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情境导入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从小学到高中,同学们也已经经历了9年多的学习。对于学习,相信同学们也有一些感触,那么,你觉得怎样才能学好呢?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
家、教育家,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荀子曾游学于齐,学问广博,《史记》说他“最为老师”(年最长,资历深的宗师),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年长位尊、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之人,推举为学官之长,相当于学院院长)。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任兰陵(今属山东)令。晚年在兰陵著书教学。韩非、李斯俱为其学生。荀子批判和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反,他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以教育和环境引导人们为善;又主张礼治与法治相结合。
作者名片
《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荀况及其弟子所著。《荀子》一书现存三十二篇,涵盖了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先秦时期的思想宝库。《荀子》中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用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荀子》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和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要求和本人的思想见解,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万物提出看法,加之当时人们在思想和言说方面具有极大的自由,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的局面。参加争鸣的各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在思想领域影响较大的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写作背景
荀子与孟子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反的。
他强调学习、积累,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劝学》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
荀子继承了孔子的“礼”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孟子:善源于“恻隐之心”。
读准字音,写准字形
木直中(zhòng)绳
輮(róu)以为轮
其曲(qū )中规
虽有(yòu)槁暴(gǎo pù)
金就砺(lì)则利
日参省(cān xǐng)乎己
则知(zhì)明而行无过
须臾(yú)
假(jiǎ)舆(yú)马者
舟楫(j )
君子生(xìng)非异也
跬(kuǐ)步
驽(nú)马十驾
锲(qiè)而舍之
金石可镂(lòu)
六跪而二螯(áo)
蛇鳝(shàn)之穴( xué )
学习的
意 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輮以为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提高
改变
以喻代议
寓议于喻
这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升人的智慧能力,改造人的品性,使人智慧明达,不犯过错。
完善自己
3.本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找出比喻论证的句子。并体会其背后隐含的意义。
学
不
可
以
已
情景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1.《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 。”
3.《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輮以为轮”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輮使之然也”
4.《荀子·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要广泛学习不断省察而成君子的结论,强调了学习的意义。
5.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 , , 。”
学不可以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喻论证
跂而望
登高博见
登高招
见者远
顺风呼
闻者彰
假舆马
致千里
假舟楫
推论
通过学习
善假于物
弥补不足
一般人
善假学习
探究思考
第3段小结
陆
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要靠后天学习
借助学习弥补不足
推论
善假于物
达到目标
君子
绝江河
1.《荀子·劝学》中“ ,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2.《荀子 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3.《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4.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5.《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踮起脚极目远望,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6.《荀子·劝学》中,用“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两句说明君子的资质秉
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来好好学习罢了。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 (1)第四段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强调“学不可以已”的观点,请找出这些对比。
正面 反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蚓
蟹
(2)请分析第四段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对比,深刻而详尽地阐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进一步深化了对“学不可以已”这一观点的认识。
学习方法和态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积累坚持专心
学习要积累(对比)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学习要坚持(对比)
学习要专一(对比)
探究思考
第4段小结
1.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 , ; , 。”
2.在《荀子 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3.《荀子·劝学》中“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4.《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
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观点。
锲而不舍
朽木不折
锲而舍之
金石可镂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情景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5.《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 ”的境界。
6.《荀子 劝学》中“ ,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7.《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8.《荀子·劝学》中,用雕刻从正面设喻,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
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9.《荀子·劝学》中,用雕刻从反面设喻,论述学习者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
10.《十驾斋养新录》是清代钱大昕编著的一部小学、史学类著作,该书名出自
《荀子·劝学》中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两句。
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从《劝学》看《荀子》的特色
1.用博喻(集中许多并列的比喻,从同一角度反复论述问题)。
2.采用对比,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字说服力。
3.句式整齐,在排偶中适当的夹进散句,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