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古代史判断专练50题(解析版)
班级 姓名
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F
七年级上册
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郡县制”。(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本题错误。
2.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对抗曹操,孙刘联军利用火攻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本题说法错误。
3.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
【答案】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答案】正确
【详解】公元 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分裂。孝文帝进行了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本题正确。
5.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周王室衰微,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6.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故而,此题正确。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主张是“无为而治”。(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的主要派别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非战国时期的人物。题干说法错误。
8.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因此题干是错误的。
9.都江堰是秦朝时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答案】错误
【详解】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0.要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可以通过查阅司马迁的《史记》获得。(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蔡伦是东汉时期人,所以不会记录在《史记》中,本题说法错误。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建立了大顺政权。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故本题说法错误。
12.写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是东汉名医华佗。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写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是东汉名医张仲景,不是华佗。所以本题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
1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秦国(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秦朝,不是秦国,题干说法错误。
14.我国有了文字可考历史是从夏朝开始。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15.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前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士兵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故原题正确。
16.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故题干叙述错误。
17.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填写,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1)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应该“姓夏”。( )
(2)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
(3)220年,曹操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魏。( )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本题正确。
(2)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如道家、法家、墨家等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派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本题正确。
(3)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本题错误。
1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 )
改正: ________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故本题说法正确。
19.医圣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创编“五禽戏”,发明了“麻沸散”。本题错误。
20.黄帝和大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原题干错误,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1.秦始皇时期分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丞相。(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制度,其中,分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丞相。故题干所述正确。
22.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答案】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故本题正确。
23.河姆渡人与半坡人都懂得使用天然漆。( )
【答案】B
【详解】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象牙雕刻和使用天然漆的人群,但半坡人还不懂得使用天然漆。故说法错误。
24.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强起来,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答案】正确
【详解】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题干表述正确。
25.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但它没有推翻秦朝的统治。题干说法错误。
七年级下册
2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本题正确。
2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五铢钱。(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本题说法错误。
28.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创立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题干表述错误。
2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此题中的纪传体通史指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而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故而,此题错误。
30.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此题中的《窦娥冤》是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而非汤显祖的。故而,此题错误。
3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与宋应星的《农政全书》都是古代的农学著作。(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古代的农学著作,故本题说法错误。
32.玄奘西行与岳飞抗金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和平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答案】错误
【详解】岳飞抗金,属于我国汉族与女真族的国内民族矛盾,不属于抵御外来侵略。答案:错误
33.从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的设立,充分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答案】错误
【详解】西域都护和伊犁将军都是管理新疆地区机构,从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的设立充分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本题说法错误。
34.我国县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战国时期,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建立了县制,这是我国县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元朝统治者创立了行省制度,这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35.雍正年间,朝廷设立锦衣卫,从而使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答案】错误
【详解】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到达顶峰,因此观点错误。故答案是错误。
36.1662年,戚继光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
【答案】错误
【详解】据所学知识,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观点错误。故答案是错误。
3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开元盛世”。( )
【答案】错误
【详解】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错误。
38.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史实主要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史实主要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因为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
39.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时最后完成。( )
【答案】错误
【详解】从唐朝中后期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故判断为错误。
4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宋元时期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 )
【答案】错误
【详解】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早在唐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火药。但是火药开始应用在军事是在唐朝末年而不是宋元时期。到宋元时期火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军事了。
41.隋文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答案】错误
【详解】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故答案为错误。
42.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军机处,反映了古代皇权不断削弱的历史趋势。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力太大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巩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置军机处,这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故本题说法错误。
43.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汉朝。( )
【答案】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所以,这句话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44.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
【答案】正确
【详解】据所学可知,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北宋时期。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昌南镇造瓷器品质极好,御赐”景德镇“。从此景德镇开始一步步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中心,因此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正确)
45.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46.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
【答案】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故本题说法正确。
48.元朝设御史台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代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所以元朝设御史台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说法错误。
49.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是契丹族。( )
【答案】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建立辽的的少数民族是契丹族。故错误,西夏改为辽。
50.唐代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
【答案】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的情况是宋代,唐朝经商时间与经商地点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唐代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说法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本题错误。
2.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战,是孙刘联军对抗曹操,孙刘联军利用火攻打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本题说法错误。
3.正确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4.正确
【详解】公元 439 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分裂。孝文帝进行了以汉化为中心的改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故本题正确。
5.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周王室衰微,所以题干的说法是正确的。
6.正确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他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故而,此题正确。
7.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老子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的主要派别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而非战国时期的人物。题干说法错误。
8.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因此题干是错误的。
9.错误
【详解】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10.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蔡伦是东汉时期人,所以不会记录在《史记》中,本题说法错误。
11.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故本题说法错误。
12.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写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是东汉名医张仲景,不是华佗。所以本题表述是错误的。
【点睛】
13.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秦朝,不是秦国,题干说法错误。
14.错误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
15.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前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士兵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故原题正确。
16.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公元200年袁绍与曹操展开了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故题干叙述错误。
17.(1)正确
(2)正确
(3)错误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本题正确。
(2)根据所学可知,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如道家、法家、墨家等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被汉武帝采纳,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派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贡献。本题正确。
(3)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本题错误。
18.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已经饲养家畜,制作彩陶,故本题说法正确。
19.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创编“五禽戏”,发明了“麻沸散”。本题错误。
20.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原题干错误,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1.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制度,其中,分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丞相。故题干所述正确。
22.正确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故本题正确。
23.B
【详解】河姆渡人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象牙雕刻和使用天然漆的人群,但半坡人还不懂得使用天然漆。故说法错误。
24.正确
【详解】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题干表述正确。
25.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但它没有推翻秦朝的统治。题干说法错误。
26.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本题正确。
27.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故本题说法错误。
2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故题干表述错误。
29.错误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此题中的纪传体通史指的是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而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故而,此题错误。
30.错误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昆曲,又称昆剧、昆腔,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明朝万历末期,经过改良,昆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此题中的《窦娥冤》是元曲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而非汤显祖的。故而,此题错误。
31.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古代的农学著作,故本题说法错误。
32.错误
【详解】岳飞抗金,属于我国汉族与女真族的国内民族矛盾,不属于抵御外来侵略。答案:错误
33.错误
【详解】西域都护和伊犁将军都是管理新疆地区机构,从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的设立充分说明了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本题说法错误。
34.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建立了县制,这是我国县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元朝统治者创立了行省制度,这是我国省级行政区设立的开始。所以题干说法正确。
35.错误
【详解】据所学知识,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到达顶峰,因此观点错误。故答案是错误。
36.错误
【详解】据所学知识,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军事斗争,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成功尝试。通过这一斗争,驱逐荷兰殖民者,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统一,因而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观点错误。故答案是错误。
37.错误
【详解】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佐下实施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使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错误。
38.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史实主要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因为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
39.错误
【详解】从唐朝中后期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实现经济重心南移。故判断为错误。
40.错误
【详解】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早在唐朝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火药。但是火药开始应用在军事是在唐朝末年而不是宋元时期。到宋元时期火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军事了。
41.错误
【详解】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故答案为错误。
42.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认为宰相权力太大会威胁到皇权,为了巩固皇权,明太祖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置军机处,这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故本题说法错误。
43.错误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所以,这句话表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44.正确
【详解】据所学可知,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是在北宋时期。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昌南镇造瓷器品质极好,御赐”景德镇“。从此景德镇开始一步步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中心,因此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正确)
45.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故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46.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47.正确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宋朝造船业发达,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故本题说法正确。
48.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元代设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所以元朝设御史台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说法错误。
49.错误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建立辽的的少数民族是契丹族。故错误,西夏改为辽。
50.错误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的情况是宋代,唐朝经商时间与经商地点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唐代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说法错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古代史判断专练50题(原卷版)
班级 姓名
正确的在括号里写T,错误的在括号里写F
七年级上册
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是“郡县制”。( )
2.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3.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5.西周时期,统治者实行分封制,通过各级贵族维系国家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 )
6.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出“治未病”理论。( )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主张是“无为而治”。( )
8.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纂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
9.都江堰是秦朝时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10.要了解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内容,可以通过查阅司马迁的《史记》获得。( )
1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建立了大顺政权。
12.写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是东汉名医华佗。
1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秦国( )
14.我国有了文字可考历史是从夏朝开始。
15.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16.曹操和袁绍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 )
17.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纸相应的方框内填写,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1)开学了,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你知道丙同学应该“姓夏”。( )
(2)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
(3)220年,曹操在洛阳称帝,改国号为魏。( )
18.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粟。( )
改正: ________
19.医圣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
20.黄帝和大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21.秦始皇时期分管行政事务的官职是丞相。( )
22.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23.河姆渡人与半坡人都懂得使用天然漆。( )
24.商鞅变法让秦国富强起来,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25.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它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
七年级下册
26.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
2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五铢钱。( )
28.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创立了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
2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
30.明代昆曲既有南曲的清柔婉转,又有北曲的慷慨激昂。汤显祖创作的《窦娥冤》是其中杰出代表。( )
3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与宋应星的《农政全书》都是古代的农学著作。( )
32.玄奘西行与岳飞抗金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和平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33.从西域都护到伊犁将军的设立,充分说明了西藏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4.我国县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战国时期,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
35.雍正年间,朝廷设立锦衣卫,从而使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36.1662年,戚继光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
37.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开元盛世”。( )
38.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的史实主要有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文成公主入藏。
39.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明朝时最后完成。( )
4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宋元时期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 )
41.隋文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42.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军机处,反映了古代皇权不断削弱的历史趋势。
43.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于汉朝。( )
44.明朝时,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
45.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
46.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市舶司,加以管理( )
47.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
48.元朝设御史台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 )
49.建立西夏的少数民族是契丹族。( )
50.唐代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早市、夜市(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