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突破】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专题04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课件(2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热点突破】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专题04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课件(22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5-17 16:0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专题 04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热点突破】冲刺2024中考地理热点专题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即新的高水平现代化生产力(新类型、新结构、高技术水平、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生产力),是以前没有的新的生产力种类和结构,相比于传统生产力,其技术水平更高、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更可持续。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可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化农业、智慧交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发展考查。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我国工业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主要部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
发展现状:我国在沼气、生物液体燃料、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成为风电、太阳能利用的大国。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光伏材料、玻璃纤维等生产能力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三大聚集区
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区
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
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区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多依附大中城市
中西部发展相对较慢
附近需要有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人才资源丰富。
人才
储备大量的人才和资金,科技力量雄厚。
科技
基础设施完善
设施
政策支持
政策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优势条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影响农业分布的因素:自然因素: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社会因素: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国家政策。
例如,很多城市郊区的农民,为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市场需求)
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农业增长方式正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
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绿色、低碳、生态农业不断推广。
走科技强农之路
(1)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农业增长方式改变,优质高产品种增多,如“杂交水稻”的培育,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②温室、大棚等通过调节温度、湿度等植物生长条件,突破了植物生长的季节和地域限制。(北方地区的居民)
③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根本改变了人工劳作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④农田水利建设进步大,使得我国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增强,如推广滴灌、喷灌技术,既能提高产量,又能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
(2)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超过50%,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农业发展方向
我们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我国农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
①人口不断增长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②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
③防止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以及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仍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高新IT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大量使用了数据模型、数据挖掘等数据处理技术,实现了智慧交通的系统性、实时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务的广泛性。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极大地优化了出行路线,促进交通安全,并且节能降耗。
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行研制的大飞机C919在上海首次商业飞行完成,下图为国产大飞机C919主要部件产地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成为C919飞机项目研发和总装制造基地,主要原因有( )
①人才众多,科技力量雄厚②矿产资源丰富③金融业发达,资金雄厚④劳动力丰富廉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C919大飞机总装厂的部分零部件来自不同厂家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企业竞争力B.扩大销售市场 C.学习国外技术 D.发挥各地技术优势
D
C
我国计划在2025年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芯片主要应用于新能源、信息通讯设备、笔记本电脑、显示器、智能电网等领域。图为“我国在建主流芯片项目的投资比重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我国主流芯片项目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是( )
A.环渤海地区 B.珠江三角洲
C.长江沿岸地带 D.其他地区
4.我国华为、中兴等企业发展因缺乏“中国芯”而受制于
美国。其主要原因是( )
A.企业的产品成本高 B.尖端高新技术不够突出
C.我国工业原料缺乏 D.我国工业生产水平落后
5.中国加强“中国芯”的研究,带来的影响包括( )
A.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B.推动我国科技的自主创新
C.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逐渐减少 D.降低相关产品质量和价值
B
C
B
中国粮食连年丰收,长期保持库存充足。光伏农业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下图是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据此,回答相关问题。
6.农业科技可保障粮食丰收,提高粮食产量。下列属于农业科技服务的有( )
①开通气象服务,及时提供气象信息
②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
③利用大型机械,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
④科学育种,提供优质粮食作物种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以下叙述与光伏农业大棚优势不相符的是( )
A.顶部架设光伏板,不额外占用土地资源
B.光伏发电可以提供灌溉、照明等用电需求
C.改善大棚内冬季供暖条件,且节能环保
D.科技投入成本增加,短期内难以推广
B
D
2023年3月,印度尼西亚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全线轨道铺通完成。雅万高铁连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爪哇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雅万高铁设计成“之”字形,主要目的是( )
A.降低道路坡度 B.缩短运输距离
C.连接更多城市 D.减少高架桥数量
9.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
门、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铁路历史悠久 B.高铁技术领先 C.劳动力丰富 D.资金雄厚
10以下自然因素中,修建该铁路要重点克服的有( )
①高寒缺氧②河流众多③高温潮湿④冻土广布⑤沙丘流动⑥地震频繁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B
C
C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集成电路俗称“芯片”,体积小,价值高。它被广泛应用于通信、安防、军事、工业、交通、消费电子(例如:手机、电视、电脑等)等领域,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其工业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大国战略竞争的制高点。
材料二:2022年我国全年集成电路产量3241.9亿块,进口5384亿个,进口金额高达27663亿元。集成电路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需求巨大。本土技术水平成为制约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产业相对落后的原因在于研发上的投入强度、投入规模还不够,
例如,2021年中芯国际的营收是356亿元,而研发支出是41亿元,
大概占收入的12%。
材料三:图为2022年各省市集成电路产量。
(1)请描述集成电路分布特征。
(2)现有一批集成电路要从上海运往拉萨,最适宜的运输方式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3)集成电路产量最大的区域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请分析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势条件。
(4)为摆脱“一芯难求”的局面,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我国中部和东部的城市较多,西部较少
(2)选择空运。理由是集成电路是贵重物品,体积和质量较小,适合航空运输。
(3)科技发达、人才众多、资金充足、市场广阔。
(4)政策支持,引进人才,资金投入,加大研发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