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向真实借来一杆笔,
为苦难照亮一束光。
了解包身工制度
02
人权与社会责任
03
走进包身工
01
体会理解
探寻根源
反思感悟
走近包身工
根据课文内容,为包身工制作一张《一天时间作息表》,并从衣、食、住、行、做工五个方面概述包身工的生活。
时间 活动
4:15
起 床
4:30
早 餐
5:00
上 工
18:00
放 工
真实生活
衣
褪色或油脏了的短衫、短衣,下面是玄色或者条纹的裤子,破脏的粗布鞋。(第23段)
食
住
行
做工
两粥一饭:早晚吃粥,中午干饭。
无菜 量少 不够一人一碗 (第12、13段)
七尺阔,十二尺深(面积约9.32平方),要容十六七个人,吃喝拉撒睡(第3段)
没有自由,在严密监视下往来于工房与工厂之间,两点一线。(第21段)
“三大威胁”(音响、尘埃、湿气)(第25段)
“三大危险”(殴打、罚工钱、停生意)
(第26段)
走近包身工
找找看,课文中包身工还有没有别的称谓?把它们列出来,然后想一想,这些称谓的背后,是人们对包身工怎样的态度?
生物、懒虫、猪猡——
廉价机器、罐装了的劳动力——
试验工、养成工——
奴隶、泥土——
墨鸭——
失去了作为人的最起码的尊严和羞耻感
与正式工相区别,工价低廉
赚钱的工具,没有反抗意识
极端剥削制度下人的处境
被别人饲养,替别人创造财富
她们是生物,是物品……
唯独不是人,她们早已失去了人的尊严和权利
了解包身工制度
请你结合调查内容,整理与包身工相关的背景资料。
1.包身工的这些人是从哪里来,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3.“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4.“包身工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制度?
三
1. “包身工”这些人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来的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家乡或者灾荒区域,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带工到家乡或灾区,诱拐快要饿死的孩子。
2. 为什么要雇佣“包身工”
第一,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
第三,那当然是工价的低廉。
没有人身自由
易于管理
工价低廉
3. “包身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谁得到了好处
通过1902年与1932年数据对比来看,日本纱厂的发展,日本大财阀三井系由一个厂,不到两万锭子,发展到有六个纱厂、五个布厂,25万个锭子,三千张布机,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美国一位作家索洛曾在一本书上说过,美国铁路的每一根枕木下面,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那么,我也这样联想,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
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得到了好处
所以,每个带工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手面和财产。少一点儿的,三十五十;多一点儿的,带着一百五十个以上。手面宽一点儿的带工,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职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
带工老板得到了好处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这是一种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制度。
4. “包身工制度”是怎样的一种制度?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速了中国农村破产,抵抗不了水旱自然灾害;农村破产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入城市。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勾结起来拼命压榨剥削。
总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动统治,是使农村少女变成双重奴隶的社会根源。
总结形成包身工制度的根源
人权与社会责任
找找看,对包身工来说,这里面的哪些权利遭受到了损害?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工作权利、基本生活水准权利、社会保障权利、财产权利、健康权利、文化权利、环境权利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人身权利、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特定群体权利:
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
四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选择《包身工》里提及的任何一个人,为她写一份致辞。写出你的心里话,写出你的新的思考,不少于200字。
2、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新闻真实情,体会文学感染力。
新闻性与文学性
02
夏衍与《包身工》
01
学习了解
细读鉴赏
读包身工的“卖身契”和《夏衍谈<包身工>》,了解作者夏衍和包身工创作的相关的背景。
卖身契
立自愿书人×××,情由当年家中困难,今将少女××自愿包与招工员×××名下带到上海纱厂工作。凭中言明,包得大洋三十元整,以三年满期,此款按每年三月间付洋十元。自进厂之后,听凭招工员教训,不得有违。倘有走失拐带,天年不测,均归出笔人承认,与招工员无涉,如有头痛伤风,归招工员负责。三年期内,该女工添补衣服,归招工员承认。倘有停工,如数照补。期限×年×月×日满工,满工后,当报招工员数月。恐后无凭,立此承认。
夏衍谈《包身工》
“其实,20年代后期,我就着手收集包身工的素材了,到了1936年才完成,前后历时达十年之久。1927年开始,我做过一段时间的工会工作,认识了一些在纱厂工作的朋友和做工人运动的同志,从他们口中,我了解了包身工制度和他们的遭遇,我觉得非把这个地狱揭开不可。为了看到包身工们早出晚归的上下班的生活,我足足打了两个月的夜工,每天半夜3点来钟起身,走十几里路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杨树浦,混身于其中。这两个月我比较详细的观察到了包身工们非人的生活。我本想写篇小说的,调查结束后,我觉得小说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所以我就把调查到的材料,不带虚构,如实的写成了《包身工》。”
作者介绍
夏衍(1900——1995)
原名沈乃熙,字端先,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者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历任文化部副部长、全国文联副主席等职。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介绍
著名电影剧作
电影剧本改编
《上海屋檐下》
改编鲁迅的《祝福》
《法西斯细菌》
改编茅盾的《林家铺子》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作品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采用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可以写人, 写事, 写问题。它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是文学创作的“轻骑兵”。
它的基本特点是文学性、新闻性、政论性。
兼有文学性和新闻性两大特点。
段落 包身工一天作息 段落 包身工制度
1-7 4:15 起床 8-11
12-14 4:30 起床 15-22
23-33 5:00 上工 34
35-47 整体的生活和命运 48-50
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
“包身工”历史
(包身工制度的产生)
雇佣“包身工”原因
(包身工制度的发展)
东洋厂飞跃庞大
(包身工制度的结果)
痛斥黑暗,期待未来
(包身工制度的趋势)
议论说明
记叙描写
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
主线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黄昏收工。
副线
穿插着包身工制度的形成发展及膨大的状况。
包身工制度的变化
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明暗线双线交织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形象地反映出包身工悲惨的生活和劳动情况,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以暗线插入事件的原因剖析,如在叙述起床之后,插入包身工制度的形成,不仅会让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严密,还突出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表达了对肆意压榨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批判。
记住一段历史, 一段国家贫弱、国民苦难的历史
明确时代责任
警醒人们,绝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旧时的包身工制度已不复存在,今日的劳动者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颂。我们歌唱劳动,我们致敬劳动者!
在田间地头、在桥梁隧道、在街头巷尾、在边境线上、在科技攻关一线、在教书育人讲台,劳动者的身影总是让我们感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们是逆行者;洪灾火灾面前,他们是无畏者;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们是奋斗者;决战脱贫攻坚,他们是冲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