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共29张PPT)人教版八下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共29张PPT)人教版八下生物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7 16: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1.比较生物的形态结构与解剖特征,判断生物间的进化关系。
2.比较不同类型的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判断生物的进化顺序。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如细胞色素c)的差异性,比较生物的亲缘关系。
化石
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生物是否能形成化石有五个因素是基本的:①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②生物在死后必须立即避免被毁灭。 ③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④被埋藏的生物尸体还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石化作用后才能形成化石。 ⑤沉积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保存。
地层中的化石,从其保存特点看,可大致分为四类: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生物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进化(结构越来越复杂,能力越来越强)
单细胞
多细胞、低等
多细胞、高等
∴进化
鸟类的进化
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隶属于蜥形纲、古鸟亚纲,代表了一种恐爪龙类的原始类型。名字是古希腊文中的“古代羽毛”或“古代翅膀”的意思。始祖鸟是古脊椎动物,头部像鸟,有爪和翅膀,稍能飞行,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尾巴很长(尾椎多达二十个),由多根尾椎骨构成,除身上有鸟类的羽毛外,一般认为它是爬行动物到鸟类的中间类型,仍属于恐龙,出现在侏罗纪。生活于侏罗纪的提通阶早期,距今约1.55到1.5亿年前。现今有11个化石被分类为始祖鸟,它是侏罗纪时期唯一的羽毛证据。
始祖鸟一开始被认为是鸟类的祖先,现在认为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相反,它们并不是鸟类祖先,而极有可能是后期恐爪龙类(下目)的祖先。始祖鸟标本都只在德国境内发现,化石分布在德国南部。
——始祖鸟
鸟类的进化
孔子鸟隶属于古鸟亚纲、孔子鸟目,化石遗迹在中国辽宁省北票市的热河等白垩纪时期的沉积岩中发现。在已公开的化石标本中,孔子鸟的骨骼结构十分完整,并有着清晰的羽毛印迹。这一切使得孔子鸟成为最出名的中生代鸟之一。根据出土地点的地质形成史推断,这种鸟生活在距今约1.25亿年到1.1亿年,即西方学者所称的白垩纪早期或中国学者所称的晚侏罗纪。
孔子鸟是已知的最早拥有无齿角质喙部的鸟类。它头骨没有完全愈合,肱骨比桡骨长,手上长有3个带爪的指。孔子鸟的个体与鸡的大小相近,上下颌没有牙齿,有一个发育的角质喙;它的脊椎骨退化,胸骨发育,尾巴很短。 从进化角度来看,孔子鸟的形态特征比始祖鸟显得进步,生活时代也应该比始祖鸟晚。
——孔子鸟
鸟类的进化
辽宁鸟,隶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今鸟亚纲、齿腭超目、辽宁鸟目,生存于白垩纪早期。
体形较小,胸骨具发育的龙骨突表明其已具有真正的飞行能力,肋骨粗壮。肱骨远端外踝大,股骨头特别发育,远端关节髁大,跗蹠骨短而粗壮,其长度仅为胫跗骨的一半,而趾骨已具适应树栖的特化性状。鸟喙骨末端宽。跗跖骨粗壮与胫跗骨长比例与黄昏鸟极为相似的特征表明辽宁鸟可能是黄昏鸟、鱼鸟以及后期鸟类的祖先类型,是适于在水域生活的游禽类,以食鱼为主。
——辽宁鸟
鸟的主要类群
游禽:喜欢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多 捕食鱼虾和小虫。包括雁形目、鹱形目、鹈形目
涉禽:栖於浅水中捕食鱼虾,嘴、颈、脚都很长。包括鹤形目、鸻形目、鹳形目
猛禽:双翅强而有力,嘴形如勾,脚夷尖锐,性情猛悍 ,专门捕食小动物。包括隼形目、鸮形目
走禽:善于行走或快速奔驰,而不能飞翔。或称陆禽。包括鸡形目、鸽形目、鸵鸟目
攀禽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们的脚趾两个向前,两个向后,有利于攀缘树木。包括鹦形目、鹃形目、啄木鸟目
鸣禽:长于鸣啭,巧于营巢。包括雀形目
马的进化过程
通过化石研究已经证实,马属动物的祖先—始新马出现于5500万年前的北美,其身体如同狐狸样大小,以多汁嫩叶为食,前足有四指,后足有三趾(前四后三)。
随后,自然界发生地形、气候及生态变化,出现了开阔的内陆平原,马的进化也逐渐适应了这些变化。马的进化经历了始马、中马、原马、上新马和真马等主要发展阶段。其主要进化特点是:体躯增大;体高增高,体高由原来的40cm增高至120cm以上;趾由三趾或四趾进化为单趾(单蹄),以利于奔跑;牙齿由低冠的阜头结构向高冠、齿质坚硬、齿面宽而多皱结构变化,以利于采食干草;脑容量增大。
马的进化过程
始马:头颈均短,背部弯曲,体高约40cm,前足有四趾,后足仅三趾着地。前肢的尺骨、后肢的腓骨细长,但仍分开。臼齿短小,齿冠低而有阜状突起。生活于矮树林中,以鲜嫩多汁的树叶和软草为食。
中马:体型稍大,体高约50cm,前后肢都只有三趾,中趾特别发达,用以支持大部分体重。仍生活在森林中,并能在硬地上快速奔跑。
原马:是重要的中间过渡形态,生活环境转移至草原,以粗硬草为食。体型增大,牙齿更加坚硬,头骨容积增大,面部变长。每足仍有三趾,行走时仅中趾触地。
上新马:距今约1200万年,体高已有100cm左右。四肢仍各只有三趾,仅有中趾显露,两侧第二、四趾呈细枝状残余。
真马:最早出现于距今约100万年前。四肢已完全成为单蹄,但与现代家马相比仍有显著差异,如头骨大而狭长,齿面小而皱褶多,四肢骨细长,每足中趾发达,两侧还有退化趾骨可见。由真马进化出家马的四大祖先普氏野马、森林马、冻原马和鞑靼马。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植物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植物
1、藻菌植物时代 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低等的菌类和藻类。其中从35~15亿年间为细菌和蓝藻独霸时期,常将这一时期称为细菌—蓝藻时代。从15亿年前开始出现了真核藻类。
2、蕨类植物时代 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化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蕨。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在3亿多年前的泥盆纪早、中期它们开始朝着适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外,苔藓植物也是在泥盆纪时出现的,但它们始终没能形成陆生植被的优势类群,只是植物界进化中的1个侧支。
裸蕨植物在泥盆纪末期已绝灭,代之而起的是由它们演化出来的各种蕨类植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
3、裸子植物时代 从二叠纪至白垩纪早期,历时约1.4亿年。
4、被子植物时代 它们是从白垩纪迅速发展起来的植物类群,并取代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直到现在,被子植物仍然是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植物
纵观植物界的发生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整个植物界是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人类出现后还有人工选择)而不断地发生和发展的,并沿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分化到有分化、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化。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新的种类在不断产生,不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种类不断死亡和绝灭,这条植物演化的长河将永不间断,永远不会终结。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动物
单细胞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哺乳动物
(最高等)
线形动物
软体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棘皮动物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动物
海洋:
寒武纪,节肢动物
奥陶纪,软体动物
志留纪,节肢动物
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鱼类
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爬行类
新生代,鱼类
陆地:
志留纪,节肢动物
泥盆纪,节肢动物
石炭纪,两栖动物
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爬行类
新生代,哺乳类
鱼龙
果蝠
板足鲎
直壳鹦鹉螺
邓氏鱼
副栉龙
噬人鲨
引螈
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动物
纵观动物界的进化历程,可以看出整个动物界是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人类出现后还有人工选择)而不断地发生和发展的,并沿着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分化到有分化、从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演化。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新的种类在不断产生,不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种类不断死亡和绝灭,这条动物演化的长河将永不间断,永远不会终结。
生物进化总体趋势
由低等到高等——进化水平(形式)
由简单到复杂——形态结构
由水生到陆生——生存环境
生物进化的证据
①化石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的化石结构越简单;反之,结构越复杂。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说明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
②解剖学证据: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
③分子生物学证据:蛋白质核酸分子的相似性越多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
生物进化实例
心脏进化图解
肺进化图解
脑进化图解
评价证据与假说
假说:指按照预先设定,对某种现象进行的解释。即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提出的推测和说明,而且数据经过详细的分类、归纳与分析,得到一个暂时性但是可以被接受的解释。
证据:是指可做为证明用的事实依据。
·阅读教材60、61页有关恐龙 灭 绝的原因,说出支持假说A和支持 假说B的证据分别有那些?
1.支持假说A的证据有:1、2、3
2.支持假说B的证据有:4、5、6、7
下列生物中,最先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A.水生无脊椎动物
B.陆生无脊椎动物
C.水生脊椎动物
D.陆生脊椎动物
A
对于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的化石分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较简单、低等
B.在极古老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较复杂、高等
D.新近的地层中也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
原始生命分别进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 )
A.运动方式不同
B.形态不同
C.营养方式不同
D.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
C
考古人员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其中:甲地层有马、象牙;乙地层有三叶虫、珊瑚;丙地层有恐龙蛋、始祖鸟。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的排列应是( )
A.丙、甲、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乙、甲、丙
B
下列叙述中能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证据是( )
A.它们胚胎发育初期很相似
B.爬行动物化石
C.它们有同源器官
D.始祖鸟化石
D
下列进化关系中,错误的是( )
A.蕨类植物→裸子植物
B.藻类植物→苔藓植物
C.鸟→哺乳动物
D.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C
如图所示,鸟的翅膀、蝙蝠和鲸的前肢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排列是相似的,这说明( )
A.它们属于同纲动物
B.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C.骨骼是运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D.鸟类和哺乳类的前肢功能相似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