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和眼睛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下语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与光的反射无关的是( )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楼台倒影”的形成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
2、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我国空间站建设又跨出了关键一步。王大爷从报纸上看到这一消息时,感到无比自豪。他用放大镜读报时透过镜片看到的文字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3、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小鸟靠近湖面时,像远离湖面
C.小鸟在湖中的像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D.小鸟到湖面的距离大于像到湖面的距离
4、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5、在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立竿见影”现象的成因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水中倒影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海市蜃楼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2021年5月15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3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______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______(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
2、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______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燕子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填“实”或“虚”)像,这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4、雨后彩虹是阳光经高空的冰晶或水珠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而形成光的_____________现象,三原色光是指红光、蓝光和___________。看电视时,调节音量的大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
5、在图中,凸透镜焦距为12cm,当蜡烛在20cm刻度处时,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46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______在光屏上成像(选填“能”或“不能”),______就是利用凸透镜的这一特点来观察物体的(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幻灯机”)。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6s在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根据此数据,计算出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2、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1011m,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时间8分20秒.求光的传播速度?
3、在某次军事演习中,一门迫击炮向目标发射了一枚炮弹,炮弹发射后看到炮弹击中目标爆炸,过了4.5s听到爆炸的声音。(声音的速度为340m/s,不计光传播的时间)求:
(1)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的原因是什么?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多少?
4、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经2.56s发现月球表面才出现一红斑,求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5、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2.5m,红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
(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0cm刻度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上0cm和100.0cm刻度处。
(1)实验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了能从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白板;
(2)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0cm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__cm;
(3)实验时,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的、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此时,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如果向右移动蜡烛后,不移动光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蜡烛和光屏之间放上一个__透镜(选填“凸”或“凹”)。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
(1)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纸上竖立一块______(选填“5mm”或“2mm”)厚的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这个像,发现白纸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中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______;
(3)比较蜡烛和它的像到玻璃板的格子数,并记录下来,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可以得到结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_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______;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______;
(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A.“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楼台倒影”是楼台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通过酒看到月亮的形成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符合题意;
D.“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中的“水月在手”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
用放大镜读报时,放大镜与报纸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C
【详解】
A.小鸟通过湖面成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则小鸟在湖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D.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小鸟到湖面的距离等于像到湖面的距离,并且当小鸟靠近湖面时,像也靠近湖面,故BD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小鸟在湖中的像始终和小鸟大小相等,故C正确。
故选C。
4、D
【详解】
A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
u>2f,2f>v>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
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
D.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折射,故A不合题意;
B.水中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
C.林荫树下的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太阳的实像,与“立竿见影”形成原因相同,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 凸 向内缩 相机镜头
【详解】
[1][2]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由图可知,像变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相机镜头逐步向内缩。
[3]以相机镜头为参照物,平台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2、 直线传播 折射 虚
【详解】
[1]硬币放在杯底,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杯子挡住了硬币到眼睛的光线,人眼便看不到硬币。
[2]倒入水后,硬币出来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远离法线,人逆着光看,能看到硬币,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3]弟弟看到的硬币是杯底硬币的像,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会聚而成的。
3、 6 虚 反射
【详解】
[1]小鸟距水面6m,根据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知道,它的“倒影”距水面的距离也是6m。
[2][3]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所以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虚像。
4、 色散 绿光 响度
【详解】
[1]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即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2]根据我们对色光三原色的认识,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3]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
5、 缩小 不能 放大镜
【详解】
[1]蜡烛在20cm刻度处时,物距
u=50cm-20cm=30cm
凸透镜焦距是12cm,所以
u>2f
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3]蜡烛在46cm刻度处时,物距
u=50cm-46cm=4cm
凸透镜焦距是12cm,所以
u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应用于放大镜。
三、计算题
1、3.9×108m
【详解】
解:从地球到月球光的传播时间
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答: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是。
2、3×108m/s
【详解】
已知:;
光的速度: .
3、(1)见解析;(2)1530m
【详解】
解:(1)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而光和声音传播的距离相等,根据可知,光传播到眼睛的时间比声音传播到耳朵的时间短得多,所以先看到爆炸后听到爆炸的声音。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为
答:(1)见解析;
(2)迫击炮离目标的距离是1530m。
4、3.84×108m.
【详解】
已知光速为C=3×108m/s,激光信号在地球向和月球间往返所用的时间为:t=2.56s,则激光信号通过的路程为:s=ct=3×108m/s×2.56s=7.68×108m,故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为:d==3.84×108m.
【点睛】
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信号,激光信号到达月球后又被月球反射回来.此时激光经过的路程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两倍,故要求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用公式s=vt求出激光经过的路程后还要除以2.
5、 (1)4.6m;(2)2.8m
(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即可。
(2)结合速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解:(1)由图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则有王红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2)王红以0.6m/s的速度前进3s所行走的距离为
则此时她到镜面的距离为
此时王红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答:(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4.6m远;
(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2.8m远。
四、实验探究
1、 粗糙 10.0 缩小 照相机 不 凸
【详解】
(1)[1]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为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粗糙的白板。
(2)[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50.0cm刻度处,蜡烛和光屏各位于光具座上0cm和100.0cm刻度处,将蜡烛和光屏以相同大小的速度同时向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当光屏位于70cm时恰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像距为
v=70.0cm-50.0cm=20.0cm
此时的光屏移动了
l=100.0cm-70.0cm=30.0cm
蜡烛也移动30.0cm,位于30.0cm处,物距为
u1=50.0cm-30.0cm=20.0cm
像距等于物距,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3)[3][4]实验时,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50.0cm刻度线处,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0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
u2=50.0cm-10.0cm=40.0cm>2f
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5]此时,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不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4)[6]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如果向右移动蜡烛(物距变小),则像距应变大,若不移动光屏,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可在烛焰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凸透镜。
2、 2mm 虚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相等 垂直
【详解】
(1)[1]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而成像,如果玻璃板很薄,所成的两个像基本重合,对实验影响很小,所以应该选薄玻璃板。
(2)[2]白纸不能承接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选择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4]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5]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 竖直(垂直) 顺 60° 光路可逆 漫
【详解】
(1)[1]为了能清晰的在纸板上显示光的传播径迹,需将纸板垂直与平面镜放置。
[2]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会随之变大,所以反射光束OF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3]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
(3)[4]将光沿着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反射光将沿着原来入射光线的位置被反射,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5]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朝四面八方。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说明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