传神的词是哪个 为什么 (王维《使至塞上》)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静夜思》)
3. 《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这么
写的好处是什么
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
围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常见题型
如何理解诗歌内容呢
第一步: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理解一首诗歌要用到以下几
个步骤,可是解题时,不一定要 全用到哦!
方 法
分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孟浩然在鹿门山隐居的时候所写
的。晓,是天刚亮的意思。首句点明写作的季节,写春眠的香甜;次句 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三句转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 雨;末句又回到 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转为惜春, 诗 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
例如: 《春晓》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方 法
现在让我们去练习一下吧!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阅 读 —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足鸡豚 (tún): 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 一座座山、 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春社: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叩 (kòu) 门:敲门。
注释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
你说说好在哪里
问题一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析
具体词语的意思。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方
法
理解词意: “足”有脚的意思;也有分量够的意思;
还有值得的意思。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中,根据句中
上下文, 足是足够,分量够的意思。
解
析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在本句中, “足”是足够,分量够的意思。 “足”字表达了农家
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答
案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问题一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背景和写作背景。
方 法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和事件
诗歌内容及情感内容: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
农村一片宁静、欢 悦的气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
理;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前三联写
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尾联诗人已经“游”了一天,在与 村民们的相处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向 往。
解
析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四联诗的内容,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首联,农家盛情款待;颔联,村庄景色诱人;颈联,乡村民风古
朴;尾联,再来农家作客。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答
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阅读二
故人:老朋友,孟浩然。
辞:辞别。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唯见:只看见。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天际流:流向天边。
注释
诗的前两句分别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孟浩然要去的地方,
你能找出来他们吗
问题三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白和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孟浩然启程去广陵
(扬州) ,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 广陵》。
前两句记事,写孟浩然辞别了诗人要离开了,去哪里呢 “烟花三
月下扬州”。问题就是让我们来回答记事的时间,地点,和事件。
解
析
诗的前两句分别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孟浩然要去的地方,你能
找出来他们吗
事情发生的时间:三月;
孟浩然要去的地方:扬州。
答
地点:黄鹤楼;
案
第三、 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问题四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写的景物和事件。
方 法
本诗一二句记 事,三四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诗人目送孤帆远
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
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
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面,也表达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
析
第三、 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也表现出了李
白和孟浩然的友谊之深。
答
案
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让我去考场看看吧!
元 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用屠苏
阅 读 —
瞳瞳:光辉灿烂。
草泡制的酒。
一、二两句中,诗人通过描写哪些活动来表现元日热闹
欢快的景象
问题一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这首诗通过描写爆竹、屠苏酒等写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
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充满欢快及积极向 上的奋发精神。
解
析
一 、二两句中,诗人通过描写哪些活动来表现元日热闹欢快
的景象
诗中用放爆竹、喝屠苏酒来表现元日热闹欢快的景象。
答
案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
要赏析。
问题二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诗中前两句描写过年时热闹欢快的景象,第三句承接前面诗意,是
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结尾一句“总把新桃换旧
符”,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其中含
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解
析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形象地表
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答
案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阅读二
约客:邀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 即“梅雨季节”,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
家家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处处蛙:到处是蛙声。
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注
释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问题三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诗歌内容: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
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 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 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 “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 闪的灯花。
解
析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 为什么
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
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 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答
案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
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问题四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本诗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描写的。连绵不断的骤雨,不绝于耳
的蛙声,本来十分和谐美妙,但是这绵绵阴雨,阻挡了友人如约,如鼓 的蛙声,扰乱了诗人的心境。此时此刻,诗人多么希望友人风雨无阻、 如期而至。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 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解
析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
细致入微。请结合全诗作简要的赏析。
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
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 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 焦躁烦闷。
答
案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析
具体词语的意思。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理解一首诗歌要用到以下几
个步骤,可是解题时,不一定要 全用到哦!
方法
同学们真是表现的非常
棒!现在我要加大难度了哦! 我们一起去试试吧!
同学们真是表现的非常棒!现在我要加大难度了哦!我们一起去试试吧!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练一练
乡愁
余光中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 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余光中老先生,一生漂泊几许,非常渴望 海峡两岸统一。
诗人介绍
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问题一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诗歌内容:全诗共四节。 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
——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 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 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诗人把乡 愁形象化,让乡愁有了具体的象征物,即: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巧妙地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将愁绪的两端紧密融合。
解 析
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代的夫妻分离;中年时代的母子死
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答
案
“乡愁”指的是什么
问题二
第四步:理解作者所描绘
的画面和所表达的感情。
第一步:了解作者生活
背景和写作背景。
第三步:分析诗歌中所
写的景物和事件。
第二步:结合诗歌分
析具体词语的意思。
方
法
写作背景:余光中的一生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
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
这首诗。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
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解
析
“乡愁”指的是什么
乡愁指的是台湾同胞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答 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