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第八章 运动和力
全章复习 温故
全章复习 温故
知识清单
全章复习 温故
重难点解读
重难点1 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
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总结
出来的,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2.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其运动状态一定保持不变。若运动
的物体所受的力突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沿原来的运动方
向(或曲线的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3.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力是改变运动状态
的原因,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
不一定改变,因为力可能只改变了物体的形状或物体受平衡力作用。
4.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均具有惯性;惯
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即其运动状态越
难改变。
注意:①容易错误地认为“惯性与速度有关,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跳远时运动员加速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的状态)提高
成绩,但助跑不能增大惯性。
②不能把惯性说成“惯性力”或“受惯性作用”。
5.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①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
个部分;
②明确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状态(即运动还是静止);
③分析是什么原因使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哪些现象。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受力的物体一定运动
B.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有惯性,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没有惯性
【解析】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静止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
受平衡力;受平衡力的物体可能静止,故选项A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原因,若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故选项B正确。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和运动状态无关,故选项C、
D错误。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受力的物体一定运动
B.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则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但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有惯性,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没有惯性
B
针对训练
1.掷实心球是常见的体育项目。当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时(忽略空气阻
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实心球由于具有惯性,运动状态不变
B.实心球不受力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C.实心球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实心球由于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重难点2 二力平衡
1.物体如果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
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判断两个力是不是平衡力,有以下两种方法。
(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如果物体只受到两个力,并且这
两个力满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
线上”,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
(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只受到一
对力的作用且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对力就是平衡力;
如果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那么物体受到的力不是平衡力。
2.在具体事例中,需要学会辨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这主要看两
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异同如下表所示。
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
体上
一个力消失后,另一个力可能 存在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例2 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
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解析】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
上,故这两个力不是平衡力,选项A错误。由于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因此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力平衡,而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桌面对它的摩擦力,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选
项B正确。木块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木块对桌面的压力
(施力物体是木块),方向相同,故这两个力不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
错误。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作用在不同物
体上且方向相同,故这两个力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选项D错误。
例2 小明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
桌面上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木块受到的重力与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木块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
针对训练
2.某同学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台磅秤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磅秤的重力与地面对磅秤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改为单脚站立在磅秤上时,人对磅秤的压力变小
【提示】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不是相
互的,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选项B错误。磅秤的重力与地面对磅
秤的支持力(等于磅秤与人的重力之和),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不是
一对平衡力,选项C错误。改为单脚站立在磅秤上时,人对磅秤的压力
仍等于人的重力,大小不变,选项D错误。
针对训练
2.某同学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台磅秤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磅秤的重力与地面对磅秤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改为单脚站立在磅秤上时,人对磅秤的压力变小
A
重难点3 摩擦力
1.对摩擦力的认识
(1)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的力,但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
参照物的;
②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在画摩擦力的示意图时,可以把摩
擦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2)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
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人行走时,鞋底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就与人运
动方向相同。
(3)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物体间必须互相接触且存在压力;
②接触面粗糙;
③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或正在发生相对运动。
2.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与途径:
①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与途径:
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用滚动摩擦来代替滑动摩擦;
④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
例3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D.摩擦力只能产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解析】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之间必须相互接触;②物体之间必
须有压力;③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是粗糙的;④两个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与上述条件对比,选项A和选项C说法中均只满足了其中的一个条
件,故选项A、C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但不一定
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故选项B错误。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
物体的接触面上,选项D正确。
例3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会产生摩擦力
B.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D.摩擦力只能产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接触面上
D
针对训练
3.下列关于摩擦力的叙述,错误的是( )
B
A.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并相互挤压,且接触面不光滑,它们之间一定产生
摩擦力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全章复习 温故
实验突破
实验一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 方法 (1)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 距离来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控制变量法:①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 高度由静止滑下,控制小车每次在水平面开 始滑行时的速度相同;②改变水平面的粗糙 程度,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3)科学推理法:假如物体受到的阻力为 零,它将以原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实验装置
注意 事项 (1)实验前要调好斜面的倾斜角度,实验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倾 斜角度 (2)实验中必须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实验 结论 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大;假如物体不受任何阻力,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续表
评估 交流 (1)运动的小车减速并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受到摩擦阻力的作 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3)假如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以原来的速度永远运动下 去,说明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深入 拓展 (1)本实验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了“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和静止”两方面的内容,本实验仅突出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续表
图8-1
例1 小芊利用图8-1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______相同。
(2)小芊通过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运动得越远。并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___,表明物体的运动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3)小芊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假设受到
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
是___。(图中的小球表示小芊)
A.做匀速圆周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保持静止状态
【解析】(1)该实验要比较的是小车在阻力不同的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须控制小车在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因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保证每次到达水平面时做水平运动的初速度相同。
(2) 小车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时,小车质量不变,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依次减小,故所受阻力依次减小,由题图知小车滑行的
图8-1
距离依次增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那么它的速度不发生改变,即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析】(3) 当秋千荡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如果此时所有的力均消失,小芊将保持静止状态。
A.做匀速圆周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保持静止状态
图8-1
例1 小芊利用图8-1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______相同。
速度
(2)小芊通过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运动得越远。并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___,表明物体的运动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
慢
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3)小芊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假设受到
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
是___。(图中的小球表示小芊)
A.做匀速圆周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保持静止状态
D
拓展考问
1.在例1实验中:
(1)小车在毛巾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______(选填“大于”“等
于”或“小于”)在木板表面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变化量。
等于
(2)本实验中关于“水平面完全光滑”时小车运动情况的结论,是在分
析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下列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
与此相同的是( )
B
A.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B.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D.探究物体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 方法 实验装置
控制变量法: (1)探究相互平衡的二力大小关系:保 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小车上、方向相反 且在同一直线上,先后在二力相等和不 相等时,观察小车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实验 方法 (2)探究相互平衡的二力是否在同一直 线上:在小车受力平衡的前提下,保持 小车两端受力大小不变且方向相反,将 小车扭转一定角度后放开,观察小车是 否处于平衡状态
续表
实验 方法 (3)探究相互平衡的二力是否作用在同 一物体上:用硬纸片代替小车进行实验 (如图乙),在硬纸片受力平衡的前提 下,保持硬纸片两端受力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用剪刀将硬纸 片剪成两半,观察硬纸片是否处于平衡 状态
续表
注意 事项 (1)桌面要光滑且水平放置,尽量避免摩擦力和小车重力对实 验的影响 (2)为使效果明显,小车质量不宜太大,钩码质量稍大一些, 滑轮的高度要适当
实验 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评估 交流 若实验效果不理想,可调节滑轮使之比小车略高几毫米,在细 线拉紧小车时可减小小车与桌面间的正压力,以减小车轮和桌 面间的横向滚动摩擦
续表
深入 拓展 (1)选择小车代替木块进行实验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 影响 (2)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3)探究相互平衡的二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用硬纸片 代替小车的好处:①硬纸片质量小,可忽略重力对实验的影 响;②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③硬纸片容易剪断
续表
例2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8-2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图8-2
(1)实验时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
(2)如图8-2甲所示,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
、 的大小______,方向______。
图8-2
(3)在图8-2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
放,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
在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明用轻质硬
纸片代替小车做实验,如图8-2乙所示,他将要对硬纸片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2
(5)小明完成实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后猜想: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
体也能保持平衡状态。为了验证该猜想,他将一个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
起来(如图8-2丙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下落(如图8-2丁所示)。由
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图8-2
【解析】 (1) 本实验中要尽量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实验时应选择较光滑的实验桌面。
(2) 题图甲中两侧所挂钩码相同,故、 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图8-2
(3) 在题图甲所示实验中,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 题图乙所示实验中,将硬纸片从中间剪断成两片,发现纸片不再保持静止状态,由此说明:两个平衡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因此相应操作为: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
(5) 剪断细线后小球下落,是因
为小球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作用
力(重力),所以不能保持平衡
状态,故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
图8-2
(1)实验时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
(2)如图8-2甲所示,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
、 的大小______,方向______。
图8-2
光滑
相等
相反
(3)在图8-2甲实验的基础上,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
放,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
在____________。
(4)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小明用轻质硬
纸片代替小车做实验,如图8-2乙所示,他将要对硬纸片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2
同一直线上
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
(5)小明完成实验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后猜想: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
体也能保持平衡状态。为了验证该猜想,他将一个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
起来(如图8-2丙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下落(如图8-2丁所示)。由
实验可知,小明的猜想是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图8-2
错误
拓展考问
图8-3
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
(1)小红在左右支架上装配两个滑轮时,没有
将滑轮安装在相同高度(如图8-3所示),你认
为能否用小红的装置进行实验?答:____(选填
“能”或“不能”)。
能
图8-3
(2)某同学认为图8-3的实验优于图8-2甲的实
验,其主要原因是___。
A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图8-2
实验三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 装置
实验 方法 (1)转换法: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水平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
(2)控制变量法:①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
度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积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和接触面积不变,只改变压力的大小;③探究滑动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
压力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续表
注意 事项 (1)实验前要先将弹簧测力计指针调零
(2)实验时要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
实验 结论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其他条件
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
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续表
评估 交流 (1)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的原因:没有水平匀速拉动物体
(2)用指针未调零且有一定读数的弹簧测力计测量,所得的摩
擦力比实际值偏大
深入 拓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如上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提纽固定在墙壁上,直
接拉动(不必匀速)长木板,可克服直接拉动木块时难以控制
水平匀速的问题
续表
图8-4
例3 图8-4是小华所在物理学习
小组成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观察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图8-4
(3)观察图甲、丙所示的实验,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______,滑动摩擦力
越大。
图8-4
(4)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
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
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在托
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木块
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
擦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填字母代号)。
A.木板的质量 B.木块的质量
C.砝码的质量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图8-4
②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做法: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只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进行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解析】(1)实验时为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的大小相等。
(2) 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不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图8-4
【解析】(3)甲、丙两图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 ①在图丁的设计中,木块所受的拉力来自托盘和砝码所受的总重力,为了测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
图8-4
图8-4
【解析】(4)②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用剩下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小,由于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一定,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因此结论不可靠。正确的做
法: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面进行实验,这样既保证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也保证了压力不变,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__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___的原理可知,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观察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_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图8-4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压力
(3)观察图甲、丙所示的实验,
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
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______,滑动摩擦力
越大。
图8-4
越大
(4)在实验后交流的过程中,
小华发现有同学设计的实验装
置如图丁所示,实验时,在托
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木块
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的摩
擦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测量木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填字母代号)。
A.木板的质量 B.木块的质量
C.砝码的质量 D.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图8-4
D
②小华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的面积有关。于是,他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去一部分后用剩下的部分继续进行实验,测得的滑动摩擦力变小,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你认为他的探究过程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做法:小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只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进行实验并得出正确结论。
未控制压力一定
截去部分叠放在剩余部分上面
方法点拨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注意利用控制变量法和二力平衡条件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同时还应学会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改进。
拓展考问
图8-5
3.学习过“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后,小强发现实验室
里有铁块和木块,他想比较一下铁块表面和木块表面的
粗糙程度,于是进行了如图8-5所示的实验。
(1)因为要比较两者表面的粗糙程度,所以在同一水
平桌面上做实验时,应保持______不变。
压力
(2)先将木块叠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地拉动它们。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8-5所示,则桌面对铁块的摩擦力为____ 。
水平匀速
3.7
(3)然后,使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两物块的放置情况),重复
上述过程,这次测得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为 。
铁块在上、木块在下
(4)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______的表面粗糙程度大一些。
铁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