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拓展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拓展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20:04: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拓展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一suì花 ①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 ②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jiāng?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③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 ④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每一suì花( ) 仙露琼jiāng( ) 最嫩最小( ) 绽开( )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忍俊不禁: ②伫立:
(3)根据上下文语境,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横线①②③④处。
只是 都是 但是 像是
二、诗歌鉴赏
对比分析两诗,回答问题。
【甲】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寻”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塔的高峻;“鸡鸣”能“见日升”,直接描写了峰和塔之高。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C.《登幽州台歌》四句没有具体的人、事、物的描写,全诗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
D.《登幽州台歌》中,“怆然而涕下”是诗人对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深刻思考,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共鸣。
3.分析两首登高抒怀诗的诗人感触有何不同之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一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好笑我的行为,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吃吃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乎乎的,我的儿子枕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4.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说说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
6.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各自笑的原因是什么?
7.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紫藤萝瀑布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⑧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8.阅读选文,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段落 ①~⑦ ⑧ ⑨~
内容 赏花 忆花 A.
心理情感 宁静喜悦 B. C.
9.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④⑤两段的文字。
10.选文⑥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藤萝花的?
11.选文⑩段画线句子给了你哪些生活启示?
12.下列说法中合乎文意的一项是( )
A.选文①段中的“不由得”埋下伏笔,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萝令人炫目的美丽。
B.选文⑧段画线句的修辞方法是通感,将花香赋予颜色,充满了愉悦梦幻之感。
C.选文①~⑥段描写藤萝花,采用的是由整体到局部、由近到远的顺序。
D.选文以紫藤萝瀑布为线索,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写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①。吾欲禁之,可乎?”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②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③一年而齐国俭也。
[注释]①汰:奢侈。②练紫:紫色熟绢。③朝:朝见。这里意为过了。
13.【甲】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乙】文节选自儒家经典《 》。
14.解释下列加点字。
(1)又何间焉( ) (2)庶民不信( )
15.下列对【丙】文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
B.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自己亲近他们?
C.您如果禁止不了他们,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
D.您想要禁止他们奢侈,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呢?
16.【丙】文管仲引用《诗经》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表明自己劝谏的内容 B.能增强劝谏的说服力
C.强调自己劝谏的态度 D.有意识地引导齐桓公
17.【甲】诗作者借“古人”“来者”含蓄地表达自己对 的期待。【乙】文曹刿在战前“请见”的行为,表现他 。【丙】文齐桓公听从谏言后积极的回应,体现他 的态度。
18.【乙】【丙】两文,曹刿和管仲的进言中都隐含着他们的治国理念:【乙】文曹刿的治国理念是 ,【丙】文管仲的治国理念是 。
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请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标注读音。
(1)独怆然而涕下 (2)不蔓不枝
2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具匠心
B.出淤泥而不染 耳濡目染
C.濯清涟而不妖 神清气爽
D.陶后鲜有闻 鲜衣美食
21.完成下面句子的翻译。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 。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翻译:对于莲花的爱好, ?
22.归类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内容解读 相关句子积累
《登幽州台歌》 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描绘了诗人① 的情绪。 ②
《爱莲说》 这句话交代了莲花的生长环境,比喻君子③ 的志向和情操。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五、作文
23.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体特征鲜明;(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1) 穗 浆 nèn zhàn
(2) 忍不住笑 长时间站着
(3)①都是②像是③但是④只是
2.A 3.《登飞来峰》中诗人登高抒怀,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高俯仰古今,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苦闷的悲愤之情。
4.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用苇花编毛窝。 5.]①“温暖”交代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再现当时感受到的生活的乐趣。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6.好笑我的行为,父亲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 7.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苇花比作老妇人的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苇花平静温和的特点给人温暖的感觉。表现了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8. A.悟花 B.遗憾 C.昂扬振奋(豁达) 9.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摹了藤萝花生机勃勃的情态,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0.颜色,形状 11.人生中的不幸和磨难是短暂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以饱满的生命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实现人生价值。 12.B
13. 陈子昂 左传 14. 参与 信服 15.D 16.C 17. 贤明君主 爱国 虚心接受他人建议 18. 取信于民 君主应为臣民做出表率
19.(1)chuàng (2)màn 20.B 21. 它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2. 孤独、寂寞、苦闷(合理即可)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合理即可)
2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三点水的区别,差不多…”
差不多?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莎士比亚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但,如何改正?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出了答案:“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楼”.所以,我们要坚决摒弃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绝不能一蹴而就,要每天学会照照镜子、整整领子,以大国工匠精神严于律己,修身养性,以待春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