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难点突破——名著阅读
【课标要求】
1.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考查形式】
1.综合阅读。即综合考查多部名著, 近年全国各地均有考查。
2.综合运用。即将名著阅读融入综合运用中,以情境为载体,内容上仍然是综合考查多部名著,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命题趋势】
1.从近三年名著阅读的选篇来看,强调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突出中国文化自信和传承)和爱国主义主题(时代背景)。
2.整本书阅读,主要考查对全书脉络的把握,对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对主题进行【解题指导】
中考名著阅读从选择题到简答题,从简单地辨识人物、情节,谈收获到概述故事情节、评价人物形象,及谈情感体验,命题往往着眼于“是不是读了”“读得怎么样”“吸收得怎么样”来考查,体现了对学生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的考查变化。
从近年来中考试题看,名著阅读试题不断创新,清晰地传达出一个教学导向:名著阅读试题不单单是要实现中考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丰富的精神滋养,并借此增加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为以后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而不是仅为获取应对阅读题的技巧。同时,教材中的专题探究和阅读方法也进入命题人的视野,整本书的阅读感受应该是今后中考名著试题的命题方向。 因此,我们在复习中:
1.中考复习时可将名著作品采取列表格的方法,将作家,作品,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或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2.对名著进行知识归纳,且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做出独到的评价。
3.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联系,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
4.要做到三个“熟悉”
(1)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关的重要句子。
(2)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回目或梗概。
(3)熟悉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字、绰号和典型语言。全面探究分析等。
【考点突破】
一、情节概述题
各地中考在考查名著情节概述类题时,一般会给出回目名称、插图或者提示词,让考生概括其相关情节。因此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对于名著的阅读要坚持读整本书,理清书中情节和人物关系,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解答此类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目,抓关键词,明确所要求概括的情节。
2.情节要准确,切忌张冠李戴,情节中涉及的主要内容等要写准确。
3.概括时,要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语言要简练,注意字数要求。
二、人物形象分析题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体现在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方面,在考查时要求结合相关情节来分析,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概括一个特征,还要求有所依据。因此在解答此类题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审题干,明确答题要求。有的题目给出了具体情节,要求分析这一情节中体现的人物性格、品质;而有的题目是从全书出发,要求总结人物的性格、品质。
2.在进行人物分析之前,对相关情节的背景了解清楚,在典型环境中正确理解人物的行为。
3.根据情节具体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所体现出的性格特征和品质。
三、分析情感、哲理题
阅读名著,让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风土民情,而且能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体会到名著中蕴含的情感、哲理。因此阅读名著时,要勤于思考,对名著中典型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进行深人研究、才析其深层含义。
四、感悟启示题
名著阅读中的“感悟启示”考点主要包括谈情感体验、谈阅读收获或根据阅读方法分析名著等。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清题目,明确所给提示词或具体情节。
2.结合情节内容进行具体说明,简单分析或评价。
3.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谈谈个人的情感体会。
【强化训练】
1.名著阅读。
三叠式结构,是文学作品以情节上三次大的重复为标志,叙写故事、结构文章的方式。如“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以及邹忌的“三问”“三答”“三思”“三赏”“三变”等。又称三段式、三复式。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项,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三叠式结构在情节安排方面的作用。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西游记》)
宋江三打祝家庄(《水浒传》)
2.名著阅读。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六书”这个总名初见于《周礼》,但六书的各个的名字到汉人的书里才见。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又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也是的。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止”“戈”为“武”,“人”“言”为“信”等。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如“江”“河”两字,“(水)”是形,“工”“可”是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
(1)选文出自朱自清的《① 》,这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其中介绍了讲八卦的儒家经典《② 》;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著作《③ 》;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说辞的著作《④ 》。
(2)文字,是文明时代的标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楷,汉字留住了历史的记忆,推动着中华文明的进程。下面是一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简体楷书写在田字格内,并根据图片字形推知其本义。
3.学校组织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我们一般不爱现实生活中的“闹”,但对中国古典小说中对“闹”的经典情节却喜爱有加,如“哪吒闹海”“五鼠闹东京”等。在初中阶段必读的古典小说里也有“闹”的情节,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表格。
作品 人物 相关情节 批注
《西游记》 孙悟空 大闹天宫 这是最能体现该人物① 精神的情节
《水浒传》 鲁智深 ② 对朋友深情厚谊,拯救朋友于危难之中。
《儒林外史》 ③ 哭闹贡院 讽刺④ 。
(2)学会归纳概括作品主题,是阅读名著时需要掌握的方法之一。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其一,为其匹配对应的主题,并说明匹配的理由。
名著:《昆虫记》《红星照耀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题:
A.拨云见日,真实报道
B.敬畏生命,趣味科普
C.百炼成钢,成长历程
4.名著阅读:小语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与《西游记》后整理了一系列阅读笔记,请你帮助她修正完善。
(1)下列阅读批注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好吃懒做、偷奸耍滑,但在“义激美猴王”中却也有忠勇善良、不失机智的一面。
B.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创作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C.为探究唐僧不忘初心,信念坚定的形象,可精读《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圣僧恨逐美猴王”“西梁国留婚”等情节。
D.《红星照耀中国》中,作者认为周恩来是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是一个“造反者”,他善于分析推理,且说话态度温和。
(2)小语在阅读批注中写道:“孙悟空虽为猴,但是身上有勇于反抗、破除万难的虎气。”毛泽东也曾在一封信中评价自己“我身上是有些虎气的。”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虎气”在两位人物身上的表现。
5.名著阅读。
这天夜里,保尔思绪万千。他,柯察金,参加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就很不顺利。刚迈出第一步,他就被抓住关了起来,像一只关在笼中的老鼠。
(1)此文段出自《 》(作品名称)。
(2)选文中“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具体指哪件事情?
6.任务:下面是教室一体机大屏展示的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感言和相关名著。请你从中任选一句感言,联系一部名著,结合具体情节,参考示例,对所选感言进行阐释。
阅读感言 相关名著
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 B.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 C.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骆驼祥子》 《红星照耀中国》 《朝花夕拾》
示例:“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朝花夕拾》。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对他关心有加,要求严格:帮助他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督促他不断进步。鲁迅回国后,每当想要偷懒时,看到藤野先生的相片,便会警醒并继续工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勉励与教诲,成为鲁迅前行道路上不竭的动力。
7.名著阅读。
他二十来岁的人,个子很大很高。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文段选自《 》,作者是 。
(2)下面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品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
C.小福子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但当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自暴自弃的人。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着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8.名著阅读。
(1)《经典常谈 序》中说: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这里的“小学”指的是
A.小的学问
B.简易的文化知识
C.文字学
D.入门的学问
(2)你准备对《经典常谈》进行选择性阅读,以拓展对感兴趣的课文和某些问题的理解。请根据《经典常谈》的目录,将选择的阅读篇目填在下表横线处。
目录
序《说文解字》第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感兴趣的课文和问题 选择性阅读的篇目
学完《诗经》二首,问题:诗的来源是什么? ①
《孟子》三章 ②四书第七
学完《小石潭记》,问题:朱自清如何评价唐宋八大家? 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④诗第十二、附录《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3)读完《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这一章节,你对《诗经》重章叠句的手法很感兴趣。请从所学诗歌中任选一首,具体说明《诗经》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9.班级举行名著阅读交流会,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填空。
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
以上语段出自名著《经典常谈》,其作者是现代作家朱自清,这段文字表现出人们对 家思想的尊崇。
(2)任务二:小亮想给同学们推荐这部名著,请你帮他写两条推荐理由。
10.学校图书馆筹备“这些年,我们读过的名著”展览活动,请你参与。
(1)你在图书馆整理藏书时发现《经典常谈》被标注了下列四个标签,其中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启蒙读物
B.历史评论
C.国学入门
D.白话典范
(2)下面是展厅电子屏幕展示的以“生命中那些重要的引路人”为主题的名著[阅读感言]和[相关名著]。请你从中任选一句感言,联系一部名著,结合具体情节,参考示例,对所选感言进行阐释。
[阅读感言] 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 B.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C.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 [相关名著] 《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示例】因为她,生活的苦难便成了垫脚石。
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平高中时,因生活穷困窘迫而自卑。田晓霞鼓励他并给他送来《参考消息》和其他书籍,开阔了他的眼界,使他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于是,生活的苦难不再是绊脚石,而是成为让他不断前行的垫脚石。孙少平最终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解 析
1.【答案】三借芭蕉扇示例:第一次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飞;第二次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肚子折腾,得到的却是假扇;第三次孙悟空又设计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却被牛魔王骗回,请天兵一起打败牛魔王,才终于得到真扇,过了火焰山。通过“三借”,前边情节为后边做铺垫,推进情节不断发展、深化,使情节完整、内容丰富、演变回环曲折(跌宕起伏);读起来酣畅淋漓、意味深长、生动有趣,增加可读性;也使故事线索清晰、结构井然,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三打祝家庄示例:第一次攻打祝家庄,宋江不明敌情贸然进攻,险些全军覆没;第二次先派石秀探路,又离间了扈、李、祝三家,但因祝家庄坚固而失败;第三次使用里应外合才攻下祝家庄。通过“三打”,前边情节为后边做铺垫,前后呼应、层层推进情节不断发展、深化,使情节完整、内容丰富、演变回环曲折(跌宕起伏);读起来酣畅淋漓、意味深长、生动有趣,增加可读性;也使故事线索清晰、结构井然,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西游记》)示例:五十九至六十一回,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火焰山时受阻,必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孙悟空三次借扇,一借时被扇飞;二借时借得假扇;三借时变成牛魔王骗取真扇,又被真牛魔王变成假猪八戒骗回真扇,三番借扇,使得情节曲折,跌宕起伏;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深入人心。三次尝试完成任务,能够突出唐僧师徒永不言弃、坚持到底的精神品质,突出人物形象,也表现了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到底的主题。“三叠式”结构的不断展开,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内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使文章酣畅生动,意味深长。
宋江三打祝家庄(《水浒传》)示例:第一次攻打祝家庄,宋江不明敌情贸然进攻,险些全军覆没;第二次宋江先派石秀探路,又离间了扈、李、祝三家,但因祝家庄坚固而失败;第三次里应外合才攻下祝家庄。通过“三打”刻画出宋江遇挫不馁、沉着坚韧,善于观察与反思的智慧与果断,从而使人物性格更富生动性。也使故事线索、结构井然,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答案:
三借芭蕉扇示例:第一次孙悟空被铁扇公主扇飞;第二次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肚子折腾,得到的却是假扇;第三次孙悟空又设计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却被牛魔王骗回,请天兵一起打败牛魔王,才终于得到真扇,过了火焰山。通过“三借”,前边情节为后边做铺垫,推进情节不断发展、深化,使情节完整、内容丰富、演变回环曲折(跌宕起伏);读起来酣畅淋漓、意味深长、生动有趣,增加可读性;也使故事线索清晰、结构井然,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三打祝家庄示例:第一次攻打祝家庄,宋江不明敌情贸然进攻,险些全军覆没;第二次先派石秀探路,又离间了扈、李、祝三家,但因祝家庄坚固而失败;第三次使用里应外合才攻下祝家庄。通过“三打”,前边情节为后边做铺垫,前后呼应、层层推进情节不断发展、深化,使情节完整、内容丰富、演变回环曲折(跌宕起伏);读起来酣畅淋漓、意味深长、生动有趣,增加可读性;也使故事线索清晰、结构井然,彰显了整齐对称之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2.【答案】(1)经典常谈 周易 尚书 战国策
(2)示例:采。本义:上像手,下像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下来。
【分析】《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根据积累作答即可。《经典常谈》朱自清的作品,这本书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其中介绍了讲八卦的儒家经典《周易》,中国最古的记言历史著作《尚书》,记载战国时期说客说辞的著作《战国策》。
(2)本题考查汉字演变。从小篆等字体可以看出是“采”字。理解本义时,可联系该字的字形,将字拆成两部分来分析,上面是手,下面是一棵树,可知是用手在树上摘果子。
答案:
(1)经典常谈 周易 尚书 战国策
(2)示例:采。本义:上像手,下像树木及其果实,表示以手在树上采摘果实和叶子。意思是用手指或指尖轻轻摘取下来。
3.【答案】(1)反抗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或“大闹野猪林”) 周进 科举制对儒生的毒害
(2)示例一:《昆虫记》——B(或敬畏生命,趣味科普)。《昆虫记》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昆虫的生命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起到了科普的作用。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A(或拨云见日,真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红区真实情况的客观报道,让世界更真实地了解到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或百炼成钢,成长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对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及奋斗历程的展现,他在残酷的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接受磨炼,最终战胜自我,获得成长和蜕变。
【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通过描写一百零八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书中深刻地描绘蜘蛛、蜜蜂、蚂蚁、螳螂等100多种昆虫,概括了昆虫的种类、特征和习性,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表述了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的作品,他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而英勇斗争。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情节。
①玉帝在太白金星的建议下,第二次招安孙悟空,封他为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并让他去管理蟠桃园。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开蟠桃大会,让七仙女到蟠桃园摘取仙桃,孙悟空在得知蟠桃会没请自己后,盗桃偷丹,扰乱蟠桃会,酒醒后自知闯下大祸,再次逃下界。天庭第二次围剿花果山,孙悟空因被太上老君的金刚镯打中头,被二郎神率领六圣擒拿。押上天庭,斩妖台各种刑罚都无法伤到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将孙悟空带回兜率宫,放进八卦炉里炼丹,孙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炼出火眼金睛,七七四十九天后逃出八卦炉,大闹天宫。玉帝无法将其降服,只得请来如来,才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这个情节集中表现了悟空的反抗精神。
②大闹野猪林:当案孔目孙定与府尹将林冲刺配沧州。陆虞候买通防送公人董超薛霸,要于途中杀害林冲。薛霸、董超一路上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薛霸、董超将林冲绑在树上,说明高太尉陆虞候指使他俩陷害林冲的根由。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鲁智深一直在暗地里跟着,两人要用水火棍打死林冲,后被鲁智深所救。从这一情节中可以看出鲁智深对朋友深情厚谊,拯救朋友于危难之中。
③④哭闹贡院:周进已经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当他进省城路过贡院的时候,他多年的心结却又被触动了。但他是童生,他是不能进入贡院的,看门人的鞭子将他打了出来。当他恳求别人带他参观贡院时,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却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以及所忍受的侮辱欺凌一下子倾泻出来。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的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不知道是悲从中来的发泄,还是灵光乍现的奋力一搏,周进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苏醒后满地打滚,放声大哭。几个商人得知原委,答应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让他纳监进场。这一情节讽刺效果,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2)本题考查名著主题。题目给出了三部名著和三个主题,需要为每部名著选择最符合的主题,并阐述理由。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所以,这部作品的主题可以归纳为“敬畏生命,趣味科普”,与B项匹配。
《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 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所以,这部作品的主题可以归纳为“拨云见日,真实报道”,与A项匹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完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所以,这部作品的主题可以归纳为“百炼成钢,成长历程”,与C项匹配。
答案:
(1)反抗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或“大闹野猪林”) 周进 科举制对儒生的毒害
(2)示例一:《昆虫记》——B(或敬畏生命,趣味科普)。《昆虫记》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昆虫的生命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起到了科普的作用。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A(或拨云见日,真实报道)。《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 斯诺对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红区真实情况的客观报道,让世界更真实地了解到中国革命的现实情况。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C(或百炼成钢,成长历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对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成长及奋斗历程的展现,他在残酷的斗争和艰苦的考验中接受磨炼,最终战胜自我,获得成长和蜕变。
4.【答案】(1)C
(2)示例:在《大闹天宫》这一章节中,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孙悟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中,他被骗到天庭,屡遭羞辱,大搅蟠桃会,偷御酒,吃仙丹,勇斗神兵,虽败犹荣。《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险些被枪决,最后死里逃生,仍然继续工作。这种勇于反抗、勇敢无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圣僧恨逐美猴王”的原因是唐僧以为孙悟空在半日内打死了三个人,猪八戒从中挑拨。和“唐僧不忘初心,信念坚定”无关。
故选:C。
(2)本题考查人物评价。赶紧题干要求,结合相关情节来分析人物的勇于反抗、破除万难精神即可。
答案:
(1)C
(2)示例:在《大闹天宫》这一章节中,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孙悟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中,他被骗到天庭,屡遭羞辱,大搅蟠桃会,偷御酒,吃仙丹,勇斗神兵,虽败犹荣。《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组织秋收起义,期间被捕,险些被枪决,最后死里逃生,仍然继续工作。这种勇于反抗、勇敢无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5.【答案】(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保尔奋不顾身地出手救朱赫来。
【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解答】(1)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根据“这天夜里,保尔思绪万千。他,柯察金,参加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就很不顺利。刚迈出第一步,他就被抓住关了起来,像一只关在笼中的老鼠”,可以判断出:选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本段文字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五章,是保尔救助被押送的朱赫来,这是他第一次斗争,在救助过程中,保尔表现得勇敢、奋不顾身。“当黄胡子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的时候,保尔猛然向他扑去,抓住他的枪,狠命向下一压”“保尔把整个身子的重量都压在枪上,死也不松手”“朱赫来两个箭步,蹿到他们跟前,他抡起拳头,朝押送兵的头上打去”。但是,保尔被维克托告发,之后被抓到城防司令部,“匪兵们推搡他,从背后或两侧对他不停地拳打脚踢,毫不留情。保尔昏昏沉沉地木然向前”所以选文中“第一次斗争”具体指的就是保尔奋不顾身地出手去救朱赫来。
答案: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保尔奋不顾身地出手救朱赫来。
6.【答案】示例一: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如让祥子拉包月,祥子拉车时不小心把他摔伤,他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示例二:B.“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立刻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 斯诺作为一个外国记者,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将中国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展现给了世界。正是因为他,许多人开始真正了解并关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其中,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的深入交谈,更是让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决心。这些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斯诺,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可以说,是因为斯诺的这本书,让许多人改变了对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刻板印象,开启了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认识之旅。他们开始理解并支持中国革命,甚至有些人因此走上了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道路。
【分析】《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此小说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以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线索,真实生动地叙写了自己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的一组生活经历,抒发了对往昔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对旧势力、旧文化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 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一句,结合名著内容或情节作答即可。
示例:我选择阅读感言B:“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立刻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 斯诺作为一个外国记者,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将中国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展现给了世界。正是因为他,许多人开始真正了解并关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其中,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的深入交谈,更是让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决心。这些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斯诺,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可以说,是因为斯诺的这本书,让许多人改变了对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刻板印象,开启了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认识之旅。他们开始理解并支持中国革命,甚至有些人因此走上了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道路。
答案:
示例一:A.“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如让祥子拉包月,祥子拉车时不小心把他摔伤,他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示例二:B.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立刻联想到了《红星照耀中国》。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埃德加 斯诺作为一个外国记者,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将中国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展现给了世界。正是因为他,许多人开始真正了解并关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伟大意义。其中,斯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的深入交谈,更是让他亲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和决心。这些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斯诺,也影响了整个世界对中国革命的看法。可以说,是因为斯诺的这本书,让许多人改变了对中国和中国革命的刻板印象,开启了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认识之旅。他们开始理解并支持中国革命,甚至有些人因此走上了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道路。
7.【答案】(1)骆驼祥子 舒庆春(老舍)
(2)B
【分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 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憨厚老实,善良勤恳,坚忍不拔,就如同骆驼一般。随着农村日益凋蔽的发展,他来到了北平开始新的生活,最终选择拉车谋生。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然而,他的希望屡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最后,祥子成了自暴自弃、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及文学常识的积累。阅读文段,根据其描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出自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ACD.正确。
B.有误,祥子先后在几家拉包月。第一次是在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家太太刻薄,祥子受不了,与杨太太翻脸后走了。第二次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祥子在这里觉得很亲切、温暖。后来又在夏家拉上了包月。
故选:B。
答案:
(1)骆驼祥子 舒庆春(老舍)
(2)B
8.【答案】(1)C
(2)①《诗经》第四 ③文第十三
(3)示例: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几个字不同,往往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还起到渲染气氛、深化意境(或强化情感、突出主题)的作用。
【分析】《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解答】(1)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常识。
结合原著“本书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这里的“小学”指的是文字学。
故选:C。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①空,依据“诗的来源是什么?”可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由《诗经》(第四)这个章节的内容来回答。《诗经》(第四)主要介绍了诗歌的源头、发展历程等内容。
③空,依据“《小石潭记》《马说》”“唐宋八大家”篇目名称可知,选自《文第十三》。本章详细主要内容是关于经典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阅读和理解经典。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文化理念和生活哲学,强调了个人内在的重要性和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经典常谈》相关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三句体现了《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展现了君子对淑女从追求到交往再到成婚的完整过程,表达了君子追求淑女执着的心,形成了回环往复、韵律和谐、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答案:
(1)C
(2)①《诗经》第四 ③文第十三
(3)示例: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几个字不同,往往造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如《蒹葭》中的“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还起到渲染气氛、深化意境(或强化情感、突出主题)的作用。
9.【答案】(1)示例:儒
(2)示例:①《经典常谈》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深入浅出,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起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读者亲近经典,了解经典。②《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分析】《经典常谈》作者朱自清,这本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从而启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
【解答】 (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根据“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可知,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这段话出自古代著名典籍《礼记》。《礼记》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记录儒家创始人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据此可知这段话表现了人们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2)本题考查名著推荐。
《经典常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所著的讲述国学经典文化的著作,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成为启蒙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经典常谈》共十三篇文章,经由浅明而切实的文字,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和重要文体,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等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不仅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更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让古文对读者来说更为亲近,是读者概览中国古代重要典籍的不二之选。
示例:①朱自清写作此书的目的,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阅读就是传承,他时时留意《经典常谈》是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格外重视书的普及性和通俗性,适合中学生阅读;②《经典常谈》的撰写按照“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摒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教人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为阅读经典指点门径,还与课内学习相沟通衔接,可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答案:
(1)示例:儒
(2)示例:①《经典常谈》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深入浅出,是白话文通俗流畅的典范,容易激发起读者阅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读者亲近经典,了解经典。②《经典常谈》是读者概览中国古典文学的不二之选,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
10.【答案】(1)B
(2)示例一:“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如让祥子拉包月时,即使祥子拉车时不小心让他受伤,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示例二:“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朝花夕拾》。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对他关心有加,要求严格:帮助他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督促他不断进步。鲁迅回国后,每当想要偷懒时,看到藤野先生的相片,便会警醒并继续工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勉励与教诲,成为鲁迅前行道路上不竭的动力。
【分析】(1)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ACD.正确;
B.有误,《经典常谈》是一部学术性的普及读物,它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页序,用简明精练的文字介绍了中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的基本知识,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是一部很好的国学启蒙读物,并非历史评论。这本书采用白话文编写,兼以“导读”的形式,语言流利畅达,引人入胜,也可称为白话典范。
(2)本题考查名著评价。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名著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如:“因为他,一段与原来截然不同的人生从此开启”。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出身贫苦,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车站食堂当工人都饱受折磨和侮辱,在发电厂工作后结识了朱赫来,他教会了保尔打拳,还时常给保尔讲解革命道理,激发了保尔的革命热情,帮助他树立了人的目标。朱赫来为保尔开启了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引导保尔成为了一名钢铁般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解答】答案:
(1)B
(2)示例一:“因为他,黑暗的世界亦有微光显现”。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了《骆驼祥子》。祥子的第一辆车被官兵抢走后,感觉世界一片黑暗。后来,曹先生出现了,他给憨厚老实的祥子很多帮助,对待祥子慷慨大方,友好和善。如让祥子拉包月时,即使祥子拉车时不小心让他受伤,也不责怪。曹先生使祥子的苦难生活出现了微光。
示例二:“因为他,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这句感言让我联想到《朝花夕拾》。鲁迅在日本求学期间,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对他关心有加,要求严格:帮助他添改讲义,纠正血管图,督促他不断进步。鲁迅回国后,每当想要偷懒时,看到藤野先生的相片,便会警醒并继续工作。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勉励与教诲,成为鲁迅前行道路上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