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短诗三首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短诗三首 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7 16: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教研组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轻叩诗歌大门
阅读训练要素 初步了解现代诗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根据需要收积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方法。
习作训练要素 合作编写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9.短诗三首 课 型 精读引领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3.12
教学内容解析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共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繁星》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学习目标确定 1.认识“漫、涛”。 2.学习《繁星》(七一)《繁星》(一五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韵味,能背诵诗歌。 3.理解两首短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并背诵课文。 展开想象体会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能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生词,可以先用笔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生字生词,再用合适的方法来理解生字生词。
关键问题解决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特点,背诵课文。
学习评价设计 参与度 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思维 团队合作 成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综合资料 导入新课介绍诗集。 简介作者 3.猜一猜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是受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成的,里面有164首短小的诗,歌颂了母爱、童心和自然。 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诗人,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代表作: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春水》《繁星》等。 观察诗歌题目,猜一猜括号里数字的含义。(在诗集中的位置)活动意图说明: 谈话导入,解释题目,介绍作品和作者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初读课文 扫清障碍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自学生字生词效果。 漫过 波涛 理解词语 漫灭活动意图说明: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语,从字的音、形、意入手,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 或者联系上下文学习,能提高自学能力。 环节三: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三首诗,感受它们与古诗的不同,体会诗歌的韵味。(课后第1题) 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朗读《繁星》(一三一)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 ”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 预设: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 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活动意图说明: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 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 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 的韵味和节奏。 环节四:互动课堂1.再次读诗《繁星》(七一),边读边思考:“这些事”是指哪些事?诗人具体写了吗?她写了些什么?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繁星》(一五九)注意关注相同的句式,揣摩节奏的细微变化。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 (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6.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活动意图说明: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 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 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双减”作业设计 背诵指导 1.母亲啊! ( )来了, ( )躲到它的( ); ( )来了, ( )只躲到你的( )。 2、加部首构成新字,再组词。 曼— ( )( ) 寿— ( )( )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中“这些事”指什么?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繁星(七一) 永恒 园中月明 的 藤萝叶下 对母亲的赞美 记忆 母亲膝上 繁星(一五九) 天上的风雨:鸟—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我—你的怀里 感激母亲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注意朗读的教学。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指导教师建议 现代诗歌的教学要很好地把握一个度。对诗歌中的意象不要过度的解读,不要过多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关于诗歌的知识不要过度的拓展,对独特的语言表达不要过多的分析理解。通过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