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年—19世纪60年代)(10年9考)
__大单元线索梳理
大概念:内忧外患的时代
因果联系 鸦片战争后,面对巨额的战争赔款,清政府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19世纪中期以来,英、法、俄、美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巨大破坏。中国被纳入到欧美资本主义的世界条约体系和世界殖民体系之中,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大单元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林则徐虎门销烟185周年10年2考__鸦片战争10年6考 《南京条约》10年4考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0年1考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 185周年10年2考
背景 中国 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仍然停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统治顽固;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低下;仍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世界 西方进入____________时代,________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中英贸易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贸易顺差)地位,英国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向中国走私鸦片(2019.8)
原因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________大量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概况 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________主持将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2014.7)
意义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名词解释】 出超与入超:出超,又称“贸易顺差”,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一国的商品出口额高于进口额。如果进口额高于出口额,则为“入超”,又称“贸易逆差”。
2. 鸦片战争10年6考 《南京条约》10年4考
鸦片战争 时间 ________年6月—1842年8月(道光年间)
原因 (1)根本原因: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中国(2)直接原因(导火索):中国的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进程 1840年6月爆发→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服
抗争 ________在英军进攻虎门炮台时战死;________在英军进犯吴淞时牺牲;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结果:签订《南京条约》 史实 1842年8月,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____________》(2018.8)
条款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危害
割地 割________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 赔款2 100万银元 开创赔款恶例,增加了人民负担
通商 开放______、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022.10、2015.26(2)第二问]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和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协定关税 英商________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2017.8)
地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 性质 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封建主义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形势图要点信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被迫割让香港岛特点:入侵路线沿海岸线从南向北;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中国战败原因 (1)内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清朝自然经济、武器装备落后;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作战指挥不力(2)外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战争准备充分
影响 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______的开端:(1)政治上: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2)经济上:__________遭到破坏(2023.10、2020.13)(3)思想上:刺激一些官员和有识之士开始了解国际形势,寻求御敌之道。如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科学技术,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后续条约 (1)中英《__________》:1843年签订,英国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__________________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2015.26(2)第二问](2)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签订,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名词解释】 1.自然经济: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经济单位(如家庭、氏族、庄园)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模式,也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或地区。半封建是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直接原因(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侵略者 ________联军(主凶),俄、美两国(帮凶)
进程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1860年10月,火烧________并控制北京城
结果:签订条约 《天津条约》 (1)概况:1858年,清政府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2)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____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________各口岸自由航行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要点信息:侵略力量为英法联军;增开天津、汉口、江宁、镇江等通商口岸特点:入侵路线从海路由南向北推进;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三国签订,被迫承认______________的合法化
《北京条约》 (1)概况:1860年,清政府同英、法签订(2)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______为商埠;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影响 (1)中国的__________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____________地区;俄国趁机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2)清政府开始主动与世界交往: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
4.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0年1考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概况 ________年10月,英法联军对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史料实证: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见证
认识 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破坏,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启示 它永远警示着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也激励着我们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概况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2016.8)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2023年印次)
危害 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知识点2 洪秀全 结束160周年
2022年版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洪秀全 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发展反清力量。1851—1864年,领导__________运动。孙中山称赞其是“反清英雄第一人”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 1851—1864年 领导者 洪秀全
背景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2)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发展历程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发动______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2)政权建设:1851年,攻克永安后,初步建立政权组织。1853年,攻占______,改名天京,作为都城。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3)全盛时期:1853年,开始北伐、西征;1856年,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4)由盛转衰:1856年,____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5)艰苦支撑:1860年,湘军包围安庆。后来,太平军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__________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6)走向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颁布文献 《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1)进步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________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__________起了积极的作用(2)局限性: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_______》 简介 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结果 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地位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________战争
影响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失败原因 (1)主要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2)其他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纵横学史
新课标 学业要求 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业要求2.2:分析近代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
教学提示:比较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探讨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1【横向联系】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问题助教学】 问题1 近代中国20世纪及之前的时间段,签订的对外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试举例说明。问题2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大量非法利益的同时,对中国社会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任选一个不平等条约加以说明。
通过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目的。
①经济掠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及物产,实现倾销商品、资本输出。②政治控制:获取中国的领土和政治事务上的控制权,变中国为列强的永久殖民地。
上述中国国家主权不断丧失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国际交往中保持独立自主,否则就会任人宰割;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发展潮流,才能不落伍于国际社会。
【习题链接】 12. [新课标·教学提示](2023 福建)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 )名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部分)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A. 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C. 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 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2【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从世界历史进程看列强侵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0年2考)
2. 鸦片战争(10年6考)
(1)时间:1840—1842年。
(2)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3)影响: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鸦片战争时期的反抗斗争:关天培、陈化成在对英作战中战死;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4. 《南京条约》:1842年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0年4考)
5. 《虎门条约》:1843年签订,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6. 第二次鸦片战争(10年1考)
(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2)侵略者:英法联军(主凶),俄美两国(帮凶)。
(3)重要事件: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签订条约:《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北京条约》。
(5)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7. 《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同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列强获得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8.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三国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9. 《北京条约》:1860年,清政府同英、法签订,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10.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11. 《天朝田亩制度》
(1)主要内容: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评价: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12. 《资政新篇》:作者是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广东近6年真题子母题
命题点1 经济现象
1. (2023省卷10题)根据嘉定县相关记载,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这一变化反映了,当地( )
A. 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 B. 自强求富初显成效
C. 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 D.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2. (2023广州11题)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辛丑条约》的危害
C.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3. (2022省卷10题)上海开埠后不久,原来为广州贸易服务的商人、买办、船民、运输工人大量转向上海,利用乡土关系来上海谋求职业的游民也不断增加。这反映出,当时上海( )
A. 贸易地位快速提升 B. 自然经济彻底破坏
C. 实践《资政新篇》 D. 成为民主革命中心
4. (2020省卷13题)175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75%来自于田赋,而到清末田赋所占比重降至35%,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赔款大量增加 B. 大片领土丧失 C. 农业全面衰退 D. 经济结构变动
5. (2019省卷8题)19世纪洋人苦于无法找到改变贸易困境的商品,在他们看来,“中国拥有一切东西,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花、丝绸等”。“幸运的是一种新的商品出现了”,“新的商品”是 ( )
A. 棉纺织品 B. 机器 C. 鸦片 D. 枪炮
命题点2 政治统治
6. (2022广州9题)1843年,两江总督向道光帝汇报说:“吏治日坏,民生日困”。1848年,广东学政进京觐见道光帝,说他沿路所见,“盗贼蜂起,民不聊生”。这说明当时 ( )
A. 皇帝权力削弱 B. 血缘纽带松弛 C. 社会矛盾加剧 D. 自然经济繁荣
7. (2021省卷11题)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这个趋势到洋务运动时期更加明显。由此可知 ( )
A. 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逐渐上升 B. 八旗军队被地主武装取代
C. 太平天国运动改变阶级结构 D. 洋务运动带来了国富兵强
2024备考精练
1. (2023江苏模拟)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林则徐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没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徐的做法 ( )
A. 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 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 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 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2. [跨学科主题]下面英雄人物的言论共同彰显了(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黄继光
A. 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 B. 自力更生的奋斗姿态
C. 扶危济贫的奉献精神 D. 报效国家的理想信念
举一反三
2.1同类价值观——爱国主义
[德育](2023河南模拟) 鸦片战争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明知寡不敌众,毅然选择与虎门共存亡;广州三元里广大乡民,手持刀矛勇猛冲杀。这反映出当时( )
A. 战争胜负已见分晓 B. 敌强我弱策略失当
C. 中国军民英勇抗敌 D. 统治阶层昏庸愚昧
3. (2023北京模拟)在西方国家向中国输入鸦片之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30—1833年,在正当贸易中,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为732万余两白银,而中国输英商品总值年平均额为995万余两白银。以上材料说明的是 ( )
A.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B.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C. 鸦片战争造成的影响 D. “三角贸易”的过程
4. 1839年10月18日,英国内阁向其驻华代表传达指示,拟夺取中国“一个岛屿”,“作为远征部队的一个集结地点和军事行动的根据地,而且以后作为贸易机构的牢固基地”。使英国获取此权益的条约是 (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 (2023广东模拟)《南京条约》签订后,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支付战争赔款,清政府大幅提高税额,各种名目的附加税更是有增无减,民间流传着“天下贪官,甚于强盗;衙门酷吏,何异虎狼”的说法。这表明鸦片战争 ( )
A. 破坏了自然经济 B. 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
C. 加剧了社会矛盾 D.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6. 强敌当前,皇帝弃京而去,在明清两朝历史上这是第一次,这一抉择实际意味着清廷打算放弃武力抗御联军。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7. [跨学科·地理](2023成都)要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我国文物的破坏情况,需要重点考察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打破了大清天朝上国的美梦,清政府内部开始寻找自身的不足,并推动开展洋务活动。该学者强调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 加速了清朝统治的瓦解
C. 刺激了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 进一步打开了中国市场
9. [跨学科·地理](2023河南模拟)比较下面两幅中国近代开放商埠平面示意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 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被列强完全垄断
B. 西方侵略者不断割占清政府大片领土
C. 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深入腹地
D. 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 (2023河北模拟)陈旭麓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称“从社会政治方面来说,太平天国搅乱了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搅乱是统治阶级永远无法平复的。由此,间接地促使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统治的自立倾向”。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动摇了清朝统治 B. 发展了资本主义
C. 改变了封建制度 D. 挽救了国家颓势
11. [大单元教学]某同学学完单元课程后绘制了如下示意图,他学习的课程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农民阶级的反抗 B. 君主立宪的迷梦
C. 近代化早期探索 D. 内忧外患的时代
12. [小切口·地图绘制](2023广东模拟)地图的绘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规定“三年一报”,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也曾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郑和七下西洋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还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清康熙帝时,政府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用西方的先进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绘成了《皇舆全览图》。
——摘编自马晨燕等《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
材料二 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
地图 出版/编著者 时间 备注
海国图志 魏源 1842年 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 清政府 1886—1899年 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
中外舆地全图 邹代钧主编 1903年 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
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 清政府 1903年 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
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 周世棠、孙海环 1906年 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
东三省铁路图 商务印书馆 1905年 时务专题地图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 申报 1912年 —
——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到清初地图绘制的特点。(4分)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在绘制上出现了哪些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新发展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地图绘制发展的历史意义。(4分)
全国视野·新考法
13. [学术情境]下表是不同学者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运动( )
学者 观点
钱穆 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
蒋廷黻 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
范文澜 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A. 兼具进步性与局限性
B. 力量弱小导致失败
C. 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D. 代表农民阶级利益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1 资本主义 英国 白银 1839 林则徐
虎门 1840 关天培 陈化成 南京条约 香港岛 广州 进出口 近代史
半殖民地半封建 自然经济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英法 圆明园 北京 长江
鸦片贸易 天津 九龙司 半殖民地化
长江中下游 1860 150
知识点2 太平天国 金田 太平天国 南京 天京事变
洋枪队 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 反封建斗争
资政新篇 农民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广东近6年真题子母题
1.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前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鸦片战争后‘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可知,鸦片战争前百姓可通过家庭传统纺织业获得盈利,但鸦片战争后洋布的传入使家庭传统纺织业的盈利削减为原来的一半,这反映出传统纺织业受到冲击,A项符合题意。
2. A 3. A 4. D 5. C 6. C
7.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发现八旗军队缺乏战斗力,真正能够对抗太平军的唯有湘军、淮军等汉族地主武装”可知,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因八旗军队战斗力低下,所以大力依赖汉族地主武装,使得汉族地主的实力不断增强,从而使汉族官僚集团地位随之上升,A项符合题意。
2024备考精练
1. 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没官’有理有据”可知,在当时清朝国力衰微的历史背景下,林则徐通过寻找查禁鸦片的国际法律依据使虎门销烟有理有据,可见林则徐的做法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A项符合题意。
2. D 2.1 C 3. B 4. A 5. C 6. B 7. D 8. C
9. C 【解析】根据两幅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五口通商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而右图反映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和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汉口、南京、镇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已经深入到了中国腹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此可知,外国侵略势力逐渐从东南沿海深入到了中国腹地,C项符合题意;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受到列强的挤压,但没有被列强完全垄断,A项排除;示意图反映的是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未涉及割占领土的相关内容,B项排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D项排除。
10. A 11. D
12. (1)政府重视;类型多样,数量众多;成果显著;技术先进,且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新发展: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功能不断拓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的需要到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有识之士的推动。(任答一点得2分)
(3)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增强了国家认同意识。(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3.A